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解釋
解釋:原指戲曲中拿著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後比喻在人手下做無關緊要的事。出處:沈從文《跑龍套》:“跑龍套在戲台上像是個無固定任務角色,姓名通常不上海報,雖然每一齣戲文中大將或寨主出場,他都得前台露面打幾個轉,而且要嚴肅認真,不言不笑,凡事照規矩行動,隨後才必恭必敬的分站兩旁。”
術語
這種說法源自戲劇。它是戲曲里的角色,一般是一人演一角。中國戲曲里,有一種角色,叫龍套,一組人(4個、8個,等等)代表的是一群人,多到代表千軍萬馬,有一個名稱叫“打旗”的,由於“龍套”代表著眾多的人物,總是跟著主帥跑來跑去,上來下去,烘托氣氛,因此生動地稱其為“跑龍套”。龍套大多數時間只是站著,叫“站文堂”。基本上沒有動作、道白(台詞),沒有唱腔。但是,整台戲,龍套必不可少。
在日常生活的語言裡,“跑龍套”是說不是主角和重要角色,只是打雜,辦些不重要的雜事小事。用於說別人,也用於說自己。
相關文章
唱戲有所謂「跑龍套」,意即主角之外,有跟班、隨從、助陣、串場等小角色;因為是小角色,在戲中稱為「跑龍套」。一齣戲固然需要有男女主角、男女配角等主要角色,但若無「跑龍套」者,也不能成就一場戲。社會上,各行各業之中,有董事長、總經理及各種專家、幹部,他們都是大人物;但也要有人跑龍套。一個「跑龍套」的人對公司、團體,具有穿針引線的功能,所謂「小兵立大功」,有時候也不可以小視「跑龍套」者。
跑龍套的人,固然有人能夠成就好事、大事,但也有的人專門挑撥離間,就如一場歌劇,因為舞者動作不美,破壞了整個會場的氣氛,這也是「跑龍套」者的不當。
西廂記中,紅娘是一個「跑龍套」的人物,但是紅娘在劇中成為重要的主角,就因為「跑龍套」跑得好。塗阿玉原本只是高爾夫球場上一個「跑龍套」的桿弟,最後成為風雲戰將。
影劇圈中很多原本只是「跑龍套」的小人物,因自己的敬業而成為閃耀的明星,例如金馬獎影帝柯俊雄、歌仔戲小生楊麗花、孫翠鳳等;《總裁獅子心》一書作者嚴長壽先生,因為自己是從「跑龍套」的小角色做起,所以後來他能以自己親身經驗的心得,到處教人如何管理大飯店。
一個人要發心為別人「跑龍套」,為社會「跑龍套」;你替別人「跑龍套」跑多了,別人就會提拔你,愛護你,所以你以「跑龍套」的因緣成就別人,將來別人也會為你「跑龍套」。例如現在的村里長、鄉民代表,就是因為替人民「跑龍套」,跑久了以後,人民也不會辜負他,最後把他推向中央,成為民意代表。所以,「跑龍套」跑得好的人,一樣可以跑出前途;就怕不肯「跑龍套」,或者跑得不認真,跑得不像,跑得不好,當然未來的前景自然也就不樂觀了。
現在的政壇,一個民意代表大都聘用數個助理,他們都是「跑龍套」者;許多大學的名教授,也都有許多助教,那也是「跑龍套」者。「跑龍套」跑得好,也能節節高升;跑得不好,最後只有被人捨棄。
劉秀當初立志「為官當做執金吾,娶妻當娶陰麗華」;雖然他的志願不大,但時來運轉做了皇帝。所以做人不一定要做大官,但要有大志願,將來就能有大成就。
跑龍套的人要四方周全,八面玲瓏,要靈巧機智,要會察言觀色,要能善觀人意。就像一個小茶館中的侍應生,對於顧客也要會察言觀色,所以會「跑龍套」的人,才會懂得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