基本介紹
《瑪麗·巴頓》Mary Barton
蓋斯凱爾夫人的長篇小說。出版於1848年,創作於1846~1847年 ,描寫英國19世紀40年代大蕭條時期工人階級困苦的生活和勞資關係日趨緊張的狀況。主人公約翰·巴頓本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工人,資產者對工人階級的殘酷壓迫使得他終於改變了自己消極忍耐的狀態,逐步走上了代表大多數工人去同資產者鬥爭的道路。他由工會活動分子進而成為罷工領袖,最後被工人們推選為赴倫敦請願的代表。小說以約翰·巴頓承擔起刺殺資本家兒子的任務、並最終完成了任務為高潮,既表現出工人對資產者的仇恨,亦表現出工人階級對於和平請願活動的結果的失望。除去約翰·巴頓,小說還塑造了瑪麗·巴頓,約伯·李,傑姆·威爾遜等不同類型的工人,多層面地反映出勞資關係空前緊張的局面。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反映40年代勞資關係的緊張,是小說最大的特色,以基督教博愛、寬恕、反對暴力來為改善勞資關係開“藥方”,則是蓋斯凱爾夫人作為基督徒思想局限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