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棕》

《枯棕》是唐代詩人杜甫所作詩詞之一。

作者

杜甫

詩詞正文

蜀門多棕櫚,高者十八九。其皮割剝甚,雖眾亦易朽。
徒布如雲葉,青黃歲寒後。交橫集斧斤,凋喪先蒲柳。
傷時苦軍乏,一物官盡取。嗟爾江漢人,生成復何有。
有同枯棕木,使我沈嘆久。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
啾啾黃雀啅,側見寒蓬走。念爾形影乾,摧殘沒藜莠


注釋

⑴蜀門,猶蜀中,即成都。棕櫚,也作“椶櫚”,常綠喬木,棕櫚皮上有毛,稱棕毛,可制繩帚刷等,故下有“割剝”語。起八句寫其枯。

⑵十八九,十有八九。

⑶棕櫚有葉無枝,狀如蒲葵。

⑷《論語》:“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此句是說棕櫚和松柏一樣經冬不凋。

⑸因割剝太厲害,故反先蒲柳而枯死。

⑹軍乏,軍用缺乏。“取”字,這裡讀zhǒu。這以下八句聯繫到人民和時事,說明了所以枯之故。“傷時”二句,是一詩的主旨。因一物盡取,故殃及於棕樹。

⑺生成,即上所謂物。生是地之所生,成是人之所成。總之什麼都被剝一空。

⑻此句是說如同棕木的被斧斤割剝以至於死。

⑼這兩句雙關人和木。死者即已休,如棕之已被剝多而枯死,生者何自守,如棕之未甚遭割剝但終當被割剝而死。何自守,是說憑什麼來保住自己的生命呢?

⑽未四句慨嘆其枯。啅,群雀噪聲。“啅”字一作“啄”。

⑾爾,指枯棕,亦雙關人民。

⑿莠,狗尾草。“摧殘”二字和上文“割剝甚”“一物盡取”照應。

作品簡析

這首詩和《病橘》都是公元761年(唐上元二年)所作。當時軍興賦繁,故杜甫作此為蜀民請命。此詩寫實中兼有比喻。杜甫是一向關心人民的,所以寫景賦物,往往必有所感觸。即如此詩,也不是為賦枯棕而賦枯棕的,他是由棕之枯,看出了剝削的殘酷和人民的痛苦,因而寫了這首詩。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中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後棄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拾遺、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三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他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鍊字鍊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傳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