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灘》

《淺灘》

本書是一部環保題材的作品。

基本信息

看點

淺灘淺灘

本書女主人公昆妮出生於捕鯨世家,但她本人卻是一個忠實的環保主義者,在澳大利亞某地的一個捕鯨站上積極組織抗議捕鯨的活動,導致混戰。她的丈夫克利夫則贊成捕鯨。夫妻之間由此產生矛盾並分居……

本書是一部環保題材的作品,講述了人與動物之間應和諧相處的故事。

內容簡介

蒂姆·溫頓,當代澳大利亞重要作家,其作品曾多次獲獎,其中四度獲澳大利亞最大的文學獎項“邁爾斯·富蘭克林獎”,兩次入圍英語文學大獎“布克獎”。《淺灘》是他的長篇小說代表作,獲1984年“邁爾斯·富蘭克林獎”。其時作者年僅24歲。

本書是一部環保題材的作品。女主人公昆妮出生於捕鯨世家,但她本人卻是一個忠實的環保主義者,在澳大利亞某地的一個捕鯨站上積極組織抗議捕鯨的活動,導致混戰。她的丈夫克利夫則贊成捕鯨。夫妻之間由此產生矛盾並分居。一個偶然的機會,克利夫讀到了昆妮祖上留下的捕鯨雜誌,對捕鯨過程的殘酷和血腥有了進一步了解,內心開始產生了變化。最後,當大批大批的鯨魚游向海灘,集體自殺時,那悲壯的場面令見者心酸,也引起人們的深思,並最終導致捕鯨者的覺醒和頓悟,也使一對夫妻重歸於好。

作者簡介

蒂姆·溫頓,當代澳大利亞重要作家,其作品曾多次獲獎,其中四度獲澳大利亞最大的文學獎項“邁爾斯·富蘭克林獎”,兩次入圍英語文學大獎“布克獎”。《淺灘》是他的長篇小說代表作,獲1984年“邁爾斯·富蘭克林獎”。其時作者年僅24歲。

媒體評論

一部堪與《白鯨》比肩的傑作。

——《華盛頓郵報》

在這部令人讚嘆的小說中,蒂姆·溫頓刻畫了尊嚴、孤獨,以及對愛的渴望。

——《泰晤士報》

小說《淺灘》立意深刻,動人心魄。

——澳大利亞《時代報》

寫作背景

雖然溫頓自己認為更擅長於寫長篇小說,但他的短篇也非常出色。他的短篇小說繼承了澳大利亞傳統短篇的風格,沒有精心構築的故事,敘述方式並不巧用心計,只是隨意道來,平平淡淡,語氣十分自然,客觀地把事情陳述清楚,作者並不介人。不經意中,常常夾有澳大利亞式的那種敘述者自己不動聲色,而聽者卻不禁捧腹大笑的幽默。小說往往由於作者獨到的觀察、生動而又感人的細節,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並引起讀者的深思。

小說《淺灘》的主角也是兩位年輕人。克利夫·庫克森和他的妻子昆尼。矛盾就在夫妻兩人之間展開。在西澳的這個捕鯨站上,妻子昆尼出生於捕鯨世家,但她本人卻是一個忠實的環境保護主義者,反對捕鯨,並組織隊伍,進行抗議。而丈夫克利夫卻贊成捕鯨,雙方由不和而分居。在此期間,克利夫悉心拜讀妻子祖上留下的捕鯨日誌,對捕鯨過程的殘酷與血腥有了進一步了解,內心開始軟化。而昆尼則捲入了反捕鯨抗議運動,最後導致一場混戰,並以反捕鯨者偃旗息鼓節節敗退而告終。夫妻之間矛盾的解決歸結於後來鯨魚們自身的行動,大批大批的鯨魚朝海灘游來,集體自殺,那情景使見者心酸,夫妻間也終於和好。這是一部關於環境保護的小說,人物的最後覺醒和矛盾的化解依賴他們自身的“頓悟”,而促成這種“頓悟”的競是他們保護的對象,這是耐人尋味的。《淺灘》圍繞發生在沿海小鎮安吉勒斯的捕鯨與反捕鯨事件,勾勒出了澳大利亞邊遠地區幾代人相對封閉的生存方式,以及他們面臨價值觀的變遷,一時感到無所適從的困惑和難以擺脫的尷尬處境。作者在刻畫當代安吉勒斯生活和人物之間的糾葛時,安排了一個關鍵細節,那就是人物無意問發現的航海志,它記錄和再現了一百多年前的生活狀態和捕鯨活動,從而延伸了小說所反映的時代,增強了作品的史詩特徵,拓展了小說的內涵,也使《淺灘》成了一部豐厚而紮實的澳大利亞小鎮生活史。溫頓的創作力度,主要表現在對語言的運用上。他擅長於運用精心選擇的文字,細緻入微地描寫變幻的氣象、紛亂的場面、激盪的大海、怪異的情景和起伏的生活。用字十分講究,常常使用抽象的辭彙表達具象的概念,並賦予其以深刻的含義,這方面頗得懷特的真傳。但作者在撰寫這部小說時畢竟還年輕,生活上和文學上的修煉均顯不足,在表現這種文字雜技時,偶爾難免失手。無論怎么說,《淺灘》獲得了澳大利亞國內分量最重的文學獎,而那一年,溫頓才二十四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