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

這首詞是公元1091年(元祐六年)蘇軾五十六歲時為懷念恩師歐陽修而作。上片寫自己泛舟潁河時觸景生情,下片寫月出波心而生的感慨和思念之情,全詞委婉深沉,清麗悽惻,情深意長,表達了對恩師的懷念之情。

概況

【作品名稱】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
【創作年代】北宋
【作者姓名】蘇軾
【作品體裁】詞

原文

木蘭花令
次歐公西湖韻
霜余已失長淮闊,空聽潺潺清穎咽。佳人猶唱醉翁詞,四十三年如電抹
頭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還二八。與余同是識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注釋

①此詞於公元1091年(元祐六年)秋蘇軾為潁州(治今安徽阜陽)知州時作。歐陽修於公元1049年(皇祐元年)至1053年為潁州知州是常去該州的名勝西湖遊覽,作了不少詞。此詞所和歐韻(西湖南北煙波闊),調名一作《玉樓春》。
②長淮:淮河。霜降之後河水減退,河身顯得狹長了。
③穎:穎水,淮河支流,穎州州城在其下游。
④醉翁:歐陽修的別號。
⑤四十三年:謂自公元1049年(皇祐元年)至此時。
⑥三五、二八:指十五、十六夜的月亮。

詞牌

【木蘭花令】
見柳永《樂章集》,入仙呂調(夷則羽)。雙調,五十六字,七言八句,上、下片名四句三仄韻。此調體格與《玉樓春》及《木蘭花》之齊言體均極為相近,《詞律》卷七以為即《木蘭花》,只是調名多一“令”字。

作者

蘇軾
(1037~1101)著名文學家。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公元1057年(宋仁宗嘉祐二年)與弟蘇轍同登進士,授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公元1079年(神宗元豐二年)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台獄,次年貶黃州團練使,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公元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公元1094年(紹聖元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始被召北歸,次年卒於常州。
蘇軾詩、詞、文、書、畫皆工,是繼歐陽修之後北宋文壇的領袖人物。詞存三百四十多首,具有廣闊的社會內容,將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精神,擴大到詞的領域,掃除了晚唐五代以來的傳統詞風,開創了與婉約派並立的豪放派,擴大了詞的題材,豐富了詞的意境,衝破了詩莊詞媚的界限,對詞的革新和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作品今存《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詞有《東坡樂府》等。

賞析

這首詞是公元1091年(元祐六年)蘇軾五十六歲時為懷念恩師歐陽修而作。
全詞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情景交融,意境幽深,意緒淒婉,抒發了作者由悲秋而懷人傷逝的深沉思緒,讀來令人一詠三嘆,感慨不已。
上片寫自己泛舟潁河時觸景生情。作者於當年八月下旬到達潁州,時已深秋,故稱“霜余”。深秋是枯木季節,加上那年江淮久旱,淮河也就失去盛水季節那種宏闊的氣勢,這是寫實。第二句“空聽潺潺清穎咽”的“清穎”寫的也是實情。“咽”字寫出了水淺聲低的情景。水漲水落,水流有聲,這本是自然現象,但詞人卻說水聲潺潺是潁河幽咽悲切,這是由於他當時沉浸懷念恩師歐陽修的思緒中。此句移情於景,使潁河人格化了。
接下來一句“佳人猶唱醉翁詞,”“醉翁詞”是指歐陽修公元1049年(宋仁宗皇祐元年)知潁州到晚年退休居穎時所作的詞,如組詞《採桑子》等,當時以其疏雋雅麗的獨特風格盛傳於世。而數十年之後,歌女們仍傳唱,足見“潁人思公”。這不光是思其文採風流,更重要的是思其為政“寬簡而不擾民”。歐陽修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革新而被貶到滁州、揚州、潁州等地,但他能興利除弊,務農節用,曾奏免黃河夫役萬人,用以疏浚潁州境內河道和西湖,使“焦陂下與長淮通”,西湖遂“擅東潁之佳名”。因此人民一直懷念他,傳唱他的詞和立祠祭祀,就是最好的說明。蘇軾推算,他這次來潁州,上距歐公知潁州已四十三年了,歲月流逝,真如電光一閃而過,因此下一句說“四十三年如電抹”。
詞的下片寫月出波心而生的感慨和思念之情。過片言人生如“草頭秋露”,明澈圓潤,流轉似珠,卻倏忽而逝。下面的“三五盈盈還二八”是借用謝靈運《怨曉月賦》“昨三五兮既滿,今二八兮將缺”,意思是十五的月亮晶瑩圓滿,而到了二八即十六,月輪就要缺一分了,可見生命短促,人生無常。最後兩句“與余同是識翁人,唯有西湖波底月”,結合自己與歐陽修的交情,以及歐陽修與潁州西湖的淵源,抒發對思師的緬懷之情,寫得情真意切、深沉哀婉。句意承露消月缺而下,言自歐公守潁以後四十三年,不特歐公早逝,即使當年識翁之人,存者亦已無多,眼前者,只有自己,以及西湖波底之月而已。寫自己“識翁”,融合了早年知遇之恩、師生之誼、政見之相投、詩酒之歡會,尤其是對歐公政事道德文章之欽服種種情事。而西湖明月之“識翁”,則是由於歐公居潁時常夜遊西湖,波底明月對他特別熟悉。
這首詞,委婉深沉,清麗悽惻,情深意長,空靈飄逸,語出淒婉,幽深的秋景與心境渾然一體。結尾寫波底之月,以景結情,傳達出因月光之清冷孤寂而生的悲涼傷感。全詞一派淡泊、淒清的秋水月色中化出淡淡的思念和嘆惋,因景而生懷人之情,悲嘆人生無常,令人感慨萬千,悵然若失。它像一支充溢淡淡憂傷的的歌曲,裊裊地流進了讀者的心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