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企業之路》

《未來企業之路》

本書通過對全球範圍內超過1000位CEO的訪談,獨具特色地解析了“未來的企業”的基因。

基本信息

看點

未來企業之路未來企業之路

著名學者張維迎、周其仁,商界領袖柳傳志、張瑞敏、寧高寧,媒體精英胡舒立、忻榕聯合推薦;
IBM(大中華區)董事長及首席執行總裁錢大群、IBM(大中華區)全球企業諮詢服務部總經理MarcChapman及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MichaelTushman聯合作序,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部的三位領導人SaulBerman、PeterKorsten、RagnaBell共同撰寫;
包含國際知名企業,如宜家、陽獅集團、塔塔汽車、Verizon、利豐、巴帝電信和可口可樂等公司的相關案例,圖表豐富,數據翔實,貼近企業實踐,特別對於旨在做大、做強的中國企業具有深刻的指導性。

作者簡介

Saul Berman博士是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部的合伙人和全球負責人,領導著IBM全球戰略與變革諮詢業務,專注於戰略定位、新商業計畫及戰略的制定、新的商業模式轉型、業務成長及運營改進等。在向全球大企業集團高層管理者提供戰略諮詢方面,他擁有超過25年的豐富經驗。他出版過眾多著作,而且經常在大型會議上發表專題演講。他被美國Consulting雜誌評為2005年度最具影響力的25位顧問之一。
Peter Korsten是IBM全球企業諮詢服務部的合伙人和IBM(全球)商業價值研究院院長。他擁有超過20年的企業管理諮詢經驗,為數十家的全球500強企業提供公司及業務諮詢服務,包括橫跨歐洲的領先消費品公司和工業企業。PeterKorsten經常受邀出席外部的大型論壇,分享他在戰略和領導力方面的見解和經驗。他被美國Consulting雜誌評為2008年度最具影響力的25位顧問之一。
Ragna Bell是IBM(全球)商業價值研究院戰略與變革領域的全球負責人。她服務於多家全球領先的企業,擁有超過10年的業務諮詢經驗,專注於兼併與收購(M&A)、客戶細分、市場分析及公司轉型。她撰寫了多篇商業模式創新方面的文章和著作,如代表作《成功的途徑:創新業務模式的三種方法》,並且是“2010年IBM全球CEO調查研究”的全球負責人。

專家推薦語

二十多年前我曾在《論企業家:經濟成長的國王》一書中引用過熊彼特的觀點,指出經濟成長的國王是企業家,這是被歐洲幾百年的經濟發展史證明了的一個事實。中國過去三十年的經驗同樣證明,經濟的持續繁榮發展不僅需要政策制定者的大智慧,更依賴於千千萬萬的企業家的成長和創新。我很高興看到IBM與中國企業分享這樣一本具有大視野的書,其通過對全球範圍內超過1000位CEO的訪談,獨具特色地解析了“未來的企業”的基因,值得立志做大做強的企業家們深入研究與借鑑。
——張維迎,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
中國經濟進入衰退的可能性等於零,這句話我去年曾經說過,現在還是這個觀點。但中國經濟成長的動力何在?依靠政府主導的投資不會無限擴大,放大國內市場的消費也不是一夜之間驟變的事情,我們更不能一味指望歐美經濟回暖拉高中國的出口水平。解決經濟成長的後勁問題從微觀層面看還是要提高企業的核心能力。本書即以此為出發點,探討了一系列全球性趨勢下企業如何變危為機、把握趨勢、積極地推進變革,從而走出一條企業持續發展之路。
——周其仁,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
本次金融危機對企業是一個試金石,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可以更好地面對未來,相信本書中來自全球1000多位企業管理者的心得,會對我們有所啟發。
——柳傳志,聯想控股公司董事長兼總裁,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
只有成為“未來的企業”才能贏得“企業的未來”。本書傳遞的這一獨特價值堪稱服務時代對企業的最好忠告。
——張瑞敏,海爾集團CEO
好企業是一個鮮活、健康、充滿自我驅動的生命體。因理想和願景而激發了的團隊組織,通過從不懈怠地創新最佳化企業戰略和產品,使企業在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面前,不斷保持領先,不斷保持進步。從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這樣的企業。這樣的企業讓人羨慕,讓人嚮往,也讓人來反思和批判自己的企業。
——寧高寧,中糧集團董事長
在全球化改寫企業競爭格局的時代,適者生存意味著企業要么成為世界最富競爭力的領導者,要么把自己融入全球頂尖企業的價值鏈,或者避其鋒芒。無論如何,了解世界企業領袖的願景與策略,不只是對於擁有全球抱負的中國企業才至關重要。
——胡舒立,財新傳媒總編輯,中山大學新聞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
IBM公司不僅具有為眾多企業諮詢的經驗積累,而且本身就是一個成功變革的典範。本書將IBM的商業洞察力和國內外企業的案例做了有機的結合,為中國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指引。任何一個想在未來生存的企業都不能忽視這本書。
——忻榕,哈佛《商業評論》 (中文雜誌)首任主編、總策劃,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管理學教授

編輯推薦

本書基於IBM獨有的全球調研方法論,通過對全球範圍內超過1000位企業CEO及公共組織領導人面對面的訪談,並結合IBM自身的實踐,形成一系列當今最具前瞻性的管理理念和策略方法,非常貼近企業實踐,特別對於旨在做大、做強的中國企業具有深刻的指導性。

內容簡介

2008—2009年全球經濟危機所引發的混亂使經濟環境變得愈加複雜和不確定。面對加速的變化,企業都在重新思考其戰略與業務模式:它們提供了什麼價值,到哪裡去競爭,如何發揮優勢及如何進行定位,從而在這一新環境中取得領先。本書援引了對這些關鍵問題的一項為期兩年的重要研究所取得的發現,向企業提供了如何進行定位才能在將來贏得持續成功的指導。同時,為進一步探索所提出的主題,書中還收錄了來自宜家、陽獅集團、塔塔汽車、Verizon、利豐、巴帝電信和可口可樂等公司領導人所直接分享的觀點。

寫作背景

從2004年起,IBM每兩年進行一次全球CEO調查,在世界範圍內和上千位CEO進行面對面的訪談,與他們深入探討企業願景和經營管理的根本問題。調查結束後,IBM集結世界一流的諮詢顧問及行業專家,對調查結果進行深入分析與歸納,形成系統的報告,以饗全球企業的領導者。這是IBM——一家以“思考”為立身之本的百年企業的重要舉措,是IBM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也是IBM為整個社會及組織發展所作的一項重要貢獻。本書是2008年全球CEO調查及後續兩年跟蹤研究的智慧結晶。我非常高興地看到這本書能夠被引入中國,不僅僅是因為這本書來自非常嚴謹的調查研究,也不僅僅是因為這本書所涉及的內容對於中國企業有實際的借鑑價值,更是因為這本書來得正當其時。

企業總是要順勢發展的。IBM投人大量的資源和智慧,每兩年一次,堅持不懈地做這件事情,其目的就是要把握“勢”,並與我們所有的合作夥伴和全球的企業一起分享。問題在於著眼點,是看“大勢”,還是看“小勢”?是看長遠,還是看眼前?是看本質,還是看錶象?看法決定想法,想法決定行動。今天我們怎么回答這些問題,對於企業的興衰成敗至關重要。

在過去一年多以來,我們經歷了經濟史上一個不同尋常的時期。2008年經濟危機爆發之時,很多企業對未來抱以悲觀態度。隨後,2009年世界各國聯合一致,實施了前所未有的救市計畫,而其中尤以中國的行動最快,效果最顯著。充沛的信貸,巨大的投資拉動,高漲的資產價格,令很多企業始料不及之餘,又轉而產生了非常樂觀的情緒。然而,2010年剛剛到來,國家又開始著手對巨觀經濟政策進行再一次的調整。短短一年多時間,我們見識了政策的急轉、形勢的突變、情緒的波動和矛盾的迅速轉化。這一切充分說明,我們當前正處在一個“湍流期”,經濟政策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迅速有力的調整,外部經營環境會激烈變化,我們不能對外部環境和發展趨勢抱有簡單的假設,更不能將企業的興衰榮辱繫於對短期政策的猜測和一廂情願之上。在我看來,越是這樣的時候,越是要看大放小,跳出短期的紛繁擾動,回歸根本,從本質上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在當前的大趨勢下,我們到底怎么把企業做好?我堅信,只有好的企業才能夠在各種複雜環境下靈活應對,立於不敗之地,揚長避短,不斷做大做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