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隱》

《歸隱》是宋代詩人陳摶的作品之一。

作者

陳摶

詩詞正文

十年蹤跡走紅塵,回首青山入夢頻。
紫陌縱榮爭及睡,朱門雖貴不如貧。
愁聞劍戟扶危主,悶見笙歌聒醉人。
攜取舊書歸舊隱,野花啼鳥一般春。

作品譯文

十年的遊歷惟有一處曾到過的青山時常出現在夢中。高官厚祿金山銀山都比不上安穩的睡眠和安貧樂道的生活。世間最使人發愁的莫過於打打殺殺後新立了君主,而最使人苦悶的正是那人們用來醉生夢死的笙歌。歸隱去吧,帶上喜愛的古琴,和平日常讀的書籍就可以了,到山間賞野花,聽鳥兒自由自在的鳴叫,享有這最自然最美好的春光去吧。

作品鑑賞

修道的人一般講求修心養性,與世無爭。也講因果循環,眾生平等。這首作品裡也有這樣的觀點出現。可能這正是作者隱居前最後對紅塵的回顧,裡面還有看破塵世的意思。

像許多隱士一樣,詩人也曾遠足遊歷,因此尋到了心中理想的隱居地點,這可能是武當山,又可能是華山。武當山是道教名山,華山上也有道觀。深山歷來為修道者的所愛,因為山中就連四時也不于山外的相同,有安靜的環境,又有簡樸的生活必需品,如山泉、野蘑菇、山野菜、古剎遺蹟也是山林里保存的最好。因此詩里最後也表示詩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山林,隱居起來的。這有他自身的原因,也有時代的印記。

說他看破紅塵,其實在第一句里“十年蹤跡走紅塵,回首青山入夢頻”中就點明了。後面的兩句可以說是對這一句的補充說明,最後則是對立志歸隱修道的表白。紅塵游遍,唯有青山是最嚮往的,說明對詩人來說俗事已經是如過眼雲煙般了,詩人通過十年的磨礪,終究決定歸隱修道,這除了消沉,還有一種獨特的清醒。這從後面對選擇歸隱的解釋“紫綬縱榮怎及睡,朱門雖富不如貧。愁聞劍戟扶危主,悶聽笙歌聒醉人”中可以領會到。說詩人隱居有時代因素,也是因為這兩句中還有對世事的一些批評。最後表露出的對自然的欣賞和喜愛似乎說明了他並非不愛熱鬧,繁華的世間,只不過逃避的是不該有的戰亂和人禍罷了。大自然的生機正是詩人嚮往的,他要遠離的是腐敗和頹廢的環境。所以詩里就有“野花鳴鳥一般春”這樣的句子。與其說詩人想棄世,不如說詩人是想洗刷自己的思想,用樸素的生活歷練自己,以達到修道的本來目的。

作者簡介

陳摶,唐末宋初之際道教學者。安徽亳縣人,生於唐末,歷經五代,曾隱居於武當山九室岩,後又隱居於華山雲台觀修道。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著有《指元篇》、《無極圖》、《先天圖》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