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版 社: 河南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1-1
字數: 250000
版次: 1
頁數: 275
印刷時間: 2008/01/01
開本: 32開
印次: 1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806238820
包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 自我實現/勵志 >> 個人修養 >> 為人處世
編輯推薦
用樸素的禪機開解生活的迷失,讓盡情放假的每日生活禪。擁有佛心,何愁沒有如水的心情。披一件不起眼的僧衣,品一缽淡淡的白粥,這世間最純淨最質樸的真諦。
這世間,最撫慰人心的文字,2008年崛起的第一顆寫作明星。
全國一線主流媒體第一時間全面報導小和尚紅透網路,有網路的地方就有小和尚故事的轉載版。
小和尚有出息:有人解開心結、有人學會放下、有人用來自勵、有人用來悟道、有人用來“安胎”,書稿遭近百家出版社哄搶。數位導演懇請小和尚下山主演電視劇,累計感動超過200000000人次。
戒嗔的白粥館成為騰訊網第一文化部落格:將李銀河、易中天、余秋雨、王朔、海岩、孔慶東、鄭淵潔、趙麗華等文化名人遙遙甩在身後,當仁不讓地成為第一文化名博。
白粥館正義:昨日的華彩,今天已然壓在衣櫃的最下層了,那不起眼的僧衣,千百年間卻從未變過。這世間最恆久的,唯有淡而無味的白米粥。
每個人其實都行走在藍天之下,如果你沒有感覺到,那是因為你沒有抬頭向上看。
有些問題,問的人並非想要一個答案,只是聽的人在意如何回答而已。
如果想被陽光照耀,就只有站在庭院中間,一味地躲地角落裡,佛也沒有辦法。
世上總有[佛光]照不進的角落,總要有火柴的微光閃爍才可以。
有時候,我們苦苦追尋著一個答案,卻始終沒有意識到答案早已經在我們手中了。
內容簡介
一個個撫慰人心的故事,一個個引人頓悟的禪機,在釋戒嗔恬淡如水的心靈講述中緩緩展開。釋戒嗔的講述“平淡”得如同一缽“淡而無味”的白米粥,可就是這樣樸實無華的故事和其中折射出來的人生智慧,潤物細無聲,悄悄撫慰了每一顆傾聽的心。批一件不起眼的僧衣,品一缽淡淡的白粥,這世間,最純淨最質樸的真諦。開解,放下,不盡禪意,綿綿佛心。給心情放假的每日生活禪。用樸素的禪機開解生活的迷失,有網路的地方就有小和尚故事的轉載版。白粥館正義:昨日的華彩,今天已然壓在衣櫃的最下層了,那不起眼的僧衣,千百年間卻從未變過。這世間最恆久的,唯有淡而無味的白米粥。作者簡介
釋戒嗔,也稱戒嗔、戒嗔師傅、小和尚、戒嗔小和尚,史上最紅小和尚,網上網下最受追捧,2008年崛起的第一顆寫作明星。 釋戒嗔在天涯以“我是住在山裡的小和尚,我把我的寺廟生活告訴大家”為名的帖子“一帖成名”,紅遍網路。發帖僅僅一個月多一點,台灣省首家成立的電視台台視(台灣電視公司)於2007年6月5日報導小和尚的故事:“22歲摩登比丘網路弘揚佛法:說故事弘佛法,搭配漫畫易了解。”稱釋戒嗔為熱門謎樣人物。2007年6月13日釋戒嗔於騰訊網開博“戒嗔的白粥館”,7月開CLUB(論壇),截至12月31日,單日點擊數一度超過35萬,總點擊數超過1300萬,回復超過10萬條,註冊成員超過4萬人。2007年12月5日,釋戒嗔力超李銀河、易中天、余秋雨、王朔、海岩、孔慶東、鄭淵潔、趙麗華等文化名人,成為騰訊網第一文化名博。被媒體譽為“史上最紅小和尚”。 釋戒嗔的流行可以說是一場“冬粉運動”:無數冬粉自發前往書中所述的天明寺尋找釋戒嗔;對很多“施主”來說,釋戒嗔道故事成了他們的信仰,成了最好的精神安慰。每天都有新的讀者被釋戒嗔的故事“俘獲”。目錄
開篇第1個 藕與田螺
第2個 我的十一歲和十二歲
第3個 塵世中的淨土
第4個 商標下的疤痕
第5個 奇花與仙人掌
第6個 屋外的戒嗔
第7個 彩色玻璃
第8個 茅山和尚
第9個 長處與短處
第1O個 戒嗔的頭髮
第11個 空中懸繩
第12個 眼中的尊貴
第13個 每個 人的緣法
第14個 一克重的砝碼
第15個 用心製作的佛像
第16個 老鼠家園
第17個 故事中的假貨
第18個 戒言和老虎
第19個 藍天下行走
第20個 是故事改變了你還是你改變了自己
第21個 許願的佛堂
第22個 心如明鏡
第23個 不必回望
第24個 戒言與沙大夫
第25個 希望中的鄭施主
第26個 蚊子的故事
第27個 戒憂師兄所中的彩票
第28個 火柴的故事
第29個 壞人的故事
第30個 一點堅持
第31個 鐵絲前的鵝
第32個 程老施主的竹雕
第33個 智惠師父家的聯考生
第34個 庭院裡的陽光
第35個 目光的所在
第36個 戒嗔的洗髮水
第37個 茅山的雪
第38個 會打井的施主
第39個 小木人
第40個 厭惡洗碗的李施主
第41個 另一扇門
第42個 元宵燈謎
第43個 破褲子
第44個 曲施主的放下
第45個 解開心結的人
第46個 世間無人知道的兩個 字
第47個 木盒中的佛像
第48個 清香手擀麵
第49個 智緣師父的佛緣
第50個 許願的香爐
第51個 王施主的手機
第52個 隨緣的心
第53個 施主的文章
第54個 不會關電燈的人
第55個 我的一次跑龍套經歷
第56個 西瓜與尿床
第57個 遠處的花盆
第58個 放生的鳥
第59個 損毀的架子
第60個 一次線上講經的經歷
第61個 貴賤之分
第62個 壞掉的西瓜
第63個 智緣師父的木窗
第64個 胖大嬸的苦惱
第65個 王施主的畫
第66個 戒塵和戒痴的演出
第67個 粉色山果
第68個 桌子上的掌印
第69個 頭髮的尺度
第70個 堵住後門的石頭
第71個 玉觀音
第72個 戒言的飯碗
第73個 招福茶館的老先生
第74個 我所知道的紅桃二
第75個 齊施主的日記本
第76個 吵架的女施主
第77個 鄭施主的主見
第78個 仙兔
第79個 木魚槌
第80個 難看的陶罐
第81個 沙漏
第82個 抓周習俗
第83個 一杯水的人生
第84個 愛聽故事的小痞子
第85個 讓人注意到的黑糯米
第86個 半桶水
第87個 齊施主的夜半故事
第88個 清香野茶
第89個 冰花
第90個 願望的種子
第91個 破碎的鏡子
第92個 愛與史努比
第93個 無形的鳥兒
第94個 扭捏的女施主
第95個 角落裡的彈簧
第96個 峴山的石頭
第97個 飛得更高的風箏
第98個 生不逢時的人
第99個 鄧施主和賀施主
第100個 用身體布施的施主
第101個 周施主與馮施主的優點和缺點
第102個 石頭上的畫
第103個 尾翼之光
第104個 水很少的杯子
第105個 畫的結果
第106個 花瓣和綠草地
第107個 以退為進
第108個 觀雨亭
第109個 說真話的方法
第110個 發燒的戒嗔
第111個 倒下的樹
第112個 怪樹旁的景點
第113個 泥土中的月季花
第114個 網路升級
第115個 月季有刺
第116個 快樂也許只需要一杯白開水
第117個 水滴窺世人寸土悟人生
第118個 閃光的小山石
第119個 張小施主
第120個 舉手是愛
第121個 標準
第122個 因與果
第123個 沒有終點的路
第124個 手機簡訊
第125個 最後—炷香
第126個 遺忘的香爐
第127個 魔術表演
第128個 抽獎箱
第129個 解簽的戒嗔
第130個 另一隻戒言
第131個 小生
書摘插圖
第1個 藕與田螺我們天明寺,位為淼鎮邊上的茅山。山下不遠處有片池塘,剛進寺的時候經常和師弟師兄一起去玩,在寺里我和戒傲關係最好,大部分師兄都比我們大不少,這幾年又來兩個師弟戒痴和戒塵,也比我們小不少。戒傲年紀比我小,是我師弟,但是他比我進寺早,他是小時候被放在寺門口的,不知道身世,也沒有留封信什麼的。
我們有三位師父,他們是“智”字輩,而我們是“戒”字輩。
每年天氣熱的時候,池塘中盛開著很多的荷花,這裡有蟬叫有蛙鳴,因為是山區,所以即使是夏天,夜晚也是涼爽的。
池塘的水雖然也有少量的山泉匯集,不過大部分還是靠雨水,暴曬下即將乾涸的池塘水,常在一場豪雨後溢滿。池塘里的水並不是很乾淨,水中生長著不少生物。季節到的時候,盛開的荷葉鋪滿了整個池塘,點點粉色花朵,清雅宜人,淡淡花香隨清風飄過,讓池邊人難忘,荷葉下有小魚穿梭,有蝌蚪遊蕩,風吹過時,浮萍隨之而動,也有一些蓮藕,待蓮藕成熟的時候,我和戒傲便赤足跑去池塘中,踏在柔軟滑溜的讓人很容易失足的淤泥中,撈一些蓮藕出來。
把大大小小蓮藕擺放在岸邊,攢得多了,就和戒傲一起用小筐抬去山邊的小溪邊。無論池塘的水多么混濁,無論沾了多少淤泥,這些蓮藕只要用小溪里的清水稍稍微沖洗下就可以食用了。用小刀去掉薄薄的一層深色外皮,裡面雪白剔透。
池塘里不僅僅有植物,也生長著一些田螺,靜靜地潛伏在池塘的底端。田螺有一層堅硬的外殼,還有一個小小蓋子,蓋住軀殼,它顯然比蓮藕更容易抵擋混濁池塘水帶來的侵犯。不過有些施主們告訴我們,他們把田螺撈回家去,放在清水中,再在清水裡放幾滴香油,不久之後,清水也會變混濁,因為田螺把它們內心的髒東西吐了出來。
所以師父說,外界的環境對事物是有影響的,但並不是絕對的。比如脆弱的蓮藕即使在混濁的池塘水中依然可以遊刃有餘,被侵蝕的只是薄薄的一層外皮,而有著堅硬外殼的田螺,內心的骯髒即使在清水中依然無法完全清洗。
蓮藕始終是蓮藕,不管在什麼地方都是一樣,不會變成田螺。
第2個 我的十一歲和十二歲
快要記不清是哪一年了,應該是戒嗔十一歲那年的事情,那時戒嗔還不是和尚,住小山村里,在山裡的國小校上課,就在那年,學校里用了很多年的桌椅都換成新的了,當然新只是相對以前的桌椅而言,新來的桌椅都是城裡國小淘汰給我們的。
坐在新椅子上,一刻不停地搖晃,覺得那是無比的樂趣,以前的椅子只要使一半力氣就會散架。
書桌上還留著不少使用者的痕跡,比如誰誰誰在此一游,也有密密麻麻的小字,可能是考試的答案。
課堂里的光線很好,因為屋頂至少有十處地方透光。
我們有一位女老師,是學校里唯一的老師,所有的課程都是她一個人教。她脾氣很暴躁,時常在課堂上把我們挨個叫起來訓斥,她嗓門挺大,同學們都不願意坐在前排,耳朵很不好受。
不記得從哪一天開始,老師忽然不再罵我們了,偶爾還笑眯眯地表揚我們幾句,走進課堂的時候會哼著小曲。在課間的時候,她坐視窗望著外面出神,一動也不動,嘴角會有微微的笑,那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
再後來,老師嫁人了,她丈夫在縣城裡上班,老師自然要跟過去。
走的那天,老師哭了,一屋子小孩子茫然地看了,以前都是她罵得我們哭。
老師說,我要走了,有個同學忽然放聲痛哭起來,慢慢地感染了其他同學。戒嗔記得自己哭得很難受,只是不知道為什麼。
老師走了以後,托人從縣城裡給我們帶了一些糖回來,每個同學都分到兩三顆。
糖後來的去向也記不清了,吃掉了?被別人吃掉了?又或者是丟掉了?
但是老師在戒嗔手上打板子的情形記得了好些年。
人是否都這樣,只記得別人的壞處,不記得別人的好處。
老師離別的傷痛持續了一整天。
第二天開始,戒嗔便和那些不用背書包的同學在山上飛奔了。
山上有棵很古老的樹,有人說有三百年,也有人說是五百年。
大家都喜歡攀在粗大的樹枝上,遠望自己的家,這裡是山的頂端,每根樹枝都讓你望得更遠。
那次手握著斷樹枝從樹上摔下來的情形一直沒有忘記過。
我重重地摔在地上,聽見圍觀的人在鬨笑,想站起來卻沒有力氣,側頭看身邊,一片殷紅,有人驚恐地呼喊著我的名字,記憶就在這裡斷裂了。
在處處漂浮著消毒水的屋子醒來,我看見挺著大肚子的她正在和醫生交談,大夫一邊說,她一邊流淚。
沒有在醫院住很多天,縣城裡的醫院太貴,我回到家裡,依然吃著很苦的藥,想吐出來,她告訴我,很貴的藥不能吐掉,一口口咽下去,因為很貴。
在床上睡了很多天,慢慢的又開始能行走了,又能跳動了,我聽見有嬰兒的哭泣聲。
弟弟出生了,我十二歲了。
一直以來戒嗔想問她一個問題:“為什麼當年有人願意收養弟弟,而你為什麼一定要送我上山?”
每年見到她,只有一兩次,每次見到她都想問,總覺得有種說不出的理由讓戒嗔不能張口。
還記得第一次上山的那一刻,她在前面走。
我說,我以後不爬樹了。
她沒有說話,頭也沒有回,只是緊緊地抓著我的手。依稀記得自己在用力,用力地擺脫她的手,她尷尬地望著我,想牽又不敢牽。
有人擺脫你的手,是因為他想離開你;也有人擺脫你的手,是怨恨你不肯抓住他。
記得自己在向師父磕頭,不記得磕了多少個,我只知道那時的我,沒有一個是情願的。
聽見師父的嘆息聲,師父默默地點頭,她笑著哭了。
站在寺門下,看著轉身而去的她,我們之間第一次背道而馳。
她沒有回頭,我回頭了,跟在那個手有殘疾的師父後面,走進曾經不屬於我的所在。
隨風而動的羽毛,微不足道,輕輕停靠在天明寺的匾額上面。
你心中可曾像我一樣不停地回頭在看?
那個問題,困惑了戒嗔很久,不敢問寺里的師父們,因為不想從那裡得到答案。不是所有問題,都願意拿出來求解,有些問題,求解的總是自己。
曾經想換上在家人的衣服找個不認識施主問問答案,也許在家人對俗事的理解可能比出家人還要強,最後也沒有去,即便是去了,有多少人認出戒嗔是和尚呢?
出家人被塵緣困惑是不是一件挺奇怪的事情呢?其實不奇怪,如果依照經文做標準,或者是件奇怪的事情,但如果依照你做標準,或許只是一件小事了。
你我之間差別只不過一個字而已。
深夜也曾常常難眠,偷偷摸出床下出家人不應該看的書,尋找答案,一本二本,一無所獲。
以為靜心打坐可以得到答案,也未有得,戒嗔一直以為自己修行不夠。
有一天在寺里看電視,這裡信號不好,不像鎮裡已經用了有線,只能收到幾個台,雪花點也很多,聽到電視中有人在問:“你想知道什麼答案?”
在禪房中沒有領悟的答案在這裡終於找到了,那一刻戒嗔不再困惑,在不能改變結果的事情面前,答案顯然已不重要。
沒有恨了,是否就真的空了?為何在雪地中為她奔跑?原來還有愛!
無惑了嗎?當然還有,只是戒嗔已經把它們藏於心底了。
伸手摸摸頭上那塊曾經讓戒嗔差點丟掉性命的傷疤,已經不那么明顯了,是時間緣故吧。
第3個 塵世中的淨土
記得有一次看周星馳施主的片子《大內密探008》中間有一段品酒的部分,讓人記憶深刻,應該是這樣的情形:有位女施主拿了一杯葡萄酒讓很多人品嘗,大部分人都把酒一飲而盡,結果大家都說,這個葡萄酒又酸又澀,實在不好喝。
好像周星馳施主是這么說的,這是一杯好酒,只是有的人品的方法不對,舌頭上品位酸澀的味蕾在舌頭兩側,而甜味的味蕾在舌尖部位,想品嘗好的葡萄酒,就要把舌頭捲起來,只有舌尖的味蕾品到甜味、避開兩側味蕾品到的酸味。
生活其實是同樣的道理,我們也要學會剝離掉酸澀的部分,去體會香甜感覺。
茅山的山路很窄小,由一些小青石板拼接而成,這些石板也不知道是什麼年代的,從沒有人負責修葺,有些路段石板已經變成碎石,不太好走了。
那夜一場豪雨,茅山的山路被雨水浸泡後,變得很泥濘,踩上一腳便把石頭下面的泥水帶了出來。
在上次講故事的時候,智緣師父曾經告訴大家,第二天他會在寺里講故事,所以,即使山路很不好走,還是有不少施主趕到了寺里。
這樣的路程每個人的鞋子上都難免會沾著不少泥土,進寺的人進門前都會在門旁的石塊上把腳踏乾淨,但這樣做依然不能徹底,只是一小會,戒嗔就發現寺前院的水泥地,已經滿是泥塊了。
戒嗔嘆氣道,看來下次是不是應當放個刷子在門前,這樣可以把施主們的鞋子弄乾淨些,可以避免弄髒院子,也不會影響別的施主了。
戒嗔聽見有人笑,轉頭去看,原來是智緣師父,他不知道什麼時候到了戒嗔的身後。
智緣師父從旁邊走過,邁進滿是泥水的小院,他小心地走著,每一步都踏在院子中乾淨的地方。
走到佛堂前的智緣師父轉過身對我說,戒嗔你看,泥水雖多,但是這樣走就不會污染到鞋子了。
我們生活在塵世中,哪有那么多淨土?總要學會自己找個乾淨的地方落腳。
泥土再多又怎么樣?塵世間再多紛亂又怎么樣?總有單純乾淨的所在。落足於泥水中還是乾淨的水泥地上,選擇權最終在你自己手中。
學會在點綴著泥土的院落中跳躍,也是相當重要的。
讓眼神穿過薄霧落在笑臉上,何必在意有霧障目,陽光出來後,它就不存在了。
第4個 商標下的疤痕
我們山下有個小鎮叫淼鎮,也有人叫這裡廟鎮。廟鎮附近的寺廟有三座,除了我們天明寺,還有一座叫寶光寺,寶光寺是近幾年才建的,建在風景區裡面,規模也比我們寺大很多,香火也旺,廟裡的法師也是佛學院畢業,他們寺的禪房比我們寺大很多也華麗很多。師父說寶光寺的師父佛法很好,不過我覺得他的佛法未必比我師父好。禪房的大小和華麗程度可能和修為是無關的,就好像個頭很大的山果未必會甜,掉在樹邊的小果子,其實已經熟透了,這和只上過三年學的戒嗔也可以寫故事以及和上過大學的施主們交流一樣,也是一個道理。
淼鎮是我們去得最多的地方,鎮上有位姓蔡的施主,他經營著鎮上最大的水果攤,把各樣式的水果擺成一排放在攤位前,我們經常去他那裡買水果。蔡施主人很好,他每次對我說:“戒嗔小師父,我給你的價格已經是最低的了。”可是有幾次師弟買的價格比我還低。
有一些施主說蔡施主喜歡扣秤,不過他從來不扣我們的秤,或者是因為我們沒有還價吧。
蔡施主的水果有兩種,一種貼著商標,另一種沒有,我們通常只會買那些沒有貼商標的水果。因為有幾次我們買了貼著商標的水果後,揭下商標,發現貼商標的地方,都有不同程度的疤痕,那些漂亮商標的作用只是掩蓋疤痕而已。
有時候我們能一眼看到美麗,卻難以看到美麗背後掩藏的東西。
寺里的人幾乎都知道這個規律,所以不買帶商標的水果成為一個慣例。有天寶光寺的一位法師來我們寺,那位法師人很隨和,還給我們帶了一些水果作為禮物。
這些水果應該全是法師在蔡施主店裡採購來的,因為我們看到了水果上那些熟悉的商標。
寶光寺的法師離開後,師兄弟們都笑話他沒經驗,這次吃虧了,然而揭下商標後,我們才發現這次水果幾乎都是完好的。
智緣師父說,慣例和例外相伴而行,然而我們真正憂傷的是,當例外來臨的時候,我們心裡依然可以見到那個商標下並不存在的疤痕。
今天買水果的時候,特意沒有挑選,也許商標下的疤痕對戒嗔來說,已經不是那么重要了吧。
第5個 奇花與仙人掌
智緣師父喜歡養花,他在佛堂前擺放了一個花架子,把自己種的花草放在上面,來來往往香客聽故事之餘,也喜歡在這裡賞花。
花草的品種很多,有普通的月季、蘭花、仙人掌,也有些奇異的花草,戒嗔連名字也叫不出來。
聽故事的香客大多知道智緣師父這個愛好,所以經常有施主上山的時候順便帶上幾盆花送給智緣師父。
喜歡養花並不代表就養得好,智緣師父種植花草的水平也只是一般,時常把些嬌貴的花草弄枯萎了。只是因為經常有人送,所以佛堂前花架子上的花也不見少,反而越來越多。
淼鎮裡有個姓岳的老施主,他是從城市退休後搬到鎮上來住的,據說以前也從事著花木有關的工作。他和智緣師父有著相同的愛好,只是他種花的水平比智緣師父要高出很多,甚至轉化成經濟效益,專門種些比較好賣的花在鎮上銷售。
有天岳老施主來寺里聽故事,給智緣師父帶來了一件禮物,是一個小小的花盆,裡面種著一枝不起眼的小植物。
戒嗔並不認得那是什麼花,但是我看智緣師父高興的樣子,應該是盆很稀罕的花吧。
岳老施主告訴戒嗔,這種花是從遠方購買的,據說開花的時候非常艷麗,但是這種花非常難養活。他還特意拿出一本書,指著中間的幾頁告訴智緣師父,說是種植這種花的方法。
智緣師父很高興地收下了書,岳老施主走了後,智緣師父坐在小椅子上,仔細地翻看那本書,把小花放在最容易接受陽光的地方,按著書上所說的種植方法仔細的去調配泥土、養料和水。
他還在小本子上記錄了一些澆水施肥時間,讓戒嗔到時候記得提醒他。
那盆花養了一個多月,沒有等到開花就枯萎了,智緣師父有些失望,只得把花扔掉了。
有天搬動花架,忽然發現花架最低端,歪放著一盆仙人掌,那是半個月前忽然不見的花,一直以為是哪位施主喜歡帶走了,誰知道是掉在夾縫裡了。給仙人掌澆上些水,過了幾天,它又翠綠如常了。
精心培養的花兒,不過一個月就枯萎了,而放任半個多月沒有打理的仙人掌依然存活了下來。我問智緣師父,為什麼仙人掌沒有枯萎。智緣師父回答我說,因為仙人掌生長在沙漠裡,已經習慣了沒有水的日子。
原來困境並不一定完全是壞處,就像生長在沙漠裡的仙人掌,反而因此有了更頑強的生命力。
生活在困境中的我們也許應該時刻告訴自己,我會因為你而變得更強大。
第6個 屋外的戒嗔
天明寺的後院有間雜物間,雜物間沒有鎖,平時用插銷插住房門,房間裡面沒有貴重物品,只是放置著一些平日很少用到的物品,很少有人進去,所以雜物房的房門一般是關著的。
戒嗔住的地方也在後院,每天從住處去佛堂的時候,都會經過這個雜物間。有天早晨路過的時候,發現雜物間的門被人打開了,望望屋內,沒有異樣,只是房屋中間仿佛多了一張桌子,戒嗔順手把房門關上。
第二天一早,戒嗔去佛堂的路上,發現雜物間的門又被人打開了,順手關上,可是一連幾天,被戒嗔關上的房門總會被人打開。
戒嗔有些懷疑是不是調皮的小師弟在和戒嗔開玩笑,但是仔細想想卻也不可能,因為兩個小師弟起床時間都比戒嗔晚,戒嗔起床以後,都要叫上很久,他們也不肯起床,兩人總在早課開始的最後一刻才會跑進佛堂。
戒嗔那天早晨特意起得很早,等在走道邊,想看個究竟,到底是誰在搗亂,反反覆覆地把雜物間的門打開。
我看見智惠師父從住處走來,向戒嗔笑笑,智惠師父問戒嗔,今天早晨怎么起得那么早?
戒嗔還沒有想好應該如何回答智惠師父,只是傻笑,智惠師父已自顧自地往前走了。
有些問題,問的人並非想要一個答案,只是聽的人在意如何回答而已。
我看見智惠師父經過雜物間,隨手把插銷拔出,把門推開,他沒有進雜物間,逕自往佛堂的方向去了。
原來這些天打開雜物間的人是智惠師父。
戒嗔走進雜物間,有股怪怪的味道傳到鼻子裡,判斷怪味的來源,原來是從雜物間中間放置的桌子上的新漆中傳出來的,智惠師父這幾天打開房門是為了散除這股怪味。
我們有多少次站在屋外判斷是非的經歷?我們曾把多少個猜疑和不解放在別人身上找原因?
戒嗔每天關上房門的時候,一直以為自己是對的,卻從沒有想過執迷不悟的人可能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