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
這是我最近兩三年寫的散文所結的集子。大部分是在香港寫的,也偶有在台,或在美寫的。
要起一個與內容多少相關的書名,總是朦朧地想起一個英文字“Nostalgia”。相應的中文呢?是鄉愁,還是憶昔?或是鄉愁與憶昔兼而有之?卻因此想起兩三個小故事來。……這三個互不相干卻都含有“Nostalgia”這個字的小故事,如同水面上的浮葉,不時在我平靜的心湖上飄去飄來。用“FarMutualNosstalgia”——“為彼此的鄉愁”,作為書的名字,獻給那些正在懷鄉、或在憶舊,滿天顫抖的、或已化為泥土的萬千秋葉,與一望無際、萬古銷沉的蕭瑟秋天。
作者簡介
童元方,哈佛大學哲學博士,現為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教授。有中文、英文著作及譯著《一樣花開——哈佛十年散記》、《愛因斯坦的夢》等。
試讀
盆菜的滋味
我們系裡的同事,忽然要聚餐,小火爐也搬來,碗筷也拿來。我不明白為什麼這樣大的陣仗,菜送來時才知道——“盆菜”真的是裝在臉盆里吃的。不是小盆,是一個大臉盆,鋁製。端上來,坐在小火爐上,說是為保溫。那臉盆好像比從前用的自搪瓷而今已很難找的大臉盆還要來得大,而且深。臉盆上蓋著鍋蓋,看不見盆里都是些什麼菜。香味隨著熱氣一陣陣從盆緣溢出,使人頓覺肚餓,圍盆吃飯的同事,也好像一家人似的感到特別親近了。
等十個人都來齊,揭開蓋子,哇!臉盆里真的全是菜,一層一層的,有雞、有蝦、有蘿蔔、有冬菇、有魚丸……夾在口裡,很燙。再一筷子夾到炆豬肉,更是好吃。我一邊吃,一邊聽起故事來。
他們說,新界裡的圍村,有很多姓“文”的,據說他們的祖先是文天祥。文從北邊退到零丁洋時,登了陸,就在現在的寶安附近。而一大群潰敗的隊伍也得吃東西,哪裡有東西吃?又到哪裡去找那么些食具?村民傻乎乎的,想想,端出洗臉盆來,裡面盛著各家相贈的菜,由豬皮墊底,一層一層地加上去,滿滿的一臉盆,一盆一盆羅列出來。
我忽然憶起在哈佛讀書時,讀到文天祥從北方一路退下來,過零丁洋之際,已經退無可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