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德魯克1909年生於維也納,著有數十部有關管理、經濟、政治、社會等方面專著,大都成為管理者奉為圭皋的經典,並被譯為二十多種文字發行全球。《商業周刊》稱其為“當代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師”,《經濟學人周刊》更稱其為“大師中的大師”。他被公認為是管理學科的奠基人,而且是有關現代組織及其管理方面的最有影響,讀者最廣泛的思想家和作家。德魯克同時還是多家有影響刊物(如《哈佛商業評論》)的專欄作者。
作者序:
一般的管理學著作談的都是如何管理他人,本書的目標則是如何有效地管理自己。一個有能力管好別人的人不一定是一個好的管理者,只有那些有能力管好自己的人才能成為好的管理者。事實一,人們有不可能指望那些不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管理者去管好他們的組織和機構。從很大意義上說,管理是樹立榜樣。那些不知道怎樣使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的管理者樹立了錯誤的榜樣。
光有聰明、勤奮或者知識淵博,還不足以說明一個人就有合理的有效性。有效性是另外一種東西,是一種不同的東西。但是要變得有效也不需要非凡的才能、特殊的穎悟和專門的訓練。作為管理者所應具有的有效性只要求我們乾某些事,某些相當單間的事。其中包括一點點練習,這些練習本書已經給出並有所討論。但這些練習決非天生的。我幹了四十五年的管理顧問,為許許多多管理者提供諮詢,這些管理者來自各種各樣組織:大企業小企業、政府部門、工會、醫院、大學、公共服務部;包括美國的、歐洲的、拉丁美洲的、日本的等等,但是我從來沒有遇上過一位天生有效的管理者。所有這些人都必須練習自己的有效性,直到有效性成了他們的習慣為止。而且所有的人只要堅持使自己成為有效的管理者都能成功。有效性可以學會,但只有學才能會。
有效性是管理者的天職,不論作為一個團體的管理者對他人和自己的行為都負有責任;還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專業探索者只對自己的行為負有責任;都必須以此為天職。如果沒有有效性,那么不管我們在工作中花費了多少智力、運用了多少知識,也不管花費了多少時間,都不會有“成績”。然而,直到今天,人們還幾乎沒有重視有效的管理者。這不足怪,因為組織本身就是一個嶄新的概念,不論是大企業政府部門、工會、大醫院和大的高等學府。一百年以前,一般的人除了偶爾旅遊在外與本地的小郵局打點交道,如寄一封信外,同大朧有交往的人可以說是鳳毛麟角。而作為一個管理者所應具有的的效性意味著在組織之內的、並貫穿整個組織的有效性。所以,在過去沒有理由要求第一個人都重視有效的管理者,或者要求他們為大多數管理者只具有很低的有效性而擔心。然而,現在大多數人,尤其是那些經過相當長時間在學校學習的人,可以指望在各種組織中度過他們整個的工作和生活。在所有的已開發國家里,社會已經在成了組織的社會。現在,個別人的有效性在越來越大的程度上領帶於他(或她)在一個組織中所發揮的效率,以及作為一個管理者所發揮的效率。而且,現代社會的有效性和它的發展能力(更確切地說,是它的生存能力),越來越領帶於那些在組織中作為管理者的人們了。有效的管理者正在迅速成為社會的一種重要資源,作為管理者的有效性正在迅速成為個人成就的一個重要條件。尤其是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要想取得成就必須具備這一條件,那些已有一定工作經歷的人也一樣。
德魯克
1985年元旦於美國加州
《財富》推薦的75本必讀書
你不可能總是隨身攜帶你想要的書。但是,你手邊卻可以有一份完美的閱讀書目。正因為如此,《財富》調動一切資源,選出了75本書,這些書將激發你的思考,甚至是行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