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漢江血》寫的是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進行的第三、第四次戰役。葉雨蒙,原名宋國勛,北京人。中共黨員。1986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系。1978年後歷任八一電影製片廠編輯,北京電影學院學員,八一電影製片廠電視部編導室主任,副高職稱。1977年開始發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寫作感想
《漢江血》與我的前一部描寫韓戰的《黑雪》一樣,同屬於紀實性戰爭作品。所不同的是,《黑雪》寫的是出兵朝鮮之前的形勢以及出兵朝鮮後志願軍打的第一、第二戰役;而《漢江血》與《黑雪》內容銜接,寫的是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並肩作戰進行的第三、第四次戰役。
在寫作《漢江血》過程中,我不只一次地產生一種聯想:譬如我居住的房屋因處樓房的底層比較陰冷,加之冬日將盡,暖氣供給停止,一段時間會感到非常不適。然而,四十年前在朝鮮戰場上的志願軍戰士又怎樣呢?他們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嚴寒下行軍作戰宿營,在寒風呼嘯的冬夜裡長時間潛伏在預定出擊地域,千千萬萬人凍掉了耳朵,凍黑了手、腳……那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在激勵著他們如此頑強?他們靠步槍、手榴彈,“一把炒麵一把雪”,和擁有海陸空三軍現代化技術手段的美國軍隊較量,打出了中國人民的英雄氣概——這種精神,難道不是我們民族的驕傲嗎?難道不值得被後人永遠頌揚嗎?
當然,人類對過去戰爭行為的反思,應當建立在防止新的戰爭和維護世界和平的基點上。四十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進軍朝鮮就是“為了和平”,這也同樣是我今天寫作《黑雪》和《漢江血》的宗旨。
一年多以前,《黑雪》出版後,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全國各地報刊電台紛紛連載、連播,並被譯成少數民族文字、搬上話劇舞台,眾多電影製片廠相繼來電來函聯繫,願意將《黑雪》搬上銀幕。國內外學術界亦對該書十分關注。其中最使我受觸動的,還是全國各地的讀者寫來的大量熱情洋溢的信件。這些讀者有工人、農民、大中學生、醫生、教師、縣委書記、科研人員、記者、部隊戰士,也有許多志願軍老戰士和他們的後代,其中包括一些離休的或仍然在位的我軍高級將領。記得去年全國“人大”會議召開期間,某一個大軍區的領導打電話,要正在參加會議的一位部隊首長到書店代買《黑雪》;因未購到,這位部隊首長派秘書輾轉找到我的工作單位,要求我給該大軍區黨委常委領導每人一本《黑雪》——各個層面的讀者《黑雪》的歡迎程度,倒是我 未曾預料到的事。
描寫韓戰的文學作品
時值那場發生在朝鮮半島上的戰爭過去五十年了,對於這場戰爭,中國人與外國人有著一些截然不同的記憶,當這種記憶體現在文藝作品中的時候,除了表達為一種意識形態的錯位,還在於對這場戰爭勝負的模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