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

《櫻》

《櫻》是由詹相持、韓小磊導演,程曉英、李琳、江韻輝、傅羽中、許還山主演的一部中國大陸劇情電影。

基本信息

職員表

詹相持 .... 導演

韓小磊.... 導演

詹相持 .... 編劇

《櫻》《櫻》

曹作賓.... 攝影

呂志昌.... 美術(製作設計)

王硯縉.... 美術(製作設計)

王酩.... 作曲

隋錫忠.... 錄音師(收音)

林洪桐.... 副導演

鮑肖然.... 副攝影

許同均.... 導演助理

張蘭芳 .... 剪輯

李景忠 .... 燈光(照明)

雷軍 .... 化妝

解寶珍 .... 服裝指導

劉清標.... 道具

張步田 .... 置景

穆萬祥 .... 繪景

王興來.... 繪景

吳平川 .... 製片人

中央樂團 .... 伴奏

韓中傑 .... 指揮

李谷一.... 演唱

演員表

程曉英 .... 森下光子

李琳.... 幼年森下光予

江韻輝 .... 高崎洋子

傅羽中 .... 哲野

許還山.... 陳建華

許賓 .... 童年鐵柱

高薇 .... 小梅

歐陽儒秋.... 陳嫂

都本真 ....何玉良

石羽 .... 楊主任

故事梗概

1945年,日軍侵華戰爭失敗,大批日本難民撤離回國。高崎洋子背著未滿周歲的女兒森下光子,在貧病交加中來到長城腳下,將光子留給了善良的陳嫂。陳嫂以手鐲為信物交給高崎,讓她日後以手

《櫻》《櫻》

鐲為憑領回女兒。幾年後,高崎洋子從日本致信中國政府,要求認回女兒,並寄來了手鐲。光子這時方知自己的身世,緊抱著母親陳嫂哀哀不肯離去,哥哥鐵柱捧著雪白的鴿子送給心愛的妹妹……“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已成為工程師的鐵柱一陳建華因為有個日本妹妹被揪斗,下放幹校,陳嫂一家人四散分離。1975年,為了完成一項由中央批准、日本專家協助設計施工的大型化纖工程,楊主任把正在幹校餵豬的陳建華調回設計院。日本專家小組來到北京,森下光子就在其中。她那流利的中國話、熟悉的音容笑貌和腕上的鐲子使陳建華意識到她就是自己的妹妹。光子也恍惚覺得,陳先生就是她日夜盼望找到的哥哥。為了不致再被扣上日本特務的帽子,陳建華迴避著妹妹。光子再也不能保持沉默,她來到陳建華家,見到了早年的一張全家福,激動萬分。她在無意中聽到了陳建華與妻子的談話,知道母親因為自己被趕回了農村,哥哥也成了日本特務,現在如果相認,恐會給他們招致大禍,無奈她只能傷心地離開了陳家。工程由於“四人幫”的破壞被迫下馬。光子造訪石佛村,留下手鐲悄悄離去。當陳嫂得知她就是自己的女兒時,光子已登程回國…晴空萬里,光子踏上粉碎“四人幫”後的故國j終於與前來迎接她的母親和哥哥幸福團聚。

影片旨在譴責日本軍國主義及“四人幫”,歌頌中日人民的傳統友誼。該片力求在揭示人物內心世界方面獲得新意,強調真實的感情,真實的環境,真實的表演。該片採用“迂迴式”手法,把人物的命運以及親人相見不能相認的痛苦調悵心理展現出來,著力於對人的靈魂的揭示和對人情的抒發。它還採用一些新的手法和技巧,用以延伸、渲染和發展戲劇矛盾,展示人物內心世界。該片獲文化部1979年優秀影片獎。

導演介紹

詹相持,四川平昌人,1940年1月出生,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副教授。

1955年進入中央民族學院附中高中畢業前和同學一起演出了《寧死不屈》等話劇。

1961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1965年畢業後留校任教。他從1973年開始寫劇本,隨老導演水華、老攝影師朱今明工作過一段時間。他和韓小磊合寫劇本《手帕上的紅葉》發表後,引起讀者的注目。

1978年,詹相持又創作了歌頌中、日兩國人民真摯情誼的電影劇本《櫻》,並由他和韓小磊導演。影片格調清新感人,榮獲1979年文化部頒發的優秀故事片獎。詹相持始終把握一個“情”字,通過激劇的內心衝突,融發人物的強烈感情,收到了感人的藝術效果。正是在以情感人這一點上《櫻》取得了較大的成功。

繼《櫻》後,他又創作了《揚帆》,他和石斌任導演,描寫了三個人物的生活經歷和矛盾糾葛。表現了十年動亂帶來的心靈隔閡。

詹相持一面堅持繁忙的教學工作,帶領學生出外實習,熱忱地把知識和技能傳授給年輕一代,一面還在思索新的藝術課題,奉獻給觀眾更多作品。

韓小磊,中國影視導演、評論家,生於陝西延安。初、高中在遼寧省實驗中學讀書,1964年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畢業後留校任教,現為電影學院副教授。作為第五代青年影人的畢業指導老師,他個人影視雙棲,編、導、演的全面發展。參與聯合執導的影片《櫻》,獲1979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他執導的電視劇《尋找老焦》獲1992年中南六省電視劇單本劇優秀獎;電視連續劇《鐵市長》(編劇之一)獲1991年廣電部優秀電視劇獎、1992年飛天獎;指導85屆學生畢業作品、短故事片《童年往事》(編導胡雪楊85屆導演系畢業生)獲當年奧斯卡國際學生電影節銀獎。除任編導外,他還在一些影片中任主演或配角。發表的理論與評論文章有:"長鏡頭美學辯析"、"電視劇的文化優勢"、"'黃土地'的情緒結構"、"'沙鷗'的導演藝術"、"關於政治電影"等。

演員介紹

程曉英,1947年出生在上海。

從小與文藝有著特殊緣份的程曉英,少年時代就是上海市少年宮紅領巾廣播台的廣播員。後考入南京軍區空政文工團,任舞蹈演員。在該團,程曉英系統地學習了民間舞蹈、芭蕾舞和聲樂,為以後在影片《舞戀》中擔任主演打下了堅實基礎。十年動亂期間,程曉英被下放到紡織廠作女工。粉碎“四人幫”後,程曉英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78級師資班。大學畢業後,程曉英在北京電影學院青年電影製片廠拍攝第一部故事片《櫻》中扮演女主角森下光子,較為成功地表現了一個含蓄多情,內心豐富的日本知識婦女形象。

李琳,上學期間她便在多部影視劇中出演角色,如《無使命行動》、《穆斯林的葬禮》、《花碧蓮逼婚》、《趟過男人河的女人》等,並憑藉在電視劇《趟過男人河的女人》中的出色表演勇奪金鷹獎最佳女主角獎,入選第四屆“全國十佳演員”行列。

這部長篇電視劇給李琳帶來了好運,此後她片約不斷,人氣頗旺。又先後主演了電視劇《迎春花》、《道北人》、《富貴雙城》《花祭》等。而她主演的電影除《桃花滿天紅》外,均反響不大。不過,新片《長征》中的賀子珍使她 獲得不少好評。

李琳年輕貌美,內斂含蓄,表演上極富控制力,但激情表現處略顯不足。人稱李琳是個才女,演戲之餘,她會寫些隨筆散文,不斷見諸報端,文筆優雅、散漫。

李琳說正因為演戲很累、很苦,才去寫文章找一點樂趣。最近,她將過去寫的文章結集出版,名為《聞香識女人》。李琳希望再幾年,然後去上學,學學當編劇、導演或者去當老師。中國國家話劇院演員。1994年7月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1999年在話劇《生死場》中扮演'金枝',獲中直院團國慶50周年展演表演獎。主演的電影有《無使命行動》、《穆斯林的葬禮》、《桃花滿天紅》、《長征》等,電視劇有《趟過男人河的女人》中扮演'山杏'獲1996年第14屆電視金鷹獎最佳女主角獎,同時還獲第4屆電視十佳演員稱號, 《花祭》、《有情人》《遙望查里拉》《黃親國戚》《戲夢人生》《澳門的故事》等。

許還山,中國電影演員。原籍江西樂平,生於北平。1956年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學習,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分子,留校勞動。1966年至新疆勞動。1979年回北京主演影片《櫻》。1980年起任西安電影製片廠演員,1986年轉任導演。曾主演《張衡》、《寒夜》、 《雙雄會》《紅與白》等影片。1987年導演影片《盲流》及電視連續劇《鑄情歲月》、《大上海屋檐下》等。

歐陽儒秋,中國電影演員、譯製片導演。生於安徽蕭縣。1937年在徐州高中肄業。1938年入抗敵演劇隊第二隊任演員,演出《壯丁》、《八百壯士》等抗日戲劇。1941年赴延安,任魯迅藝術學院實驗劇團演員,演出《夫妻識字》、《血淚仇》等劇目。1945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同年任東北文工團一團演員,演出《把眼光放遠點》、《糧食》等劇目。1948年任東北電影製片廠演員,參加拍攝《光芒萬丈》《趙一曼》等影片;並導演蘇聯譯製片《被開墾的處女地》《頓巴斯礦工》、《漁夫和金魚的故事》等。1955年入中央高級黨校學習。1956年後任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教師、系主任等職,並在影片《櫻》、《巴山夜雨》《月亮灣的笑聲》等影片中扮演角色。因在《巴山夜雨》中扮演老大娘,1981年獲第一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女配角集體獎。還曾參加拍攝《金牛》、《母親》等電視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