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陂

焦陂

焦陂位於阜南縣東北部,東與本縣朱寨鎮、張寨鎮接壤,西與柳溝鄉交界,南與黃崗鎮,北與許堂鄉相鄰。

焦陂鎮簡介

焦陂鎮離縣城25公里,北距阜陽市22.5公里,境內有米字型公路通過,南距S328路9公里,西距S202路15公里,境內有潤河、陶子河、古清河自西北向東流去。轄區國土面積70.3平米公里。全鎮現有人口5.8萬人,其中回族5000人,耕地面積6.3萬畝,轄31個村168個自然莊,327個村民組。 本地屬暖溫 半濕季風氣候,主要特點是:四季分明,季風明顯,雨量適中,光照充足。整個地勢沿老清河中間高逐步向兩側傾斜,地勢較平坦,沿潤河,陶子河以低洼地為主,約占全外鎮耕地面積的五分之一。土質以黃土為主,較肥沃。由於具有以上條件,這裡適合各類農作物生長,午季多種植小麥,油菜,秋季多種植玉米,大豆,水稻,紅芋,芝麻,紅麻等糧經作物。
本地名物優產的各類繁多,蓍名的有:焦半夏(因產在焦陂河兩岸而得名,為半夏中的上品,<本草綱目>中有詳記載),小麿麻油、焦陂系列酒、牛羊肉等。
焦陂鎮系歷史古鎮。傳說春秋時為名將伍舉的封地。唐永徽年間,潁州刺史柳寶積,率民於焦陂集北修椒坡塘,引潤河水溉田200頃。北宋時已成為汝陰十大鎮之一。民國時期為阜陽縣三區所在地。建國後一設鄉,公社,1992年初撤併時設定現在的焦陂鎮。
焦陂酒廠院內的一眼古井,水位恆定,遇暴雨不溢,逢大旱不枯,本地人稱它為金沙泉,又名九龍泉,其水甘甜清洌,礦質含量豐富,用以煮茶,高出杯口而不外溢,用其釀酒,清香撲鼻而濃郁。古人早已用此水煮茶釀酒,並留下蓍名詩句。他在<贈許道人>詩中贊道:“九龍泉水一百尺,憑君汲井試烹之”。勸友人汲九龍泉水煮茶,以嘗其味,並留下“焦陂荷花照水光,未到十里聞花香。焦陂八月新酒熟,秋水魚肥膾如玉。清河兩岸柳鳴蟬,直到焦陂不下船”的詩句,以讚美焦陂的風光美酒。

歐陽修《憶焦陂》

焦陂荷花照水光,未到十里聞花香。
焦陂八月新酒熟,秋水魚肥鱠如玉。
清河兩岸柳鳴蟬,直到焦陂不下船。
笑向漁翁酒家保,金龜可解不須錢。
明日君恩許歸去,白頭酣詠太平年。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年),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天聖進士。仁宗時,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英宗,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諡文忠。其於政治和文學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范仲淹慶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又喜獎掖後進,蘇軾父子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創作實績亦燦然可觀,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散文近似,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餘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有《歐陽文忠公文集》。
歐陽修死後葬於開封新鄭(今河南新鄭),新鄭市辛店鎮歐陽詩村現有歐陽修陵園,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