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觀瀾》

《故宮觀瀾》

《故宮觀瀾》是由作者托柳坡與博溪著作、紫禁城出版社於2009年3月1日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故宮觀瀾》故宮觀瀾

《故宮觀瀾》試圖較全面系統、又有側重地展現兩岸故宮的歷史、文化、藝術內涵,既是那樣曲折、豐富、斑斕;又在中華文化的大層面上,顯得那樣和諧、輝煌、自然。故而,該書上、中、下三篇:既記述故宮代表性建築、典章制度與重大歷史事件,又索源於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主流與蘊涵;既記述故宮薈萃之文物、藝術珍品與文化遺存,又索源於文化精神與藝術發展演變歷程;既記述故宮博物院誕生、國寶大遷徙的無比艱辛與現今的保護髮展,又索源於思想文化根基、民族精神與和平進步願望。全書更以《孟子·盡心上》“觀水有術,必觀其瀾;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文心雕龍·序志》“振葉以尋根,觀瀾而索源”所示之意,謹定其名為《故宮觀瀾》。這也是“大文物觀念”與理性文化思想融會的一次嘗試。

編輯推薦

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只有中華民族、中華文化,延續一貫而從未中斷。而我國豐富眾多的文物與文化遺存,即是最真實可靠的見證。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故宮,則更顯出“那種滲透期間的至今讓人感動不已的典守國寶的精神氣兒”。
本書為您全面呈現那些關於兩岸故宮的歷史、文化、藝術內涵!

圖書前言

中國乃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國家之一,有著悠久而綿延不斷的思想文化傳統,又素以禮儀之邦著稱;豐富多彩的歷史遺產,是中國五千年文化的寶貴財富。
北京故宮乃明清兩代皇宮。明清兩朝稱為紫禁城,1121年始稱作故宮。北京故宮籌建於明永樂四年(1406),十八年(1420)建成。明清兩代曾多次修葺、重建、增建和改建。整個故宮占地有72萬平方米,建築現存980餘座,房屋8700多間,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築群。1161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故宮建築布局總體為體現封建皇權至高無上的地位,依“宮城居中,左祖右社,面朝後市”及“三朝”、“五門”和“前朝後寢”的古制,南北為中軸,嚴格對稱,節奏等差既富陽剛之氣,又具陰柔之美。其中太和殿是舉行大典之地,為故宮最壯觀的建築,也是中國最大的木構殿堂。
1911年辛亥革命,中華民國成立。清王朝退位,據當時對清室優待條件遜帝溥儀仍暫居紫禁城後部“內廷”。前部“外朝”於1914年將瀋陽故宮、承德避暑山莊的文物移來,成立古物陳列所。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將溥儀逐出宮禁,同時成立了“清室善後委員會”,負責清理清室財產及處理善後事宜。1121年9月29日,“清室善後委員會”制定並通過《故宮博物院臨時組織大綱》,設臨時董事會,同年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成立。
11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寇侵略危及華北。1131年,故宮博物院為保護文物安全,決定擇其精要裝箱南遷,並在南京建庫房,成立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檢選文物、圖書、檔案分批運至上海、南京,最後歷盡艱辛輾轉四川,分儲巴縣、樂山、峨嵋等地。

精彩書摘

上篇 巍巍紫禁城
一、明清帝宮五百年
內城與皇城
北京城的建築格局分外城、內城、皇城。皇城位於內城之中,紫禁城則位於皇城的中心。
內城南有前門(正陽門)、崇文門和宣武門;東有朝陽門和東直門;西有阜成門和西直門;北有安定門與德勝門,共9門。正陽門為皇家專用,崇文門設稅關,宣武門出入囚車,朝陽門外有“水旱碼頭”,乃京城交通樞紐;東直門是京城所需木材的主要入口;朝陽門與東直門內外,設有許多倉庫,為京城物流中心;西直門通往京西玉泉山,是皇家飲用水的重要入口;阜成門通往京西山區煤炭產地,是皇城所需燃料的主要入口;東直門與西直門(即今日東四、西四一帶)以北,是集市與商業區;大軍遠征,出安定門,班師進德勝門;後為出入方便,又在外城東南角辟東便門,在西南角辟西便門。
時至今日,前門、天安門、德勝門與東、西便門的城樓仍在,其餘已被拆除。皇城內河四面環繞,由地安門外西高梁橋入城之水,經景山西門引入,環紫禁城,為護城河。
清初,“滿八旗”及其眷屬分駐內城,漢人(包括漢族大臣)不得在內城安家,甚至不準留宿過夜。直到康熙年間,首開“賜漢臣宅邸”先例,最早獲此“殊榮”者,為入值乾清宮南書房(內閣)的張英(張廷玉之父)、高士奇、勵杜訥,後有朱彝尊、蔣廷錫。
明代,北京設順天府,領5州18縣,衙門在今鼓樓東大街。清沿明制,仍設順天府,又稱京府,由特簡大臣兼理府事,相當於部級,用銀印(一般府的最高長官為五六品,用銅印)。清代設“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衙門”,負責京城治安、民政、司法諸事,其統領俗稱“九門提督”。

圖書目錄


上篇巍巍紫禁城
一、明清帝宮五百年
明成祖建帝都
內城與皇城
走進紫禁城
皇權的象徵
二、紫禁城巍城四門
宮闕第一門
血戰東華門
嘉慶遇刺玄武門
三、外朝一門三大殿
以和諧為理念
皇城至尊太和殿
保和殿上選賢才
四、太和殿順治親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