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成語辭海》

《漢語成語辭海》

《漢語成語辭海》武漢出版社於1999年8月出版了著名語言學家朱祖延先生主編、湖北大學古籍研究所集體編纂的《漢語成語辭海》。它的編纂出版,體現了編纂者對這一理念的自覺追求和努力嘗試,是繼朱祖延先生主編的《漢語成語大詞典》之後,對中國漢語成語詞典編纂的又一貢獻。

《漢語成語辭海》《漢語成語辭海》

介紹

它的編纂出版,體現了編纂者對這一理念的自覺追求和努力嘗試,是繼朱祖延先生主編的《漢語成語大詞典》之後,對中國漢語成語詞典編纂的又一貢獻。這本辭海與同類成語詞典比較,獨具一格,有“全”、“精”、“新”、“高”四個突出特色:全,收條完備。精,收詞精純。新,本辭海除增添了大量新詞目外,還特別注意新資料的運用。高,學術價值和使用價值高。

基本信息

《漢語成語辭海》百科全書
商品名稱:《漢語成語辭海》
作者:朱祖延
書號:ISBN7-5430-1908-6/H•37
出版社:武漢出版社
卷數:全1卷
開本:16開精裝
出版日期:2003年3月

內容簡介

《漢語成語辭海》朱祖延
新中國成立以來,漢語成語詞典編纂出版經歷了從小到大、由冷到熱的發展階段。在21世紀來臨的時候,讀者熱切期盼著文化學術界能推出一部以學術性見長、具有權威性的高質量的大型成語詞典——它應該既是總結性的,又是前瞻性的,既能集以往之大成,又能導新世紀之先路。

《漢語成語辭海》由朱祖延主編,全書收成語、熟語詞條2.5萬條,420萬字。此書以古今兼收、源流並重為原則。凡常用成語必收無疑;古代一些非常用的成語,但在今天看來又較有價值的、值得推廣的也在收錄範圍之內,但至少見於兩條書證;現代使用頻率比較高的一些新成語儘可能地收錄;少許常用的較典雅的熟語也酌加收錄。

辭海特點

《漢語成語辭海》《漢語大字典》
一、在收詞方面,本詞典的原則是“古今兼收、源流並重”,且基本是上是嚴格意義上的成語。本書收詞力求做到“全而純”。經過廣泛蒐集、嚴格篩選,收詞主要以文獻資料為根據,凡出現過成語有兩條以上書證的都基本收錄。

二、這部詞典不僅力求做到“全而純”,而且在創新方面下了叫打的功夫。主要是在新條目上有所突破。朱先生一人就從典籍重爬梳掇拾的新條目,即其他成語詞典沒收錄的就有近千條。

三、書證豐富而不堆砌是這部詞典的又一特點。本詞典除正條有釋義外,副條釋義均見正條。為避免書證的堆砌,引用書證基本以時代性、典型性、新穎性為總的原則。

四、重視反映成語的產生、形成和發展的演變,是這部詞典的又一特點。本詞典一般以在早期的文獻中凝固成形的成語作主條。凡成語的變體,均有選擇地附在主條目之後。

書籍背景

《漢語成語辭海》《琵琶行》
1985年朱祖延教授主編的《漢語成語詞典》出版,第一次印刷就達80萬冊,同年獲全國十大優秀暢銷書獎。十五年後,湖北大學古籍所的研究人員積多年詞典編纂經驗,向讀者推出這部嶄新的《漢語成語辭海》,它是在吸收了現在成語詞典諸多長處,並在自己建立的一套全新的成語詞典編纂理念基礎上形成的,是一部收詞宏富、釋義準確、例證詳實、內涵豐富、知識性強的大型成語詞典。

如何收詞?收多少?可以說是成語編纂者費盡心力考慮的問題,因為收詞的原則從根本上講涉及到對成語的界定,而這個問題在詞典研究界尚無最後的定論。《漢語成語辭海》的編纂者在多方考察研究後選定“古今兼收、源流並重”作為基本原則,既考慮成語“成”的歷史規定性特色,從狹義的成語界定的角度,充分地注重選詞的經典性和規範性,同時又不忽略語言的發展和適時的套用功能,從服務於大眾的角度兼取近現代語言成果,選取了部分有文獻材料印證的近現代成語。

《漢語成語辭海》除了收詞方面力求做到“全而純”外,在創新上也下了很大功夫。這主要體現在新條目的突破上。新編一部大型成語詞典,如果不在條目上有所突破,就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新”。主編朱祖延先生認為,編纂辭書就是要不斷突破自己、突破現狀。僅朱先生一人從典籍中爬梳掇拾的新條目就有近千條,這千餘條是《漢語成語辭典》出版以前所有其他的成語詞典都沒有收錄過的。這裡面有的是從經典文獻中再挖掘找出的成語,如“大言炎炎”、“大言欺人”、“考文征獻”,這類詞一方面給讀者提供了非常新的書面語用詞,另一方面也給讀者提供了古代經典文獻的語言素材,對讀者再認識古典文獻做了一個良好的導引;有的是從文學名著中選取出來的凝鍊精美的描述性成語,如語出唐人白居易《琵琶行》的“黃蘆苦竹”、宋人范仲淹《岳陽樓記》的“憂讒畏譏”等;再如“濁醪粗飯”“早韭晚菘”“黃旗紫蓋”“秦七黃九”等,從一定程度給了讀者一些古代文化知識;還有“四方之志”“羅鉗吉網”這類詞給我們提供了新的成語典故。由此我們看出這部詞典貫穿了編纂者的另一個指導思想,即“大而新”。

書證豐富而不堆砌是這部詞典的又一大特色。全書收詞雖只有2.5萬條,但正文達420餘萬字,其中書證占據了相當的篇幅。本詞典雖然書證材料選取量很大,但它並非一味堆砌,體現了編纂者“富而不繁”的用例原則。在書證材料的選取上注重時代性、典型性、新穎性。所謂時代性是指詞典在引用書證材料時,有意注重了該詞發展的時代縱線,大致規定先秦兩漢、唐宋元明清、近現代為三個基本單元,詞條以這三個基本單元為縱線,選取該單元中最好的詞句作為例證。

典型性是指除了涵蓋於一般意義的詞典編纂中的那層意思之外,就是以詞的時代性特色為前提,照顧成語在特定語言環境中使用的典範性。所謂新穎性,就是用例上儘量從更廣泛的資料中搜取以前諸種詞典中沒有用過的好的書證材料。例如“取而代之”。第一個用例《史記•項羽本紀》:“秦始皇游會稽,渡浙江。梁與羽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它前面有“語本”二字,表明是該詞典的語源;接著用元人俞德鄰《佩韋齋輯聞》卷一:“始皇南巡會稽,高帝時年二十有七,項籍才十二三耳,已有取而代之之意。”和當代人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八章:“想到這裡,周郁的額角爆出了蚯蚓似的青筋,咬著嘴唇皮,恨不得一下子就取而代之。”來進一步展現這個成語在具體的歷史時段和不同語言環境之中的運用。

重視反映成語產生、形成和發展的演變,是這部辭典的又一特點。編纂者除了在選擇用例時注意照顧時段性外,還從文字上適當作了標識。以“語本”指明此書證是該詞條的語源,如“舉一反三”例證一,語本《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得也。”以“事本”提示該成語的故事出處。另外,編者將意義相同或相近但格式略異的成語串作了相關的處理,選取成語串中的一條作為主條,其它的相關條用“亦作”隨附其後,使辭典富而不繁,簡明實用。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湖北大學古籍研究所的工作者們,在用十年磨一劍的精神磨礪出了《漢語大字典》、《漢語成語大詞典》、《爾雅詁林》等一批文化精品之後,又為我們奉獻出了《漢語成語辭海》這樣的優秀作品,這無疑是對中國文化建設的又一貢獻

相關詞條

參考文獻

1、http://www.china.com.cn/chinese/RS/27621.htm
2、http://www.bkqs.com.cn/shop_detail.php?id=312&nowmenuid=3&catid=112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