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故事都由一位罪犯但也是繪畫愛好者娓娓道來。班維爾的小說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小說,他並不注重生動的故事情節和豐滿的人物性格,在超越故事情節、人物性格的同時,打破了傳統文學遵循的敘述風格。作者只是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框架,具體的內容全憑讀者自己的想像自由發揮。觀者站在畫前,凝視畫框,思想走入畫框、進入畫面,完成一次奇妙的想像之旅,隨後走出畫框,回到現實世界。同時,畫中人物似乎也能跨出畫框,變成有血有肉的真人,模糊了藝術和想像、現實和虛構的界限。其實,繪畫和文學都能夠“創造想像人物”,它們之間並沒有本質區別,在情意境界是相輔相承的。好的文學作品總是留給讀者想像的空間,讀起來才更耐人尋味。班維爾的表現手法更強調主觀想像,更執著於對世界的虛擬和變形的誇張。小說中的繪畫似乎取代了情節、人物等一切傳統小說所必備的元素,更確切地說,是將這些元素移位了,將它們置於小說的邊緣地帶,幾乎達到了無足輕重的地步。繪畫就整體表現性來說,和文學一樣都是虛構的。我們經常認為文學作品中的每一段情節,都是從真實的生活中來,又是高於生活的。三部曲為我們的想像提供了創作的基本框架,讓我們用自己的想像來創造藝術和生活之間的人物,如何利用真實生活的各種素材、如何來虛構,我們只是從作品中得到了幾分引導和啟發。班維爾的小說就像我們在這個世界的經歷:不要過分確信我們所看到的事實。也許我們也只是畫框中的小人物,有人正透過畫框窺視著我們的一舉一動。·《人生不設限》超級暢銷勵志書>>·《史上最好玩教養法》獨家50折熱賣>>
內容簡介
《框架三部曲》由三部關係緊密的小說組成,包括《證詞》、《幽靈》和《雅典娜》,這三部傑作無不彰顯了作者非凡的寫作功力。《證詞中,主人公弗雷迪?蒙哥馬利犯了雙重罪行:從他富有的朋友家裡偷竊了一幅荷蘭繪畫作品,然後殺死了在犯罪現場目睹其偷竊行徑的女僕。弗雷迪十分清楚自己的殺人動機,但行竊的目的卻相當令人費解。
弗雷迪?蒙哥馬利首先是個紳士,然後才是個殺人犯……他犯了雙重罪行:從富有的朋友家裡偷竊了一幅荷蘭繪畫傑作,然後殺死了在犯罪現場目睹其偷竊行徑的女僕。對於這個死去的姑娘,他所言不多,宣稱之所以殺死她是因為在肉體上他有殺死她的能力。她惹怒了他,用錘子砸爛她的腦袋對弗雷迪來說是最合乎情理的舉動。但他無法理解,同時也迫切想知道的是,為什麼一幅普通無名中年婦女的肖像畫能讓他如此感動,如此有強烈的竊取衝動……
《幽靈中,刑滿釋放的弗雷迪來到一座人跡罕至的小島定居。島上有謎一般的賽拉斯?克羅伊茨內教授和陪伴他的助手裡奇特。微妙的平靜籠罩著這個小世界,然而一隊遭遇船難的漂流者的到來打破了這種平靜,帶來了意想不到的結果。
《雅典娜中,偶然的兩次機會,無所事事的主人公莫羅站在了都柏林一幢空曠房間的樓梯上。第一次他得到了一份可疑的工作,第二次他甚至得到了一位陌生女子。
作者簡介
約翰·班維爾(JohnBanville,1945年12月8日)生於愛爾蘭威克斯福,是當地的小說家。他的小說《證據之書》(TheBookofEvidence),被列為英國布克獎的名單,但只獲得了1989年的GuinnessPeatAviationAward。小說《大海》(TheSea),贏取了2005年的英國布克獎。約翰?班維爾被認為是20和21世紀的愛爾蘭的最好的當中一個作家,和一位至尊名作家。約翰?班維爾曾任愛爾蘭時報(IrishTimes)的文學編輯達十一年,後成了紐約書評的投稿人。媒體評論
英國《每日電訊報》:這不僅僅是一個關於知識競賽的故事,它更提醒我們:那些有冒險精神、有好奇心、有敏銳觀察力的人,獲取知識的途徑是如此多樣而常常充滿了偶然??斯瓦魯普是講故事的行家。他的敘述帶有激動人心的融入感和衝擊力。
英國《周日電訊報》:
一個絕妙的想法??通過羅摩的人生,斯瓦魯普為我們呈現了一個極端可怖的印度社會剪影。散文的敘事風格卻具有社會紀實的味道,小說的神韻是電影化的,甚至有點兒卡通味。全書以一種博大、充滿同情的大愛為基調。也許這就是為什麼當好運最終降臨到羅摩身上時,我們在被感動之餘也如釋重負。
英國《周日泰晤士報》在這部生氣勃勃的小說里,印度的混亂、迷人和腐敗程度並駕齊驅。
《瞭望》:
小說節奏明快、易讀,令人難以釋手。結構簡單,情節構思巧妙——它即刻成為一個註解:在這個貪慾橫行的時代,競賽類電視節目是如何引誘物慾中燒的觀眾。同時,小說還指出存在於印度社會中倫理道德的兩難局面——印度的種姓制度、社會階級以及貧富之間的懸殊差距,與平等、公義、公平之間摩擦、衝突糾結的局面。
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
一個講故事高手一口氣講完的關於高手的故事。
加拿大《多倫多星報》:
詼諧,睿智,讀後不忍罷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