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日]伊藤高見
譯者:伏怡琳
ISBN:9787020067015
出版時間:2008年10月北京第1版2008年10月第1次印刷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作者介紹
伊藤高見,日本兵庫縣人,生於一九七一年。一九九五年在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學專業就讀時,以處女作《在副駕駛席上盡情舞蹈吧》榮獲第三十二屆文藝獎。其後又先後奪得國小館兒童出版文化將和坪田讓治文學獎。並以此書《扔在八月的路上》贏得日本文壇最重要的純文學獎項第一百三十五屆芥川文學獎。著作眾多,另有另有《剽竊之作》《雪之華》等。
內容介評
《扔在八月的路上》是2006年度轟動日本文壇的第135屆“芥川獎”的獲獎作品。其作者為1971年出生、早稻田大學經濟學系畢業的青年作家伊藤TAKAMI。伊藤出道十年,共發表了14部小說,其中《在副駕駛座上跳旋轉舞》(1996)、《米卡》(1999)、《基布遜》(2005)、《無花果咖喱飯》(2005)、《寶基,喜歡嗎?》(2005)分別獲得日本第32屆“文藝獎”、第49屆“國小館兒童出版文化獎”、第21屆“坪田讓治文學獎”、第133屆“芥川獎”候補獎、第134屆“芥川獎”候補獎。
“芥川獎”是日本文壇最有權威的純文學獎。它一直都被視為獲獎作家跳龍門———成為職業作家的踏板。本年度“芥川獎”評審委員會成員一致認為:伊藤的這部新作細緻地反映了當今日本社會年輕人實際的生活狀態。其中池澤夏樹指出:它表現了整個病態的日本社會。高樹伸子則進一步評論說:該作品以纖細的筆觸描繪了青春的終結,其中折射出當今日本的社會構造與經濟狀況已將年輕人的生活壓得喘不過氣來;形象地塑造了生活在等級社會的日本年輕人,給人產生的一種印象仿佛是“新的無產階級文學的誕生”。
《扔在八月的路上》的故事發生在東京8月份最後一個漫長的大熱天,29歲的打工仔佐藤敦和卡車司機水城大姐,奔波在從中野到大久保的路上。他們一邊忙碌地補充罐裝飲料,一邊在卡車裡閒聊。水城因為離異得獨自撫養小孩,不得已才幹這份薪水不高且又十分辛苦的工作。這一天是水城開車工作的最後一天,之後她將轉職做內勤。佐藤是她的助手。他明天就要遞交離婚協定書,同結婚四年、同是大學同學的知惠子分道揚鑣。
這部小說既沒有撲朔迷離的懸念,也沒有扣人心弦的情節,更沒有催人淚下的場面,平淡而穩健。然而,卻以對當代日本社會熱點問題的獨特觀照征服了評審。
首先,在日本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裡,年輕人的價值取向和思想體系發生了新的變化。
日本青年越來越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他們無論從擇業觀念、敬業精神、家庭觀念還是生活方式上都同傳統日本民族———崇尚集團主義、犧牲自我、克己獻身、重視家族———有了很大不同。從事自由職業的人數逐年攀高,沒有受到專門訓練的無業者也在增加。那些受過高等教育的男性青年寧願多打幾份零工,也不積極從事一份收入穩定的長期工作。女性青年對自己的社會角色有了很強的挑戰意識。她們積極踏入社會、從事各種行業、甚至是男性主導的行業,像小說中的卡車司機水城大姐。
其次,當今日本社會,競爭越來越殘酷,失業現象已成為不可避免的頑疾。社會等級不斷擴大,貧富差異日益顯著,中產階級走向崩潰。一向以中產階級居多———號稱“一億總中流”、貧富差距較小、財富分配公平、社會和諧安定的日本社會,如今已經陷入“上流社會”和“下流社會”貧富兩極分化的地步。年輕一代面對強大的社會競爭和壓力紛紛放棄做家庭和事業的“中流砥柱”,心甘情願地加入到低收入、低消費的“下流社會”行列。這部小說所反映的恰恰是一群甘落於“下流社會”的青年人在當今日本中產階級分崩離析的社會裡苦苦掙扎的實際生活境遇。由於社會競爭過於激烈、殘酷,工作、加班時間過長,精神過分緊張和壓抑,日本年輕一代對家庭、婚姻的價值觀發生了根本性改變。很多日本人下了班不願意回家,而與同事結伴去酒館、茶館、卡拉OK廳等場所,人們賴以生活的伊甸園———家庭遭到破壞,離婚率逐年攀升。2001年的統計和調查顯示,日本平均每1.5分鐘就有一對夫婦離婚。“下流社會”年輕人中離婚族、不婚族、恐婚族、丁克族的紛紛出現導致了日本少子化現象日趨嚴重。而2005年的統計顯示,日本現在20~29歲未婚女性占54%,男性更高達69.5%。從該部作品中不難看出,水城大姐是離婚族、恐婚族。她理解佐藤及其妻子,但不願涉足婚姻同佐藤結合。而佐藤夫婦又是地道的丁克族、離婚族。
年輕人已經不再像他們的父輩那樣大學一畢業就能找到一份穩定的終身工作,即便是有一份工作也是同自己的夢想相差甚遠。他們煩躁、苦悶、不安、逃避而歇斯底里。
總之,該作品對日本社會的熱點問題進行了大膽披露,對輾轉於等級社會的年輕人給予了同情和理解,清而不淺,淡而有味。
正文快照
伊藤赴力‘再,八月內路上‘二拾下石,束京:文薈春秋出版社,2006伊藤TAKAMI著,《扔在八月的路上》,東京:丈藝春秋出版社,2006《扔在八月的路上》是2006年度轟動日本文壇的第135屆“芥川獎”的獲獎作品。其作者為1971年出生、早稻田大學經濟學系畢業的青年作家伊藤TAKAMI。
書摘
扔在八月的路上
敦出神地看著水城默默工作的樣子。她將手臂伸人紙箱,正要取出咖啡罐。只見她彎起手向胸前一攬,手肘內側便夾起了不少罐子。這種罐子容量一百九十毫升,俗稱“一九罐”。接著她一邊依靠手臂上的肌肉略微調整歪斜的罐子,一邊保持姿勢,一步步挪近自動售貨機敞開的裝貨口。
水城掛著一臉按捺不住、只想快些衝過去的表情。沒多久,她終於抓準時機將懷中的罐子一隻接一隻滑人裝貨口。她的腰和膝蓋保持著一定的節奏,塞罐子的速度之快簡直不給裝貨口喘息的機會。雖說罐子的角度一旦出現偏差便容易中途堵塞,但這會兒沒功夫慢悠悠地放。這已是八月的最後一天,東京的暑氣卻分毫未減。
這也是水城開車裝貨的最後一天,聽說從九月起她要轉到總務科去。仿佛卯足了勁想在最後時刻打破紀錄一般,一大早她便幹勁十足,一心要趕在六點前跑完所有的線路。
“真熱!”
從纏頭巾的打結處可以窺見水城略顯乾枯的栗色頭髮。
“也不知道雷陣雨會不會來,”敦說著抬頭看了看天空。空氣中的濕度如同在蒸桑拿,但天上的雲層卻絲毫沒有聚攏的跡象。“接下去裝什麼?”
“烏龍茶,‘三五罐’的。”水城答道。
就在這時,裝貨口中傳出一聲不祥的聲響.剛裝入的咖啡罐似乎卡在了售貨機里。不遠處傳來一聲“混蛋,擋道了”的咒罵,讓水城分了心。今天因為沒找到可以停兩噸貨車的空位,他們只能姑且占據了一個可能會擋道的位置。然而,那司機發怒的對象不是他們,而是個打零工的門衛。他大概為了讓一輛還在很遠處的車先開過,攔下了正要轉出建築工地大門的自卸車。
切,水城重重地咂了咂嘴,“這下糟了,好像在很裡面。你,幫我掏掏試試?”
“這是一九罐,我伸不進去的。”
讓你乾你就乾,水城嘟噥著抬腿空踢了一腳敦的屁股。那個剛被自卸車司機教訓過的年輕門衛偷偷向他們瞄了兩眼。
敦伸直手指,將手探人自動售貨機。雖然能順利進入,但依然碰不到卡住的罐子。機器內隔板間的距離都依照罐子的尺寸事先調好,所以一九罐隔板的間距非常狹窄。儘管敦試著併攏手指,希望能伸到更深處,可男人手臂能進入的空間畢竟有限。
“果然不行。做這種事情,還是女人的手細,比較方便。”
“你這傢伙,分明是討厭幹這種事兒吧。”
敦小心翼翼地抽回手臂,把自己的位置讓給水城。身高不占優勢的她,順腳踩在了近處的一塊水泥板上。這種活兒如果不靜下心來耐心地乾,恐怕會被加工粗糙的隔板邊緣劃得皮開肉綻。
準備就緒後,水城伸進手臂,在售貨機里摸索起來。不知為何,每次掏罐子她總會抬頭望著天空。雖說這種時候確實需要伸展肩背,但這一舉動背後似乎還有更深的原因,敦總有這樣的感覺。
媒體評價
這部作品是年輕人疲於生活的真實寫照。閱讀時心頭不禁交織起兩種情感,既能感受到年輕人強忍失去的痛苦但又夢想著最後成功時的惆脹無奈,也能預感到他們注定失敗的命運。作者的言辭能讓人領會出潛藏在語言之下的情感意識的流淌變遷,這也不失為一種難能可貴的才華。 ——高樹伸子
這已是作者連續第三屆入圍芥川獎候選名單,雖然過去的兩部作品也很出色,但這次的小說卻更顯成熟也更見功力。作者選擇了不盡如人意的婚姻生活和離婚作為小說主題,以簡練流暢的文筆向世人展現了豐富多彩的人性,許多細節不落俗套、耐人尋味。——河野多惠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