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微回憶錄》

《李奇微回憶錄》

《李奇微回憶錄》是李奇微參與美國侵朝戰爭的回憶錄。作者在書中竭力為美國侵朝戰爭辯護,同時也提供了一些美軍的作戰情況和他本人的分析評論。

基本信息

圖書簡介

《李奇微回憶錄》本書是李奇微參與美國侵朝戰爭的回憶錄。作者在書中竭力為美國侵朝戰爭辯護,同時也提供了一些美軍的作戰情況和他本人的分析評論。這對於研究美軍侵朝的作戰行動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本書根據美國組約州加登城達布耳槽公司一九六七年英文版譯出。由研究員孫利輝同志和軍事學院教員周伯榮同志翻譯互校,全書復由吳春秋同志校閱。

作者簡介

馬修·邦克·李奇微馬修·邦克·李奇微

李奇微Ridgway,MatthewBunker(1895.3.3~1993.7.26),全名馬修·邦克·李奇微,美國陸軍四星上將,生於維吉尼亞州門羅堡。1917年畢業於美國陸軍軍官學校(西點軍校)1918~1926年在其母校和本寧堡步兵學校任教官。後在中國、尼加拉瓜、巴拿馬、玻利維亞、菲律賓、巴西和美國各地服役,並先後進指揮與參謀學校和陸軍軍事學院深造。1937年畢業於陸軍軍事學院。1939年在陸軍參謀部作戰計畫處任參謀。1942年任第82步兵師師長,主持將該師改編為空降師。1943年7月在西西里島登入戰役中,指揮該師實施美軍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夜間空降作戰。1944年6月率部參加諾曼第登入戰役,8月升任美第18空降軍軍長。隨後參加“市場-花園”行動、阿登戰役和魯爾戰役,進抵易北河。戰後,任地中海戰區總司令和盟軍最高統帥艾森豪駐聯合國安理會軍事參謀委員會代表。1948~1949年任加勒比地區美軍司令。1949~1950年任陸軍副參謀長。韓戰爆發後,於1950年12月任美國第8集團軍司令兼“聯合國軍”地面部隊司令。1951年4月接替道格拉斯·麥克阿瑟任“聯合國軍”總司令、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和遠東美軍總司令,5月晉上將。1952年5月接替艾森豪北大西洋條約組織武裝部隊最高司令。1953年10月任美國陸軍參謀長,主張各軍種均衡發展。1955年6月退役。著有回憶錄《軍人》和《韓戰》等。

李奇微主張各軍種均衡發展,在韓戰中,軍事史學家大多認為,是李奇微把第8集團軍從失敗、瀕臨崩潰的困境中解救出來,並最終阻止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攻勢。他在此期間表現出的身體力行的領導藝術、以及對軍事作戰基本原則的深刻領悟,在美國陸軍歷史上樹立了令旁人難以企及的領導榜樣。他寫的回憶錄《軍人》和《韓戰》等對軍事學者的研究起到很大的意義

朝鮮戰役

《李奇微回憶錄》《李奇微回憶錄》

李奇微軍事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任命是在1950年:沃爾頓·沃克中將因車禍喪生後,李奇微接過了從1950年6月戰爭爆發就在朝鮮參戰的第8集團軍的指揮權,並在1951年率軍發動反攻。杜魯門總統解除麥克阿瑟的兵權後,李奇微又成為了“聯合國軍”總司令。軍事史學家大多認為,是李奇微把第8集團軍從失敗、瀕臨崩潰的困境中解救出來,並最終阻止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攻勢。他在此期間表現出的身體力行的領導藝術、以及對軍事作戰基本原則的深刻領悟,在美國陸軍歷史上樹立了令旁人難以企及的領導榜樣。李奇微沒有受麥克阿瑟那種桀驁不遜做派的影響,麥克阿瑟也給了李奇微前任所未有的行動自由。

1952年5月,李奇微接替艾森豪,擔任歐洲盟軍最高司令。由於他周圍安排的儘是美國參謀人員,歐洲的軍事領導人對他頗有微辭。此後,李奇微接替科林斯,擔任美國陸軍總參謀長。很多歷史學家認為他在陸軍總參謀長任上,使美國捲入越南戰爭的時間推後了大約十年:當時艾森豪總統讓他評估美國與法國聯合進行軍事干預的可行性,結果李奇微拿出了一份詳盡的計畫,表明美國需要為此付出巨大的投入,從而使艾森豪打消了出兵干預的念頭。但這一事件也使兩人在二戰期間建立的良好關係經受了嚴峻考驗。

韓戰大事記

韓戰大事記——根據李奇微回憶錄整理
一九五0年
六月二十五日\\北韓人民軍大舉入侵南韓。
六月二十八日\\北韓人民軍奪占大韓民國首都漢城。
七月五日\\史密斯特遣部隊在烏山附近首次與共軍接觸。
七月二十日\\聯合國軍放棄大田。
七月三十一日\\晉州落入北韓人民軍手中。沃爾頓·沃克將軍宣布:“決不後退了!”
八月一日\\聯合國軍進入釜山環形防禦圈
八月六日至八日\\麥克阿瑟將軍在東京與艾夫里爾·哈里曼以及諾斯塔德、阿爾蒙德和李奇微將軍商議仁川登入問題。
九月十五日\\仁川登入。聯合國軍奪占仁川港和港口附近島嶼。
九月十八日\\聯合國軍奪占金浦機場。
九月二十二日\\沃克所屬部隊由釜山環形防禦圈出擊。
九月二十七日\\北進聯合國軍與南下聯合國軍於水原附近會合。
九月二十八日\\聯合國軍收復漢城。
九月三十日\\南韓第3師越過三八線。
十月七日至九日\\美軍第1騎兵師越過三八線。
十月十一日\\南韓第3師占領元山。
十月十九日\\第8集團軍占領北韓首都平壤。
十月二十四日\\麥克阿瑟指示其所屬司令官率所有部隊以儘可能快的速度向前推進。他將除南韓軍隊以外其他聯合國軍不許向前推進的禁令置於腦後。
十月二十六日\\南韓第3軍第6師抵達鴨綠江。南韓第1軍第26團於水洞抓獲中國俘虜。
十月二十七日至三十一日\\中國發動第一階段攻勢。
十月二十七日\\南韓第6師第7團在鴨綠江附近遭強大中國軍隊的沉重打擊。
十月三十日\\美軍第24師先遣分隊進抵鴨綠江四十英里範圍之內。
十月三十一日至十一月二日\\強大的中國軍隊在雲山進攻第8集團軍,迫使其撤過清川江。
十一月六日\\麥克阿瑟提醒參謀長聯席會議,中國軍隊跨過鴨綠江的行動“使我之所屬部隊有被徹底消滅的危險。”
十一月二十三日\\感恩節
十一月二十四日\\麥克阿瑟由東京飛往朝鮮,發出向鴨綠江發動大規模強攻的信號。他宣布:“中國人尚未進入朝鮮。”美7師第17團進抵鴨綠江畔的惠山鎮。第8集團軍開始向鴨綠江挺進。
十一月二十五日至十二月九日\\中國發動第二階段攻勢。
十一月二十五日\\位於朝鮮中央、德川附近的韓國第2軍為中國之進攻所擊潰。
十一月二十六日\\二十萬中國軍隊進攻位於清川江以北的第8集團軍,使其遭受重大傷亡。
十一月二十七日\\美軍第24師、第25師和第2師撤過清川江。第8集團軍開始撤退。中共軍進攻位於長律水庫西側之第1陸戰師和位於水庫東側之美7師所屬部隊。
十二月五日\\第8集團軍放棄平壤。
十二月九日\\第1陸戰師完成十一月二十七日開始的突圍行動。
十二月十一日\\美軍第1陸戰師和第7師撤至興南環形防線內。
十二月十五日\\第8集團軍和南韓軍隊撤至三八線以南。
十二月二十三日\\沃克將軍死于吉普車事故。李奇微被指定接替其指揮。
十二月二十四日\\第10軍完成撤離興南灘頭陣地和北韓的行動。
十二月二十六日\\李奇微將軍正式擔任第8集團軍司令。
十二月三十一日至一月五日\\中國發動第三階段攻勢。

一九五一年
一月三日至四日\\聯合國軍撤出漢城,撤至平澤、原州、三陟一線並進行整編。
一月七日\\為重新與中共軍隊建立接觸,第8集團軍向北部發起強大的試探性進攻。
一月十五日\\一支加強的團戰鬥隊實施偵察行動即“狼狗行動”,在烏山附近與敵重新建立接觸。
一月二十五日\\第8集團軍和南韓軍採取攻勢行動。第1和第9軍向漢江北進,“霹雷行動”開始。
一月三十一日至二月十七日\\美第2師投入激戰。其第23團戰鬥隊及其加強的蒙克拉爾法國營在磔平里粉碎中共軍隊五個師的進攻,中共軍隊攻勢突然終止。
二月五日\\美第10軍之進攻,即“圍捕行動”於東線開始。
二月十一日至十七日\\中國發動第四階段攻勢,主攻方向為美第2師防禦地段。
二月二十日\\“屠夫行動”,即美第9軍和第10軍發動的一次總攻開始。
二月二十八日\\敵軍在漢江以南最後之抵抗行動陷於瓦解。
三月七日\\在中部和東部地帶,“撕裂者行動”開始,第9和第10軍越過漢江。
三月十四日至十五日\\第8集團軍重新奪占漢城。
三月三十一日\\聯合國軍進抵“愛達荷線”,奪取全部地理目標。
四月五日\\向“堪薩斯線”全面出擊的“狂暴行動”開始。
四月十一日\\麥克阿瑟將軍被免除最高司令官職務,李奇微將軍被指定接替其職務。
四月十四日\\范弗里特將軍就任第8集團軍司令。聯合國軍所有部隊進抵“堪薩斯線”。
四月十九日\\美第1軍和第9軍進抵“猶他線”。
四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八日\\中國發動第五階段攻勢的第一次進攻。
四月三十日\\在撤至新防線後,聯合國軍將中國之攻勢阻於漢城和漢江以北地區。
五月十六日至二十三日\\中國發動第五階段攻勢的第二次亦即最後一次進攻。
五月二十日\\中國的攻勢遭到阻止。聯合國軍恢復攻勢。
五月三十日\\第8集團軍再次進抵“堪薩斯線”。
六月一日\\第1和第9軍所屬部隊向“懷俄明線”挺進,“打樁機行動”開始。
六月十五日\\奪取了“打樁機行動”所規定之地形目標。
六月二十三日\\蘇聯副外長馬立克建議停火。
六月三十日\\奉華盛頓之命令,李奇微將軍向中國人廣播說聯合國軍準備討論停戰問題。
七月十日\\聯合國軍和共產黨之間的談判在開城開始。
八月十日\\共產黨人要求對在開城附近發生的所謂伏擊事件表示道歉。要求為我拒絕。
八月二十二日\\共產黨人要求我對“空襲”事件表示認罪道歉。要求遭拒絕後談判中斷。
八月三十一日\\第1陸戰師在“大缽”地區發起攻擊。
九月二日\\美第2師向“傷心嶺”和“血嶺”發起進攻。
九月三日\\陸戰隊和第2師抵達最初目標。
九月十八日\\陸戰隊向“大缽”以北之照陽河挺進。
十月十二日\\第9軍向“詹姆斯敦線”挺進。
十月十五日\\美第2師奪占“傷心嶺”。
十月二十五日\\在聯絡官之間進行為期兩周的商議之後,停戰談判重新恢復。
十一月十二日\\李奇微命令范弗里特停止攻勢,開始實施積極的防禦。實施“滅鼠者行動”。

一九五二年
一月一日\\對共產黨陣地的炮擊戰和空襲戰開始,持續整一個月。
一月至四月\\開始進行戰俘甄別時,戰俘營中發生騷亂。
五月七日\\巨濟島戰俘營中的戰俘將多德將軍扣作人質。
五月十一日\\多德將軍獲釋。
五月十二日\\李奇微將軍離任,前往駐歐盟軍最高司令部接替艾森豪將軍的職務,擔任北約組織武裝部隊最高司令。克拉克將軍擔任聯合國軍總司令(與日本簽訂條約後,執行占領任務的盟軍最高司令一職不復存在)。
六月六日\\為占領十一個巡邏基地,開始了“回擊行動”。
六月十四日\\“回擊行動”的全部目標均由第45師占領。
十二月\\峰岩島戰俘的越獄行動被鎮壓。

一九五三年
二月\\范弗里特將軍退役回國。馬克斯韋爾·泰勒將軍奉命指揮第8集團軍。
三月二十五日\\中國奪占警戒陣地266高地。五個警戒陣地。
五月二十九日\\中國人占領三個警戒陣地。
六月十日\\中國人開始向金城附近的南韓第2軍發起進攻。
六月十六日\\南韓第2軍被壓回到新的主要抵抗線,大約向南後退了四千碼。
六月十五日至三十日\\中國人向美第1軍防區實施進攻,攻占兩處警戒陣地。
七月十三日\\中國發起最後的攻勢,以三個師進攻第9軍右翼,以一個師進攻南韓第2軍左翼。
七月十九日\\板門店雙方談判代表在所有問題上達成協定。
七月二十日\\由美第9軍和南韓第2軍沿金城江南岸建立起新的防線。
七月二十七日\\停火協定簽字,為時三年的衝突結束。

序言

韓戰標誌著“美洲堡壘”時代在美國的終結,同時也標誌著一個 新時代的開始。在這個新時代,美國再也不能僅僅通過避免與外界發生紛爭 來求得和平了。當戰爭在朝鮮爆發時,我們在預警時間甚至還不到一周的情 況下便被迫倉卒參戰,捲入到一場遠在地球另一邊、我國人民既不理解又感 覺不到的鬥爭中去了。這在我國歷史上尚屬首次。 從使我國得以誕生的第一場戰爭起,在以往的厲次戰爭中,我們都有 時間做好戰爭準備,補充兵員以及仔細研究在何處使用和如何才能最好地使 用我們的軍隊。一七七六年,許多愛國志士是倉卒離開家園奔赴戰場的。但 是,即使那一次,那些“一連串的強取豪奪、欺壓凌辱事件”也早已激起我 國民眾的義憤,使他們事先做好了拿起武器的準備。在其他戰爭中,我國有 海洋作為屏障,遠離戰場,因頁有足夠的時間將工業納入戰咐軌道,訓練軍 隊,建立物資儲備以及研究兵力部署。

然而,在朝鮮,事前沒有發現任何明顯的跡象便突然燃起了戰火。一 九五○年,時間不允許我們在作出重大決策之前召集會議,進行辯論,通過 立法程式並慎重加以批准。敵對行動爆發時,我們於沉湎於和平之中,當我 們清醒過來時,戰爭己全面展開。戰爭的爆發迫使那些經歷了沉悶的戰爭歲 月、剛剛成家立業的年輕人重新上陣,被飛快地直接運往戰常當時,我國一 派繁榮,開始明顯出現勞資和平的新時期,稅收逐步減少,戰時的種種限制 正在取消,安定和平的局面正在形成。但是,這場戰爭卻使我國再度出現了 物資匱乏,派系鬥爭,流血犧牲和重重疑慮。 韓戰可能是只使用,常規武器作戰的最後一場戰爭,不用擔心熱 核災難威脅的最後一場戰爭。這場戰爭使我國與其他國家的關係發生了急劇 的變化。 在戰爭的整個過程中,我們遇到了一些重大問題,並就這些向題作出 了決走。

描寫韓戰的文學作品

時值那場發生在朝鮮半島上的戰爭過去五十年了,對於這場戰爭,中國人與外國人有著一些截然不同的記憶,當這種記憶體現在文藝作品中的時候,除了表達為一種意識形態的錯位,還在於對這場戰爭勝負的模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