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我的盛大希臘婚禮》
《我的巨型希臘婚禮》
英文名:《My Big Fat Greek Wedding》
片長:95分鐘
類型:喜劇
分級:PG
對白:英語
上映:2002年02月22日
導演:喬爾·茲維克(Joel Zwick)
主演:妮婭·瓦達洛斯(Nia Vardalos)
約翰·科比特(John Corbett)
吉婭·卡萊迪斯(Gia Carides)
劇情梗概
托拉生活在芝加哥一個希臘裔家庭中。她那龐大的家族簡直可以用“巨型”來形容,光堂兄妹就有27個。古板的父親加斯深為自己的希臘血統而驕傲,他甚至試圖從每個英文單詞中都找出其希臘語根源,他總把自己當成家庭中的絕對權威。母親瑪麗亞則開明多了,富有心計的她不時與女兒聯合起來暗中抵抗加斯的專制。常年穿著黑衣的祖母是個炸藥包,經常無故發脾氣不說,還視土耳其人為天敵,幻想自己已經被包圍,乃至睡覺時枕頭下也藏著小刀。在這樣一個傳統的家庭里,托拉被教導人生的三大目標是:嫁個希臘人,生一群希臘小孩,然後把每個人都餵飽直到生命最後一天。但托拉卻對這樣老式的主婦生活感到無趣,她暗自期待不一樣的生活,然後行動上她又安於現狀,聽天由命。結果,拖到30歲她的人生依舊一片黯淡。沒有白馬王子鍾情她這隻“醜小鴨”,工作也在加斯開的餐館裡當服務生草草了事。
一天,一位英俊的高中英語教師伊安走進餐館,托拉突然意識到這個男人就是自己冥冥之中期待的“夢中情人”!但她是那么不起眼,絲毫沒有引起伊安的注目。托拉決定行動起來改變自己的人生,往日不修邊幅的她開始精心打扮,並準備報名去一所大學學習電腦。加斯對她的努力抱以冷眼,但瑪麗亞的支持卻迫使加斯拿出了學費。托拉在姑姑的旅行社裡找到了工作,她的生活煥然一新。
一切仿佛有如神助一般,伊安竟然又來到了旅行社,這次托拉抓住了機會。伊安對她一見鍾情,他們開始約會,墮入愛河,一帆風順。但另一方面,托拉心裡充滿了擔憂,加斯一直強調她不許和非希臘裔人結婚。雖然伊安並不以為意,可她卻試著將這段感情保持在地下狀態,直到他們發展到談婚論嫁階段。為了使自己被這個傳統的希臘大家庭接納,伊安經受了巨大的考驗。他在希臘東正教教堂接受了洗禮,身為素食者的他甚至破禁吃肉食,還要不停地參加名目繁多的聚會。而托拉所做出的努力也不少,伊安的父母之保守比之加斯有過之無不及。經過這對情人的“鬥爭”以及瑪利亞等親人的幫助,他們終於步入了教堂,舉行了一個盛況空前的“巨型希臘婚禮”。
精彩看點
文化衝突背景下的年輕男女的愛情故事,以一場盛大的婚禮結束,富有濃郁的異域風情,這些元素是不是讓你聯想到去年流行一時的《季風婚宴》?沒錯,兩部電影確實頗有共同之處。似乎最近少數族裔在好萊塢又引起了注意,不過此類題材也在被類型化,劇情模式化,人物定型化。像這部電影就沒有給出比《季風婚宴》更多的新意。愛情最終跨越種族的差異,戰勝偏見是當然的結局。雖然灰姑娘的童話有些牽強,好在妮婭的個人經驗賦予了劇中人強烈的真實感,她創造的並不是一個“朱莉婭·羅伯茨也沒法約會”的虛偽世界。片中充滿詼諧的幽默,而不是刻意的搞笑。看這部電影就像吃棉花糖,輕鬆甜蜜,溫暖怡人,似乎這也就是它的目的了。至於文化衝突的問題,它處理得更是緩和,對希臘文化的態度尊重多於批判,即使有諷刺,也善意而輕微。它更接近於為電視台準備的浪漫的肥皂劇,沒有過深的意圖,只是讓你在做一回浪漫美夢。其實對於這兩位初出茅廬的新人編導,也大可不必要求太高。吃多了大餐,品嘗一下棉花糖也不錯。
影片把常見的浪漫喜劇放置在多種族文化衝突的氛圍中,產生很多風趣而善意的笑料。該片在輕鬆愉悅中揭示的道理頗有普遍性,至少在美國,你若把“希臘”改成任何別的民族,那些笑料和包袱依然有效。啟示:誰若能把敏感的社會問題拍成善意嘲諷的喜劇,就有可能引起廣泛共鳴。這部誠意多於創意的獨立影片成為美國有史以來票房最成功的低成本製作,同時也成了湯姆·漢克斯點鐵成金的又一例證(老湯夫婦是主要投資人)。
劇情跟進
波托·卡洛斯家族中的每一個人都在為圖拉的前程擔憂著。30歲的圖拉至今還孓然一身,在她父母經營的一家希臘餐館裡的佐巴舞蹈俱樂部工作,與她一起工作的還有格斯和瑪麗亞,這裡到處充斥著象蒜味麵包般的氣味。圖拉發誓如果下半生還在這家餐館裡工作的話,還不如用燒紅的火鉗把自己的眼睛刺瞎了,她準備改變自己的生活。不幸的是,家族裡的其他人不贊同她的想法。後來,圖拉在她姑媽開的一家旅行社里找到了一份工作。在那裡她愛上了一位高大英俊的高中教師伊恩·米勒,可是他不是希臘人。圖拉也不清楚她守舊的父親會不會因為伊恩是個外國人或因是一個素食者而反感。但是只要伊恩向她求婚,她才不管這些呢。圖拉知道,如果伊恩能在她的那些古怪的親戚們那兒獲得通過,並在希臘正教教堂里接受洗禮,那么他們的盛大希臘婚禮將不成什麼問題。盛大的婚禮包括:一輛深藍色的豪華轎車、兩座冰雕、十位穿著鑲滿綠寶石禮服的女儐相、一隻需要塑膠梯子的高達五層的巨型蛋糕和如同噴泉般的香檳酒。
幕後花絮
這部不起眼的電影製作名單上幾乎全是陌生的名字,不過“製作人”一欄中卻赫然列著湯姆·漢克斯與其妻麗塔·威爾森。看來此片還有點來頭。影片算是編劇兼主演妮婭·瓦達拉斯的半自傳體作品。她是希臘裔加拿大人,生活在一個托拉式的大家族中。因一個偶然的機會成為了演員,後來到芝加哥演出電視劇集《第二城》,並在那裡結識了丈夫伊安,和片中一樣,伊安是非希臘裔人,他們像男女主角般為了讓雙方家族接受這段婚姻而費盡周折。妮婭將這段經歷寫成了一出獨角戲劇本,在洛杉磯上演。她的表演吸引了不少好萊塢明星、製片人,其中包括麗塔·威爾森,她也有希臘血統,對妮婭的劇本感觸尤深。她不僅到後台看望妮婭,還向湯姆·漢克斯極力推薦。漢克斯觀看完後,給妮婭寫了一封真摯的信,信中談到了他與希臘裔妻子的相識以及由此帶來的變化。兩個月後,漢克斯打電話告訴她自己的製片公司有興趣將劇本搬上銀幕。“這是一個轉折點,”妮婭說,“我的灰姑娘童話開始了。”儘管此前曾有多家公司表示過投資意願,但都試圖改變她的劇本,而漢克斯賦予了她最大的自由。“這是我的故事,我想表演它。”這種執著給影片帶來了真誠,因為它從頭到尾都是妮婭的生活,妮婭的體驗。“每個人都有一個自認為足以拍成電影的有趣家庭,只是我真正得到了機會,這是湯姆·漢克斯,麗塔·威爾森和加里·戈茲曼給我的最珍貴、最難以置信的禮物。”
確實,每年都有無數年輕人懷揣著精心寫作的劇本來到好萊塢,渴望用影像來表達自我,但能獲得漢克斯青睞的卻寥寥無幾。妮婭和她的女主人公一樣經歷了醜小鴨變白天鵝的傳奇遭遇。影片2000年9月於加拿大開機,投資僅500萬美元,而在北美400多家影院推出後,迄今票房總額已達4000萬美元,多次殺入排行榜前10名,堪稱今年藝術院線的票房奇葩,也成為小投資大回報的經典案例。
影片製作
《巨型希臘婚禮》以默默無聞的一群編導演、毫無新意的愛情題材、及不足掛齒的製片成本,票房贏了個盆滿缽滿。以我看來,此片突出的優點有二:時尚議題和文化幽默。尋根時代的時尚議題
貫穿此片的議題是文化融合。文化融合是諸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及紐西蘭等移民國家的重要議題,然而這個融合事實上是移民收斂自己的文化去最大程度地接受主流文化。對於移民來講,如果想和別人打交道順暢一點,在移居國把事兒辦得大一點,或在白領階層的金字塔上攀得高一點,妥協是必然的。在這一點上,能逃出政治藩籬的是跨文化的愛情———此片中我們都見證了來自主流文化的伊安如何對老丈人的希臘文化妥協。這讓來自異文化的人很爽,尤其在這個人人都在尋根的時代。
植根生活的文化幽默
幽默在生活中的重要怎么強調也不會過份,所以幽默片總是能討好的。何況此片的幽默既有社會內涵又有濃濃的文化色彩,無論是自認深沉或公認淺薄之人均可放開嗓子大笑一通。你看,一副隱形眼鏡讓原來對女主人公托拉漠然置之的伊安對她神魂顛倒,撞到路人招來痛打還轉不過神來。你聽聽托拉母親對專橫丈夫的管理理論:“男人是頭女人是脖子,頭能不跟脖子擰嗎?”而堅持女兒要嫁希臘男人的父親在女兒的婚禮上終於找到了專業理論根據:按希臘文,我家姓“橘子”,女婿家姓“蘋果”;雖然橘子是橘子,蘋果是蘋果,但我們還都是水果啊!
影片點評
美國觀眾的口味一直難以把握,長期商業化、工業化的實戰經驗,使好萊塢的幾大超級巨鱷形成了一種高成本製作、高投入行銷的模式,而暑期檔往往是小成本電影出奇兵的最佳時機。《奪命狂呼》、《七宗罪》、《第六感》……一部接一部成功的小成本電影依靠絕妙的創意和恰到好處的賣點,用“四兩撥千斤”的巧力,讓那些慘遭滑鐵盧的大片,只有羨慕的份兒。《我的盛大希臘婚禮》的成功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它的整個運作模式,包括製作、發行和放映都被一種美國式的傳奇色彩籠罩。作為一部老套得不能再老套的“灰姑娘式”輕喜劇,它在題材上和此前以恐怖懸疑或感官刺激制勝的小成本電影不同;而近幾年成功的輕喜劇如《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和《拜見岳父大人》,都有大公司和明星的背景。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獨樹一幟的。它的製片方是一個非常小的電影公司IFC,這家公司隸屬於美國有線電視系統公司,他們可能自己都沒想到《巨型希臘婚禮》會成為一部票房過億的電影。它創造的奇蹟幾乎令所有的電影公司老闆和影評人大跌眼鏡。
很多人從宣傳手法上拿這部電影和《女巫布萊爾》對比。其實,細細分析下來,兩者之間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女巫布萊爾》的成功仰仗於一個巧妙的行銷策劃,先是在校園網路上發布尋人啟事,再把電影裡的恐怖事件活靈活現地描繪得跟真事一樣,使觀眾在電影未上映之前就胃口高吊。《巨型希臘婚禮》也充分運用了網路媒介宣傳的低廉,但並沒有運用此類的噱頭。它的成功,完完全全靠的是口碑。
妮婭自己說,電影預算里幾乎就沒有用於行銷宣傳的費用,他們沒法像《蠍子王》那樣豎起巨型的廣告牌,或者在電視中大量插播廣告。IFC電影公司對此片最初的市場定位僅僅限於那些在美國的希臘社區,但是電影裡那種真實溫情的家庭氛圍,輕鬆幽默的對白和對文化衝突的巧妙詮釋,不僅打動了每一位觀眾,而且一傳十,十傳百,通過電子郵件,通過BBS,通過一個個電話或一句句閒聊,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聽說它和談論它,最終造就了無數觀眾湧入影院。另外,IFC電影公司也很聰明地把最早的票房收入再投入到電影的行銷宣傳中。
《巨型希臘婚禮》已經被一些紅了眼的電影人稱為“鑽了好萊塢的空子”,可那些耗費上千萬美元製作投放的巨型廣告牌、流動公車廣告和電視預告片,卻怎么敵不過街坊鄰居或親戚朋友隨口的一句推薦。近幾年,好萊塢電影的行銷費用占投資比例越來越大,陷入了一個電影總成本越來越高的怪圈。當那些製片商一再抱怨他們的影片沒有得到足夠的宣傳推廣的時候,“有口皆碑”,這句中國古代的成語,或許正是回敬他們最有力的一句話。
演員介紹
妮婭·瓦達拉斯
英文名:NiaVardalos
性別:女
生日:1962-09-24
角色:導演、演員、編劇
主要作品:《A Wilderness of Monkeys 》(2005)
《康妮和卡拉》(Connieand Carla)(2004)
《我的盛大希臘婚禮》(My Big Fat Greek Wedding)(2002)
相關評論
這是部滿有意思的電影,看了第二遍感覺還是那么喜歡,想一下,也凝結了我對外國電影喜愛的潛在因素。沒有俊男靚女,卻充滿了對生活的熱愛,於是生活以及生活中的人們也變得那么美麗了。片中女主角年逾三十了吧,依照習俗、父命在自家開的餐館裡做“waitor”。生活平淡、瑣碎。終於有一天邂逅了男主角來店裡用餐,似乎給乾涸的生命充入了能量,改變便開始了。她說服了媽媽要去參加旅遊管理的培訓,這樣可以進姑媽的一個旅遊管理的店自在工作。其中老爸是個傳統型的希臘人,以身為希臘人自豪,對自己的民族、國家絕對地崇拜,像同在這個義大利希臘居民區的人一樣,他希望自己的女兒也嫁給希臘人。這個傳統的民族真的很有意思,熱情、豪邁,男人兢兢業業,女人管理家務,“栓住”男人,當然還有“生”“養”工作。他們有好大的家族,每家都好多的孩子,大家相互關照。老爸是個典型,有點“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看法,老媽給老爸做好工作之後,女主角的美好生活便有了開端。用老媽的話說“男人是頭,女人就是脖子,脖子往哪轉頭就得往哪轉”,哈哈,樸實智慧可愛的媽媽。她充實快樂地學習並投入工作,她並不漂亮,她鬆弛的臉頰甚至讓人覺得超乎年齡的“老”,可是她卻熱情洋溢。窗戶里辦公室的熱情,深深吸引了路過的男主角。有一種神奇、驚喜地,他們走入了相互的生活。
名字就看出,結局是美妙的。儘管他們的結合對於他們的家族有一種“突破”,可是相信這並非那么打動我們,因為生活在現代的我們束縛並不多。而去參加培訓來改變自己的生活,這個其實每個人都能做到,但是卻給我們一些啟示,我們都有做某些事情的想法,卻總會缺乏勇氣。我們錯過了太多因顧慮而享受自己決定的喜悅。當兩人相偎相依,靜靜對話的時候,他們充滿幸福的笑容是如此的美麗。有時“突破”只是一個決定,它未必那么多艱難。
喜歡這種電影,沒有明星大腕,平時的生活中的人們散發著無窮的魅力。而其實生活的美麗不就是這樣體會而來嗎。還記得有部電影《愛得過火》,男女主角相遇的時候,女主角因為裙子靜電,里外兩層粘在一起,里子甚至要露出來,她躲在車後,把里子使勁地扯著,這一切卻被不遠的男主角看在眼裡。當她尷尬地走過來的時候,一隻飄過來的氣球粘在屁股上一樣,晃晃噹噹的,讓人忍俊不禁。可是他卻回憶著說“所有的事物都被她吸引”。
精彩劇照
相關詞條
《我的野蠻女友》
《結婚證書》
《我最好朋友的婚禮》
《風月俏佳人》
《傲慢與偏見》
線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