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烽火信史》是2005年國家社科基金資助項目的最終成果。課題組堅持既堅定政治立場、又尊重歷史事實的原則,經過五年的艱苦努力,形成26萬字的專著,受到全國同行專家的好評,獲得“良好”等級的結項證書。該書的出版,是該省乃至全國新聞史研究的新收穫,正如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所長尹韻公在“序言”中說:“在現有研究成果中,雖然也有對新四軍及華中抗日根據地報刊的研究,但是,像本成果研究得如此廣泛、如此深入、如此全面系統的,還是僅見的。這是本成果的突出特色,也是本成果對紅色新聞史研究的重要貢獻,填補了中國現代新聞史和報刊史上的一項空白。”
特點
鮮明的導向性。該書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為指導,以史為鑑,回顧總結新四軍及華中抗日根據地的報刊思想、方針、經驗和精神,研究我黨在抗戰時期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理論、新聞規律的實踐與特點,總結出四條歷史啟示:導向鮮明的黨性原則;愛國圖強的鐵軍精神;通俗生動的求實風格;樂於奉獻民族傳統。這些彌足珍貴的報刊精神,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的黨報及主流媒體的實踐,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導和借鑑意義。
科學的專業性。本書以新聞學、歷史學、軍事學等多學科理論為支撐,遵循新聞史研究“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基本原則,運用文本細讀法和話語分析法,對報刊文本細讀深研,對媒介話語及其存在情境進行周密考察和分析。在此基礎上,用歷史的眼光、辯證的思維,多角度、全方位地解讀新四軍及華中抗日根據地的報刊。
翔實的資料性。該書史料翔實,論述嚴謹,實事求是,具有很強的史料價值。本書的研究對象是新四軍及華中根據地報刊。由於戰亂,社會動盪,條件艱苦,許多報刊已流失。課題組成員不畏勞苦,奔波於當年新四軍活動的江淮之間,費盡周折,蒐集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查見到當年的報刊幾十種。
以史為鑑,可知興替;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烽火信使》的出版,必將促進新時期新聞史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