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述
考證甘肅武威地區出土的東緊時期較為完整的92枚“醫簡”通過其所載的病,證,方,藥及藥用的範圍和具體用法等內容,與《內經》相對照分析,發現東漢醫家依據病所,病因,病機,表里,寒熱,虛實以及排泄物的形狀等辨證施治,具有較高的科學性和條理性,因此認為“醫簡”實際上反映了東漢初期的醫學水平,在辨證論治方面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簡介
武威漢代醫簡基本上是一部方書,保存醫方三十多個,包含了臨床醫學、藥物學、針灸學的豐富內容,為研究我國古代醫學提供了重要資料。其中有九枚醫簡涉及針灸,從中可以看到當時的留針時間較長,可達“炊米一升頃”之久,簡文共載有三里、肺俞二穴。其泉水,從上下文看亦當為穴名,但不見於後世針灸著述。肺俞穴,似為脾俞穴的誤記。三里穴,原簡作“時下五寸”亦與今穴不同。簡文還談到刺灸與年齡的關係,這也是其他針灸著述所未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