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作 者:李靜著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2005-4
定 價:23元
圖書簡介
民族這種共同體,是十分複雜的社會有機體,她的系統十分複雜,從大的方面來說,民族共同體的系統包括共同的物質生活條件系統,共同的文化系統和生物系統。每種系統都有多層次的結構。就以民族的文化結構來說,有物質文化、精神文化、行為文化和制度文化,而從這些文化的形態上說,又可分顯性文化和隱性文化。從當前民族共同體的發展來說,民族共同體的顯性文化,即外在的文化特徵,如衣、食、住、行以及其他一些生活方式,越來越不明顯,日常生活的一體化程度越來越高。但是民族共同體的隱性文化,即內在特徵,如民族意識、價值觀念、思維方式、歷史情感、宗教信仰等民族特性不僅沒有消失,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更加自覺,更為強烈,而這種隱性文化的更深層次的因素或基礎,就是民族群體的心理因素。
作者簡介
李靜,女,1963年12月出生。1985年7月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教育系並獲學士學位,1997年獲得教學論專業碩士學位。2002年考入蘭州大學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攻讀民族學專業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民族心理學。
現為蘭州大學西北少數民族研究中心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曾經承擔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和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等多項國家級及省級課題,參與多項省部級重點課題的科研工作並獲得較高水平科研成果。先後在《光明日報》、《民族研究》、《教育研究》及其他核心期刊發表有關民族心理學方面的論文數十篇,已經形成了以民族心理學為中心的研究方向
書摘
在民族意識中,民族自尊、民族凝聚力居於核心地位,是構民族意識的主要成分。
一、民族自尊
民族自尊對民族成員在其他民族成員之間的形象、威望、平等、獨立人格以及對他的承認、接納、情緒、情感等個體自尊的方面有著重要的影響。而民族成員又總與他所從屬的民族存在普遍的認同感。自尊是受人尊重和自我尊重的情感。一個民族他民族成員心目中形象的好壞,在世界社會事務中的威望、地位,民族成員在與他民族成員交往時,所受到的接納、關心、承認和賞識及其程度,以及民族成員自身的信心、能力、本領、成就、獨立和自由的願望等都是民族自尊的表現。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A.Adler)認為,人的動機的主要源是為自尊的先天奮鬥,自我完善是生活的主要目的,所有其的動機都是這種目的的表現。他認為:"自尊感與身體的生長行發展,它是生命本身的一種內部需要,它是生命問題所有答的根本所在,並在我們解決這些生命問題時表現出來。我們所的機能都按照它的方向,或以正確的方向,或以錯誤的方向,在為達到征服別人,獲得自己的安全,為各方面的受益而奮鬥。這種原動力從負到正永無休止,從低級到高級的強烈要求永無止息。"
以現在的視角看,阿德勒的觀點雖然有一定的偏激性,但島尊與人們在社會中的地位、威望與安全之間確實存在著密切的關係。一個失去他人尊重的人,無疑就是一個孤獨的人,被社會遺棄的人;同時,一個沒有自尊的人也會是一個自卑、絕望、孤獨的人。因此無論哪一國家、哪一民族的人總會具有強烈的民族自尊感,尤其在一個多民族雜居的社會中更是如此,民族對自尊的需求更為強烈。不同民族的成員,最不能容忍的是外族人的侵犯及對其民族自尊心的侮辱與傷害。民族的自尊,在很多方面是以個人的自尊而體現出來的。可以說,民族個體自尊組成、鑄就了民族自尊,而民族自尊又是個體自尊的升華與集中。作為民族意識重要內容的民族自尊,最明顯的標誌是不受他民族欺辱與控制的心態與心理。從巨觀方面看來,民族自尊是一個民族希望在世界事務中各民族成員友愛、平等;從微觀方面看來,民族自尊就是要求在一個多民族國家中,各民族相互協助平等友愛、共同進步。同時,民族自尊影響民族共同體個體的自尊和形象,可以說,民族自尊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民族共同體個體的心理與行為表現出來。作為一個民族族體的成員總是為自己民族的繁榮富強而歡欣,為自己民族的衰頹而沮喪。因此,長居異邦他鄉的海外遊子做夢都在盼望中華民族的興旺與發達。他們身處異國與他民族成員雜居,對民族自尊的重要性會體驗得更強烈與深刻。P.125-
目錄
第一章民族心理學引論
第一節民族心理學與民族學
第二節民族心理學研究之特質
第二章民族心理學的多元歷史源流
第一節民族心理學的產生及發展
第二節馮特的民族心理學思想
第三節弗洛伊德的民族心理學心思想
第四節西方民族心理學研究的啟示
第三章民族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一節民族心理學研究的方法論
第二節民族心理學的跨文化研究
第三節民族心理學的具體研究方法
第四章民族意識論
第一節有關民族意識概念的相關觀點
第二節民族意識的理論與實踐探討
第三節民族自尊、凝聚力在民族意識中的核心地位
第四節宗教對民族意識的提升作用
——以中國西北伊斯蘭教西道堂的烏瑪精神為例
第五節當代民族意識發展特點
第五章民族認知結構
第一節認知活動的心理學研究
第二節民族認知與民族文化
第三節影響民族認知特點形成的主要因素
第四節民族認知特點研究的心理維度
第六章民族性別角色社會化
第一節社會化及其研究
第二節性別角色與女性發展
第三節宗教對婦女社會化的影響
——以對西道堂回族婦女的生活調查為例
第四節民族性別角色社會化的思考
第七章民族群體人格
第一節民族群體人格的基本內涵
第二節群體人格的心理人類學研究
第三節群體人格形成的制約因素與體現
第八章巫術與心理治療的意義場域
第一節巫術與多元文化的心理治療
第二節巫術與心理治療的意義場域
第三節巫術與心理治療場域同構及其民族學實例
參考文獻
分類與標籤
套用心理學>少數民族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