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禮儀的99個細節》

《教師禮儀的99個細節》

做教師要優秀,更要優雅。在個人形象越來越重要的今天,需要教師扮演為人師表、率先垂範的角色。因此提倡教師禮儀是時代的要求、職業的期待。《教師禮儀的99個細節》是一本關於教師素養的寶典,送給每一位渴望優雅的辛勤園丁,讓貼心的點滴細節溫暖你的心。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教師禮儀代表著職業形象、學校的整體形象、教師隊伍的整體形象,違反教師禮儀則會帶來嚴重的後果,因為當一個人處在教師職業狀態時,其功能會被成倍地放大,會影響許多學生,甚至對學生造成終身的影響。
然而,教師的工作是緊張而繁忙的,如何讓他們快速且輕鬆在學習基本的禮儀規範?本書沒有面面俱到地介紹,而是針對教師生活與工作的實際問題,通過種種細節,揭示出正確的禮儀原則和方法,幫助教師成為講究禮儀的典範。

作者簡介

呂艷芝,北京市外事學校高級教師。首都師範大學本科畢業,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研究生,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訪問學者,有近20年禮儀教學及社會禮儀培訓經歷,完成了28個省、市及港澳地區的近3000家企事業單位的禮儀培訓。完成了北京2001年第2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2005年北京第9屆《財富》全球論壇、2008年北京第29屆奧運會、2009年香港第5屆東亞運動會、2010年廣州第16屆亞運會頒獎禮儀及相關志願者的培訓。主持北京市“十五”《提高學校和企業禮儀水平的實驗研究》課題,獲北京市教育科學成果一等獎。出版了《現代實用禮儀》《禮儀規範教程》、《升學與擇業的心理調適》、《紮根實踐:新時期中國小德育改造》等書籍,及《社交禮儀》、《美麗女人內外兼修》、《銀行服務禮儀》等音像製品,發表論文及文章40餘篇。

目錄

前言
一位心理學家帶來的啟示/001
能將禮儀作為“情商”的外在形式嗎/004
學生接受知識的前提是接受了教師/006
第一輯做儀表得體的教師
第一章適宜的服飾
第一印象與儀表/003
適合女教師的四款服裝/006
適合男教師的三款服裝/008
教師的服飾色彩選擇及配色方法/010
尋找適合自己的服飾/012
讓服飾帶來生動感/015
怎樣佩戴飾物/016
不符合教師身份的服飾/018
儀容修飾讓我們得到“尊重”/021
第二章適宜的儀容修飾
女教師化妝的原則/022
粉底和口紅的選擇/025
何時補妝/027
男教師的儀容修飾/028
規範的髮型/030
根據臉型選擇髮型/031
根據體型選擇髮型/033
儀容的其他細節/034
第三章規範的儀態
達·芬奇的教導/037
做善於微笑的教師/039
微笑的自我訓練/041
教師的目光/042
教師的常用站姿/045
教師要杜絕的站姿/048
教師的常用坐姿/049
教師要杜絕的坐姿/052
教師的走姿/053
教師要杜絕的走姿/055
教師的蹲姿/056
教師的致意方式/057
教師常用的手勢/059
教師遞接物品的方式/061
第二輯做善於溝通的教師
第一章教師的人際溝通
新鳳霞的語言智慧/065
對“升調”與“降調”的不同感受/067
讓聲音圓潤、柔和/069
讓語速適合他人的節奏/071
換個角度說話/073
學會迴避他人短處/076
靈活運用文明用語/078
將否定句巧妙地轉為肯定句/081
降低指令性語言的對抗性/082
簡單易行的接近他人的技巧/084
拒絕他人的三個技巧/086
說服他人的三個技巧/088
誇讚他人的三個技巧/091
第二章與學生有效溝通
做“為人師表”的教師/095
適度原則的把握/097
“新衣服”與提前到課堂/099
熱情地回答學生的問候/100
體態語言在課堂中的套用/102
善用開放式提問方法/104
多豎起拇指/106
不伸出食指/109
好教師的12種素質與教師禮儀/111
第三章與家長建立合作關係
等待了九年的表揚/115
從家長的期待出發/116
為家長提供具體的幫助/118
積極地“請家長”/120
理性地接打電話/121
選擇“握手”的迎接方式/126
請家長坐在什麼位置/129
上茶要講究規範/13l
讓家長愉快地離開/132
第四章與同事和諧相處
關於“三隻老鼠偷油喝”的思考/135
新老教師的相處/136
同事問如何合作/137
尊重同事的隱私/140
用他人喜歡的方式來相處/141
培養樂觀的心態/143
關心同事的喜怒哀樂/144
學習同事的長處/146
……
第三輯做懂得社交規則的教師
第一章社會面愉快而美好
第二章讓禮品插上情感的翅膀
第三章吃出好心情
後記

前言

一位心理學家帶來的啟示
“叔叔手裡有一顆棉花糖,你現在就可以吃掉。”話音還未落,坐在叔叔對面的孩子馬上伸出了手,他想很快就把這顆糖放到自己的嘴裡。誰知叔叔又將拿著糖的手快速收回,孩子沒有拿到棉花糖。只見他下意識地跺著腳,一副無奈的樣子。
看著孩子急切的表情和渴望的雙眼,叔叔繼續說道:“孩子,如果你能在15分鐘之後再吃這顆糖,我還會再獎勵你一顆。”之後,叔叔將棉花糖和孩子留在房間裡,自己悄悄地走了出去。
上文描述的情節,是心理學界的研究人員曾經進行的一個實驗。這個實驗的對象是二十多名即將上國小一年級的孩子,他們將分別和一顆棉花糖,在一個沒有其他人的房間裡度過15分鐘的時間。孩子們有兩種選擇:15分鐘內吃掉這顆糖;或是堅持15分鐘不去吃,之後得到另一顆糖。而研究人員將在15分鐘內觀察孩子們的表現。
孩子們一個個分別走進房間,又一個個獲得一顆或是兩顆糖並走出了房間。當實驗結束時,研究人員發現孩子們的表現大致有三類:第一,很快將糖吃掉;第二,中途將糖吃掉;第三,沒有吃。
科研人員將孩子們的表現分別做了記錄,並開始跟蹤研究。孩子們上了國小、中學、大學,最後,他們走出校園參加了工作。
待他們工作三年以後,科研人員發現,工作比較順利、小有成績的人多數是那些“沒有吃糖”的孩子們。
在1995年前後,這個心理學實驗隨著丹尼爾·戈爾曼的論著《情緒智力》來到中國。我們開始認識到,對於一個人的發展,在重視智商培養的同時,更要重視情商的培養。這種重視來自丹尼爾·戈爾曼給出的數字表達:人生成功=80%的情商+20%的智商;這種重視來自丹尼爾·戈爾曼在書中對情緒智力從理論到實際、生動而且全面的分析。當然,這種重視還來自我們自己。

精彩書摘

2.主動開口問候對方是接近他人的好方法
接近他人,最簡單的方法是主動問候對方,如“您好!”一個問候可以使素不相識的人走到一起。“見到您很高興!”一句滿懷情感的話語能使對方消除戒備。
早晨到學校上班時,向遇到的同事、領導問候一聲:“早上好!”大家互相之間會心的笑容,會使大家都有一個好心情。
在擁擠的公車上,如果在下車時問候一聲:“對不起,您下車嗎?”對方聽到後會主動地為我們讓路。
這一既簡單又重要的接近他人的技巧,是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3.賀卡、信件、簡訊等也是接近對方的好方法
有一位在某研究所工作的學者,在心理學年會會刊上看到一篇關於少年自我發展的文章,進而產生了與文章的作者進行交流的願望。他通過刊物上作者的通訊地址寄去了一封信。從此,遠在吉林的作者與北京的這位學者,開始了長達兩年的書信、電子郵件的交往。
兩年後他們終於有機會見面了。但有趣的是,當他們按照預定的見面時間在火車站見面時,雖然近在咫尺,他們卻誰也認不出誰來。
原來,在長期的來往中,吉林的作者一直將北京的這位學者誤認為是一位女士,卻萬萬沒有想到對方是一位男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