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前夜的中國》

《文革前夜的中國》

本書共分為“走出困境”、“中蘇論戰”、“社教運動”、“過火批判”和“山雨欲來”五個部分,系統介紹了“文革”前夜尤其是20世紀60年代前半期中國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作者對“大躍進”運動後中國面臨的嚴重經濟困難、中蘇兩黨的衝突與摩擦、作為“文革”預演的“四清”運動在中共高層產生的嚴重分歧、文化大革命的直接起因等歷史事件進行了較全面的回顧。作者本著“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的原則,客觀、真實地介紹了這些事件。

基本信息

作品簡介

長期以來,關於“文革”前夜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情況以及這一時期意識形態領域發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一直為國內外學界所關注。對這些問題的研究與探討,對於系統總結“文革”發生的原因,總結歷史上的經驗教訓,了解歷史,展望未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作者簡介

羅平漢,1963年8月生,湖南安化縣人,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中共黨史系,獲博士學位,現就職於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主要從事當代中國史的教學與研究。著有《土地改革運動史》、《農業合作化運動史》、《農村人民公社史》、《當代歷史問題札記》、《當代歷史問題札記二集》、《大鍋飯——公共食堂始末》、《天堂試驗——人民公社化運動始末》等。

作品賞析

毛澤東莫斯科發表長篇講話,提出了“東風壓倒西風”的著名論斷。可是在場的蘇聯人聽後心中卻很不是滋味。日益強大的中國在蘇聯的東面,東風壓倒西風是否含有中國壓倒蘇聯之意?就算沒有這層意思,可從蘇聯的情況看,只有西風才能帶來雨水,而東風帶來乾燥的空氣,對農作物並不利,要是老刮東風就麻煩了。

1957年11月2日,毛澤東來到莫斯科,這是他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出國。毛澤東此行的任務有兩個:一是參加慶祝十月革命四十周年慶典活動;二是出席各國共產黨工人黨代表會議。這次,毛澤東帶來了一個陣營強大的代表團,副團長是宋慶齡,主要成員有鄧小平彭德懷郭沫若、李先念、烏蘭夫、陸定一、陳伯達等。

對於毛澤東的到來,蘇聯方面給予了最高的禮遇。其他國家和黨的領導人安排到了列寧山等處,只有毛澤東下榻在克里姆林宮,並住在最豪華的葉卡捷琳娜女王的寢宮裡。

11月6日,出席紀念十月革命勝利四十周年大會。大會開了一天,上午由赫魯雪夫作報告,下午各兄弟黨代表團負責人致詞或講話。毛澤東是第一個講話的。他說:“世界各國人民從蘇聯人民所獲得的成就中,一天比一天明顯地看到自己的將來。蘇聯的道路,十月革命的道路,從根本上說來,是全人類發展的共同的光明大道。”“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人民革命,從來就是十月革命所開始的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個組成部分。中國革命有自己民族的特點,估計到這些特點是完全必要的。但是不論在革命事業中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我們都充分地利用了蘇聯共產黨和蘇聯人民的豐富經驗。”

講話中,毛澤東還談到了如何對待蘇聯和維護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內部團結的問題,強調:“增強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各國的團結,是一切社會主義國家的神聖的國際義務。”

在毛澤東講話過程中,一次又一次響起長時間的掌聲。代表團成員之一的楊尚昆在其日記中寫道:“今天主席出現在紀念會上,大受歡迎。主席一出場,全體即起立致敬。下午大會時,主席第一個講話,全場起立。講話中不斷鼓掌,講完了全場又起立,為紀念會致最高敬意的表現。其餘各兄弟黨代表講話,都是鼓掌沒有起立。”

赫魯雪夫對毛澤東可謂關懷備至,每天早上都到克里姆林宮來看望,並且迎來送往,這也使毛澤東對其增加了幾分好感。他當面對赫魯雪夫說:“中國有句古話,叫做荷花雖好,還得綠葉扶持。我看赫魯雪夫這朵花是需要綠葉扶持的。”還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意思是對赫魯雪夫還是要多加幫助。

到莫斯科後,毛澤東多次同兄弟黨的領導人舉行會談,僅與波蘭統一工人黨領導人就談了三次,與英國共產黨和印度共產黨領導人談了兩次,此外還有法國共產黨義大利共產黨、瑞典共產黨以及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的負責人,內容涉及國際形勢、社會主義陣營內部關係、革命道路問題等諸多方面。有研究者認為,“毛澤東談話的主要目的之一,很大程度上就是想要了解西方國家是否真的存在著赫魯雪夫在蘇共二十大提出的‘和平過渡’的可能性。在毛澤東看來,‘和平過渡’的觀點是背離列寧主義的國家理論的”。

目錄

一、走出困境
1.嚴重的困難
2.“八字方針”
3.“農業六十條”
4.“包產到戶”的興衰
5.傷筋動骨的調整
6.“備戰備荒為人民”
7.工業學大慶
8.大寨紅旗的升起
二、中蘇論戰
1.裂縫的產生
2.“東風壓倒西風”
3.“完全一致”的背後
4.赫魯雪夫發動突然襲擊
5.“一場痛快的爭論”
6.九評蘇共中央公開信
7.“要停止公開論戰是不行的”
三、社教運動
1.“社會主義教育一抓就靈”
2.“前十條”與“後十條”
3.“三分之一的政權不在我們手裡”
4.集中兵力打殲滅戰
5.“桃園經驗”與小站奪權
6.“四清”性質的高層分歧
四、過火批判
1.關於文藝問題的兩個批示
2.所謂“壞影片”
3.“一場嚴重的階級鬥爭”
4.上綱上線的“學術批判”
5.圍繞《海瑞罷官》的鬥爭
五、山雨欲來
1.羅瑞卿遭打倒內情
2.試圖控制局勢的《二月提綱》
3.一個與《二月提綱))對立的檔案
4.被拋到風口浪尖的“三家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