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簡介
美國前總統小布希(GeorgeW.Bush)的回憶錄《決策時刻》(DecisionPoints)火爆開賣,當天市面上至少售出17萬
冊,而電子書的銷量估計在5萬部左右。前總統布希自2009年初離任後,除在海地強震後曾為幫助募集善款之外,一直保持低調的政治姿態,極少公開露面。但為了配合這本講述其白宮歲月的書籍出版,他最近接受了一系列採訪。其中在當地時間周二播出的《奧普拉脫口秀》中,他敞開心扉,暢談自己創作的心路歷程。
據悉,布希的這本新書第一版印刷了150萬冊,數量相當於前總統比爾·柯林頓的暢銷自傳《我的生活》(MyLife)。貝塔斯曼集團旗下蘭登書屋子公司皇冠出版社稱,上述成績是蘭登書屋非虛構類作品六年來最大的首日銷量。這個成績還不包括全國各地獨立書店和美國最大的傳統食品雜貨店運營商KrogerCo.的銷量。
布希在回憶錄中承認曾命令美國國防部制訂打擊伊朗核設施的計畫並研究對敘利亞採取秘密軍事行動問題。
布希在這部497頁的回憶錄中說,為了阻止伊朗的核計畫,或者至少達到暫時阻止的目的,「我命令五角大樓研究發動攻擊需要採取怎樣的必要措施」。他聲稱,美國永遠不會允許伊朗用核武器來威脅世界和平,對伊採取軍事行動一直是美國考慮的選項,但是最後的選項。他曾與英國前首相布萊爾討論過各種可能對伊朗採取的措施。
縱橫談
◆ 談戒酒
布希在書中以妻子勞拉多年前一條直率的提問作開場白。當時她問他說:「你還記得你最近沒有喝酒的一天嗎?」
布希回答,他當然記得。但當他把回憶推前一個月,他就明白,他實在想不起有哪一天是沒有喝酒的。
1986年,他的40歲生日。他形容當時與朋友埃文斯等人在一家餐廳享用了一頓既喧鬧又醉倒的晚餐。
布希寫道:「我們令那個餐廳停工,給樂酒吧很多錢,然後大喝特喝。」但到了第二天,這位未來的總統說他發燒了,想到上帝,還有酒如何令他把自己看得比他的家庭重要,然後他決心戒酒了。他說,這是他一生中最艱難的決定之一。
◆ 談信仰
布希想說服美國人:他對耶穌的祈願可不是譁眾取寵的。他憶述,在1999年的一次辯論中,他被要求說出他最和哪位政治思想家看齊。「我衝口而出道:『耶穌基督。』我說:『因為他改變了我的心。』每個人都露出驚訝的表情了。怎會這樣?」他記起有一位專欄作家曾寫道:「布希要和耶穌看齊了,耶穌在衣阿華州可是很受歡迎呢。」事實證明確是如此。他在衣阿華州得票40%取勝。
◆ 談中國
布希在《決策時刻》一書還談及他對中國經濟崛起的看法,他仍然認為美國是當今唯一超級大國,「中國的國內問題使這個國家在可見的將來仍不可能在經濟上成為美國的對手。」
他問道:「我仍然認為美國是唯一的超級大國嗎?答案是肯定的。」
◆ 談歐巴馬
布希對於歐巴馬勝出總統選舉做他的繼任人,並不感到驚訝。布希寫道:「他對50歲以下的選民有一種巨大的吸引力。而且他進行了一次聰明、有紀律和高科技的競選工作。……我開始思考一位非洲裔美國人當選總統的意義。我在選舉前數天看到一件意想不到的事。白宮一位非洲裔美國人成員帶同他的一對兒子到橢圓形辦公室去。其中一人看了一下房間四周,不經意問道:『歐巴馬在哪裡?』」
◆ 談貝理雅
布希視在他在任期間擔任英國首相的貝理雅,為他在海外最堅定的盟友。這位盟友和其它領導人的分別在於他始終沒有動搖對美國的支持。
由於貝理雅是工黨黨魁,又是布希的前任柯林頓的親密朋友,所以布希起初對貝理雅抱持著懷疑的態度。但布希說,他在「9?11」事件發生後向貝理雅打出第一個電話,鞏固了這個聯盟。
布希拿貝理雅與已故英國首相邱吉爾相比,憶述當貝理雅在伊戰前夕有可能在議會面對不信任投票,他就向貝理雅提出不要出兵伊拉克。但貝理雅對他說:「我上船了。如果這將賠上了政府,那也沒關係。」
◆ 談金融危機
布希擔任總統的最後一次重大考驗是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對於這次危機,布希並沒有去討論他擔任總統期間實施的一系列政策是危機的根源,如過度放鬆監管以及過度推行自由市場經濟政策等。他只是表示他從來沒有想到過危機會爆發,而且如此嚴重。「我真的不知道這次金融危機是積累了超過十年以後才形成的,我對經濟工作的重點是關注民眾的廚房,也就是就業問題和通貨膨脹,我認為只要有監管和評級機構的存在,任何主要的信貸危機都不會產生。」
書籍內容概覽
小布希承認攻打伊拉克犯四大錯誤
美國前總統布希的回憶錄《決策時刻》(DecisionPoints)9日面世,他在書中大爆自己執政八年期間,一些鮮為人知的內幕,承認在伊拉克戰爭過程中犯下四大錯誤,包括一個表達上的錯誤及三個策略上的錯誤,但他仍然認為攻打伊拉克本身是正確的。
布希的《決策時刻》全長四百九十七頁,書中詳述由2001年「911」恐怖攻擊大災難開始,至他下台前金融風暴期間,他在白宮執政歲月里,所作出的十四項重大決策。新書初版一百五十萬本。
在十四章中,他用了兩章講述伊拉克戰爭。他承認在戰爭中犯了四大錯誤,包括一個表達上的錯誤及三個策略上錯誤。表達錯誤發生在2003年的美軍「林肯號」航空母艦上,當年他站於「林肯號」上,背後懸起了「任務完成」橫額,被各界指過早宣布美軍在伊戰中勝利。
曝出十大秘聞
美國前總統布希下台兩年後,終於打破沉默,出版回憶錄《決策時刻》。這部497頁的回憶錄從2001年“911”恐怖攻擊開始,至金融危機結束。布希在書中敘述任內所犯的一些錯誤,包括伊拉克戰爭和卡特里娜颶風風災應變不力。這部回憶錄被視為布希替自己歷史評價翻案的工具,同時也爆出多秘聞。
一,“911” 恐怖攻擊發生時未聽顧問的話
2001年9月11日這一天,布希正在外地視察。當部下向布希報告時,他想,第一架飛機可能不是襲擊,第二架則一定是襲擊了。"而這第三架已經是在宣戰"。布希憤怒了,"我們將找出誰是責任者並狠狠地教訓他們。"布希還寫道,他可以置顧問的建議於不顧。他沒有聽從顧問的建議,毅然決然地返回了華盛頓。他不想躲在隨便哪裡的防空地下室里,而是要在白宮向全體美國人發表講話,雖然這時利用飛機進行的恐怖攻擊依然可能發生。
二,水刑救了英國人的命
布希在自己的回憶錄里宣稱,對三名恐怖分子動用水刑逼供讓英國免於遭受恐怖攻擊,並說不在乎英國人怎麽看待他。三名嫌犯中有一人是策劃“911”恐怖攻擊的基地組織高層莫罕默德。布希說:“我們逮到了基地組織的執行官,3000人死在他手裡。我們覺得他有另一次攻擊的情報,他說要等到律師來才肯回答問題。我說有沒有合法可用的訊問手段?總統的職責就是要保衛國家。”布希以“對極了”形容批准用水刑逼供的決定。這種逼供手法把人綁住,用毛巾蓋在臉上澆水,會讓人產生溺水窒息的感覺和長期心理陰影。
三,承認未能在伊拉克找到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布希在回憶錄中表示,他承認未在伊拉克找到大規模毀滅武器,他比任何人都震驚或憤怒。關於發動伊拉克戰爭的錯誤,他在接受NBC電視網專訪時說,“道歉基本上是說,那個決定是錯誤的。我不相信那是個錯誤的決定。我認為處理這件事情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出原因,以及哪個環節出了錯,並且改正錯誤。”他也忽略了從伊拉克迅速撤軍將不可能實現。
四,發動伊拉克戰爭時失道寡助
布希在回憶錄中承認,在阿富汗同塔利班以及基地組織進行的戰爭得到了盟友的支持,但到了伊拉克戰爭開始時,情況已不是這樣。在回憶錄中的相關章節中,布希利用機會,同那些在伊拉克問題上的反對者清算。這些反對者曾公開讓他感到失望:當年的俄羅斯總統普京、法國總統席哈克。只有英國首相布萊爾支持他,但遭到英國民反對。布希對英國民眾埋怨被美國拖入伊拉克戰爭時表示:“英國民眾現在怎么看待我,並不重要,再也不重要了。老實說,當時怎么看待我也不重要。”
五,對德國前總理施洛德深感失望
布希回憶錄中寫道,施洛德是"最難進行定論的國家領導人之一",施洛德以對阿富汗戰爭提供的支持,贏得了布希的信賴,但是後來施洛德卻是濫用了這一信賴。2002年1月,施洛德訪問美國期間,布希同他在白宮就軍事打擊伊拉克一事交換了意見。德國總理向他保證說,"在阿富汗做到的事情,也會適用於伊拉克。"布希把這些話理解成對他的支持。不過,隨著德國當年秋季議會大選的臨近,施洛德卻以反對伊拉克戰爭贏得了高分,而之前的約定卻忘得無影無蹤。當年,施洛德同布希之間是一種冰期的狀態。
六,德國高官稱布希為希特勒
布希在書中坦言,另一件事也深深刺傷了他,德國一名內閣成員(他指的是當年聯邦法務部長多伊布勒-格梅林)將他比作希特勒。"我非常震驚,非常憤怒",布希寫道,沒有什麼比德國官方成員說出這樣的話更具刺傷力了。多伊布勒-格梅林駁斥了她曾做過這番比較的說法。不過。德國總理默克爾很快便成了布希在"國際舞台上的親密朋友"。布希寫道,她"可以信賴,親切並且真誠"。
七,曾命令軍方制訂打擊伊朗計畫
布希回憶錄在回憶錄中承認,曾命令美國國防部制訂打擊伊朗核設施的計畫並研究對敘利亞採取秘密軍事行動問題。布希在回憶錄中說,為了阻止伊朗的核計畫,或者至少達到暫時阻止的目的,“我命令五角大樓研究發動攻擊需要採取怎樣的必要措施”。他聲稱,美國永遠不會允許伊朗用核武器來威脅世界和平,對伊採取軍事行動一直是美國考慮的選項,但是最後的選項。他曾與英國前首相布萊爾討論過各種可能對伊朗採取的措施。回憶錄還披露,以色列前總理奧爾默特曾要求美軍轟炸敘利亞的疑似核工廠,美國國家安全團隊就空襲或秘密襲擊的可行性進行了認真研究,但中央情報局和美國軍方認為,要派一支隊伍進入並從敘利亞溜出來太過危險,因此拒絕了以色列的要求。於是,以軍2007年9月對敘利亞單獨採取了打擊行動。
八,曾想撤換副總統切尼
布希在回憶錄中還披露,他曾經考慮替換副總統切尼。在2004年競選連任前,曾考慮由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田納西州參議員佛瑞斯特,取代備受爭議的副總統切尼,做為他的競選搭檔。有人說副總統切尼在實際掌控白宮,那么他如果替換了切尼,這種說法就會不攻自破。他花了數周時間考慮,最後認為還是需要切尼協助他完成工作。
九,救援卡特里娜風災諉過於人
在內政方面,美國媒體強烈批評布希對2005年"卡特里娜"颶風災民的援救為時過晚。不過,人們讀起回憶錄感到的卻是,對此承擔責任的不是他,而是其他人。比如"卡特里娜"颶風。布希寫道,他不能主動行動,他多次催促路易斯安娜州州長布蘭克,接受聯邦的援助。但布蘭克仍猶豫多時。這樣,被洪水圍困的災民等待了多日才盼來救援物資。將近1500人死亡。
十,“空軍一號”通信設備落後
布希的回憶錄還透露了一個有趣而且令人震驚的的細節:美國總統專機"空軍一號"的通信系統十分陳舊,及時得知信息是困難的事情。機上不設衛星電視,每隔數分鐘,機上電視就同地面失去一次聯絡。"螢幕上不斷下著雪花"。同安全事務顧問賴斯以及副總統切尼的通話也頻頻中斷。作為總統,他只能支離破碎地得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