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夫將軍之死》

《沃爾夫將軍之死》

《沃爾夫將軍之死》採用的是現實主義手法,再現了英國司令官沃爾夫在殖民戰爭中的“就義”場面,這是描寫沃爾夫將軍在一次攻打魁北克中轉敗為勝時的“英勇行為”。這幅畫的特點是以古典主義的構圖方法來展示戰爭,出場人物比較真實,包括服裝與各種細節等,因此它又是現實主義的。這幅畫的另一特點是,以古典主義的構圖方法來展示戰爭,出場人物比較真實,包括服裝與各種細節,因此它又是現實主義的。此外,這種畫對美國的早期美術有很大的影響,雖然畫家本人自從來到英國後未再回美國過,他的藝術經過華盛頓·奧爾斯頓、吉伯爾·斯圖爾特、查理·威爾遜等人的介紹,成了19世紀美國人自詡的驕傲。

簡介

詹姆斯·沃爾夫(1727~1759)原是英國海軍陸戰隊的軍官,在對外殖民地掠奪的戰爭中,屢建軍功,於1759年升任為遠征魁北克的司令官。這場戰爭主要與占領了布雷頓角島的法國占領軍作戰。當沃爾夫的軍隊戰勝了法軍並稍事休養後,重返美洲,立即參加攻打魁北克的戰爭,遭到敵方的頑強抵抗。在激烈的交戰中,沃爾夫三次負傷,他不下火線,繼續指揮他的軍隊,直到城池被攻克,他才奄奄死去。

畫上出現許多軍官,圍在仰躺著的沃爾夫兩側,幾個軍人扶著他的中彈的身體,他的槍枝與軍帽已被拋擲在地上。在他後面,有人拿著卷攏的英國米字旗,用這種構圖來襯托沃爾夫的“就義”之壯烈。遠處瀰漫著戰火的硝煙,地平線上只有一片紅光和團團的烏雲。構圖比較對稱,兩邊人物均衡,在左邊一簇軍人的前面,有一個作探子的美洲印第安人模樣。場面顯得具有美洲特色,作為一幅歷史畫卷,由於這種戰爭的殖民掠奪性質,當時就引起了廣泛的爭論。現在的西方美術史家也不願承認它具有英國歷史畫的價值,但少數理論家持相反態度,認為它是一段英國殖民戰爭的史實,它具有英國資本主義的血腥味。作為歷史畫家,他真實地為後人留下了這一畫卷,不失為藝術的記錄,只是畫家的立場是為殖民戰爭唱頌歌的。

此畫現藏

此畫作於1771年,有151×213厘米大,幅面橫寬,現藏加拿大渥太華國立美術館。

創作背景

英國在18世紀下半葉,出現了一位來自美洲的大畫家,此人一生的作品除以宗教、神話為題材外,有相當比重是描繪英國在殖民北美洲時期的一些歷史題材。他曾是英王喬治三世的宮廷的上賓。作為英國宮廷聘用的歷史畫家(1772~1801),他還是英國皇家學院的創始人之一(1768年),繼雷諾茲爵士院長之後的第二任院長(1792年起),這就是英國畫家班傑明·韋斯特。

作者簡介

班傑明·韋斯特(1738.10~1820.3)出生於美國,20歲以前,就已在紐約市成為頗有名氣的肖像畫家了。1760年赴義大利進修,正值那裡大興新古典主義畫風。他幾乎走遍了義大利收藏美術珍品的所有城市,於1763年來到倫敦,是年25歲,即開始以歷史畫家的身份躋身於英國畫壇。此時,也正熱衷於神話題材和所謂的“歷史畫”。他的作品很快得到雷諾茲爵士的稱讚,彼此旨趣相投,結成了一對密友。韋斯特作為歷史畫家,贏得了許多愛好者,訂畫者絡繹不絕。他一生中畫過大量近代歷史題材,在所有這一類題材的油畫中,就數這一幅《沃爾夫將軍之死》最有代表性,反響也最強烈,因為這幅畫曾引起了廣泛的爭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