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帚自珍》

《敝帚自珍》

《敝帚自珍》意思是把自己家裡的破掃帚看成價值千金的寶貝。後以“弊帚自珍”比喻東西雖然不好,但自己還很珍惜。

敝帚自珍解釋

敝:破的。珍:愛惜。古代有“家有敝帚,享之千金”的話,意思是把自己家裡的破掃帚看成價值千金的寶貝。後以“弊帚自珍”比喻東西雖然不好,但自己還很珍惜。

敝帚自珍出處

漢·劉珍《東觀漢紀·光武帝紀》:“一量放兵縱火,聞之可以酸鼻。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宋·陸游《秋思》:“遺簪見取終安用,敝帚雖微亦自珍。”

敝帚自珍原文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付毅之於班固,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書曰:“武仲能屬文,為蘭台令史,下筆不能自休。夫人善於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里話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見之患也。

《東漢觀記》簡說

《東觀漢記》是記載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光武帝到靈帝時期的一部史書,採用紀傳體,名字得自官府的修史館所在地東觀。該書並非一次修成,而是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才合成的。漢明帝劉莊命固、陳宗等人一同寫成了《世祖本紀》。班固等又寫了功臣、平林等,並作列傳、載記共二十八篇。這時期是此書的奠基期。到安帝時,劉珍、李尤等接著寫了紀、表、名臣、節士、儒林、外戚等傳,從光武帝建武年間到安帝永初年間,這時才有了《漢記》的名稱。以後,伏無忌黃景等又撰寫了諸王、王子、功臣、恩澤侯表和南單于、西傳和地理志。桓帝在位時也讓崔、朱穆等編撰孝穆、孝崇二皇傳和順烈皇后傳。崔又和延篤合作寫成了百官表和順帝功臣孫程、郭鎮及鄭眾、蔡倫等傳。到這時候,前後共有一百一十四篇。靈帝時,蔡邕、楊彪等補寫了紀、志、傳幾十篇,時限順延到了靈帝。

范曄所著的《後漢書》寫成之前,《東觀漢記》還有些地位和影響,並和《史記》《漢書》共稱“三史”,是當時人學習的主要書籍。等到范曄的《後漢書》一出現,《東觀漢記》的地位逐漸下降。根據《隋書.經籍志》記載,全書一百四十三卷,到《舊唐書·經籍志》則是一百二十七卷,官方收藏本減少了十六卷, 《宋史·藝文志》只記載了八卷,說明絕大部分已經散失。

清朝人姚之集錄了佚文八卷,但依據也只是《續漢書》十志劉昭注、《後漢書》李賢注、《北堂書鈔》《藝文類聚》《初學記》等五書,成就不高,遺漏較多。乾隆時期修撰《四庫全書》時,大臣便以姚氏本為藍本,再對照《永樂大典》記載的內容,加上其他書的佐證,查漏補缺,增訂成二十四卷,包括帝紀三卷、年表一卷、志一卷、列傳十七卷、載記一卷、佚文一卷,最後刊入《武英殿聚珍叢書》,這個輯本比姚氏的完備一些,但還是有些缺陷,其中《稽瑞》《開元占經》《事類賦》《記纂淵海》等書引的一些條目沒有收進去。

·目錄

·東 觀 漢 記 卷 一
·東 觀 漢 記 卷 二

·東 觀 漢 記 卷 三
·東 觀 漢 記 卷 四

·東 觀 漢 記 卷 五
·東 觀 漢 記 卷 六

·東 觀 漢 記 卷 七
·東 觀 漢 記 卷 八

·東 觀 漢 記 卷 九
·東 觀 漢 記 卷 十

·東 觀 漢 記 卷 十 一
·東 觀 漢 記 卷 十 二

·東 觀 漢 記 卷 十 三
·東 觀 漢 記 卷 十 四

·東 觀 漢 記 卷 十 五
·東 觀 漢 記 卷 十 六

·東 觀 漢 記 卷 十 七
·東 觀 漢 記 卷 十 八

·東 觀 漢 記 卷 十 九
·東 觀 漢 記 卷 二 十

·東 觀 漢 記 卷 二 十 一
·東 觀 漢 記 卷 二 十 二

·補 遺 〔 一 〕
·附 錄 ·本 書 輯 佚 校 注 引 用 書 目 和 簡 稱

《敝帚自珍》《敝帚自珍》

陸游簡介

《敝帚自珍》《敝帚自珍》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孝宗隆興初,賜進士出身。其父陸宰,是很有民族氣節的 官員和學者,朝廷南渡後,他便回到家鄉箸書了。

陸游自幼就受到愛國的親職教育,立下了抗戰復仇的壯志。29歲參加進士考試,名在前列,因觸犯殲臣秦檜而被除名。孝宗時,被賜給進士出身,歷任夔州通判,提舉江南西路常平茶鹽公事,權知嚴州等地方官,還參贊王炎、范成大幕符軍事,後來做過朝議大夫,禮部郎中。65歲那年罷官,即回老家山陰閒居,死時年八十六。

陸游一生堅持抗金主張,雖多次遭 受投降派的打擊,但愛國之志始終不渝,死時還念念不忘國家的統一,是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

他勤於創作,一生寫詩60年,保存下來就有 9300多首。詩的題材極為廣泛,內容豐富,其中表現抗金報國的作品,最能反映那個時代的精神。詩的風格豪放,氣魄雄渾,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之稱。他的詞風也以雄放悲慨為主,兼有柔婉清逸之美。前人謂其流麗處似秦觀,雄放處似蘇軾。有《渭南文集》《劍南詩稿》《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後人輯有《放翁詞》

《敝帚自珍》《敝帚自珍》

陸游是宋代著名的愛國詩人,同時也是一位注重養生保健的人。在那兵荒馬亂的年代,他竟享年83歲,而且背不駝、腿不顫、耳不聾、眼不花,身體挺結實,有時還能上山砍柴挑著回來。陸游能獲得如此高壽,與他的養生有道是分不開的。

“昨夕風掀屋,今朝雨淋牆,雖知柴米貴,不廢野歌長。”

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陸遊樂觀豁達的胸懷:儘管屋上的瓦被狂風掀掉,牆壁被大雨淋濕將要倒塌,家中揭不開鍋蓋,可是他沒有為此而憂鬱,仍然吟詩不絕。對於曲折坎坷的人生,他認為,應該是“紛紛謗譽何勞問”,“莫厭相逢笑口開”,毀譽、貧富、譏諷、讚頌,對他來說,都是無足掛齒的事情,對於逆境總是微笑相迎。

陸游在《書意》一詩中寫道:“整書拂幾當閒嬉,時取曾孫竹馬騎。故做小勞君會否,戶樞流水即吾師。”意思是說,他一向把整理書籍、掃地抹桌當做鍛鍊自己身體的活動,同時還像小孩子一樣,同曾孫子一道騎著竹馬做遊戲。他認為,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勞動是有益的,猶如“戶樞不蠹,流水不腐”。

陸游在閒居鄉村時,還經常從事一些拾糞、割草的體力勞動,他常說自己是“作廢身猶健,生涯學灌園。”後來,他雖然年高體衰,不能再乾重活了,還要“擁杖牧雞豚”,做些養、養的活計,總不願讓自己閒呆著。閒暇時,他養花、釣、打拳、練書法,從而舒筋活血、陶冶性情,調節神經,有益健康。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