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循著劉梓潔的筆下幾度回望。我們不自覺地、俯伏成一名離鄉的遊子,在那一篇篇回憶絮語中,找到了屬於你我鄉愁的共同記載。
作者簡介
劉梓潔,1980年生,彰化人。台灣師大社教系新聞組畢業,台灣清華大學文學研宄所肄業。曾任《誠品好讀》編輯、琉璃工房文案、中國時報開卷周報記者。寫散文.得過“林榮三文學獎”首獎;寫小說,得過“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寫劇本,得到“台北電影節最佳編劇獎”。但其實寫最多的是採訪報導。問她最喜歡寫什麼7她會借村上龍的話回答:“我喜歡趕快寫好出去玩。”因為愛玩,寫了好多年才終於出了第一本書,與同名編導電影《父後七日》一同面世,榮獲第47屆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媒體評論
說到底最最感人的,終究仍是生死之間的惘然與遺憾,終究是那伴隨死亡而來的內在缺失,那是不可收拾的傷痛。 ——馬家輝
《父後七日》乍看以行冖如儀的方式,敘述日日發生的事情,讀起來卻不冗長或瑣碎,提到的每件事似乎都有某種荒謬性,卻又帶著很強的情感,直到最後,深沉的悲傷才終於爆裂開來。 ——張曼娟
個心思活潑慧敏的作者,一些關於仍痛與親昵、失落與記憶的深情記述與探間,一些人世間裡的好奇尋索,文?新鮮,語氣自在自信,光影恍惚,讀來令人愉快又時感震顫。 ——陳列
猶太人從知道: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但是當人們面對死亡還能微笑時,那可能是上帝要思考或頭痛的時候。劉梓吉的《父後七日》,向我們證明了這一種可能。即使永恆的哀痛,要到第八日才埋種在心中。 ——賀景濱
每個年代從中南部北上求學或謀職的作家.都會經歷離鄉返鄉,以及生活打拚的種種書寫挑戰。這個烙印,作皆的意識比同期創作者更加清楚,也誠摯地用清新而簡明的語彙,在這本處女作中,鮮明地展示自己的敘述節,或許.另一種新散文風,就這樣耍開始了。 ——劉克襄
第一次讀《父後七日》是在“林榮。:義學獎”的初審,一字一字讀完,心中的感動無以言說,嘆了一聲:“這就是首獎了。”如今《父後七日》成書,也拍成電影,再看一回,我仍然認為:這是少有作者的首部作品能夠綻放如此精湛的光芒。 ——蔡逸君
作品目錄
輯一父後七日
父後七日
後采
與《父後七日》一起的時光
一同名電影拍攝札記一
輯二返鄉者
返鄉者
我的一九八〇年代
王?重遊
烏路賽
爺爺與鐵道的故事
輯三一個人住好多年
永和味
一個人住好多年
貓咪日記
貓咪搬家記
上班族日記
采橘記
給自己一個機會
如夢之夢
輯四旅行的瞬間
島嶼時光
雲南書簡
旅行的瞬間
雷驤心中的上海
香港,偽非法居留
住在書店裡
後記沒錯,我也是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