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我生活之目的:英美名家論人生》是一本從“泛文化”角度精選出充滿閃光思想與智慧的作品。這是一部與眾不同的英美作家優秀散文集,概括起來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從“泛文化”的角度遴選出優秀的篇章,而非從一般的抒情散文和敘事散文的角度進行選編。一座思想與智慧的寶庫。作者簡介
劉榮躍,1992年11月成為四川省翻譯文學學會會員。1998年5月成為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1998年10月被共青團四川省委、四川省教育委員會、四川省自學考試委員會評為“四川省青年自學成才先進個人”。2002年6月成為四川省作家協會文學翻譯工作委員會委員。2004年8月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2004年11月成為四川省翻譯文學學會理事。2005年9月成為中國翻譯協會專家會員。主要代表譯作有《無名的裘德》、《野性的呼喚》、《見聞札記》等。以文學翻譯為主,同時主編各類圖書,併兼寫散文、論文等。自1985年以來,已翻譯出版個人譯著19部約,主編等作品15部(套),另有數部新譯即將面世。《簡陽報》《資陽時報》《四川日報》《西海都市報》《生活之友》《成才之路》“簡陽電視台-周末傳真”、“簡陽廣播電台”、《明星》(南腔北調)曾先後作報導。目錄
一座思想與智慧的寶庫(譯本序)英國部分
弗蘭西斯?培根:論高位
約翰·彌爾頓:善與惡
約瑟夫·艾迪生:
先令奇遇
鄉村禮拜
理察斯蒂爾:旁觀者俱樂部
喬納森·斯威夫特:一個小小的建議
P.D.切斯特菲爾德:致兒家書
塞繆爾·約翰生:致切斯特菲爾德大人
奧利弗·哥爾史密斯:民族偏見
威廉·科貝特:射手
查爾斯·蘭姆:夢中兒女
威廉·赫茲里特:
論過去和將來(節譯)
論怕死(節譯)
查爾斯·狄更斯:犯罪與教育
威廉·梅克比斯·薩克雷:論一百年以後
托馬斯·卡萊爾:工作
約翰·亨利·紐曼:
人生的畫面
何謂紳士
約翰·羅斯金:談書
塞繆爾·斯邁爾士:與書為友
喬治·吉辛:帆營日記
阿諾德·本涅特:每天的奇蹟
阿·諾·懷特黑德:大學及其作用
埃·維·盧卡斯:城市一周
約翰·高爾斯華綏:關於反感現狀的思考
希萊爾·貝洛克:彎曲的老街
麥克斯·比爾博姆:送行
伯特蘭德·羅素:
我生活之目的
自由者的崇拜
維吉尼亞·沃爾夫:
飛蛾之死
如何讀書
亞歷山大·薩瑟蘭·尼爾:懲罰無濟於事
奧爾多斯·赫胥黎:美容業
約翰·博因頓·普里斯特利:諷刺原則
威斯坦·休·奧登:工作、勞動與樂趣
阿瑟·C·克拉克:我們永遠無法征服太空
簡·莫里斯:城市激情
美國部分
班傑明·富蘭克林:美腿與醜腿
托馬斯·潘恩:政府一般的起源與宗旨
托馬斯·傑斐遜:民主教育
華盛頓·歐文:
作者自述
英國作家論美國
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
論美
論自然(節選)
亨利·大衛·梭羅:華騰湖,或林中生活
馬克·吐溫:
人是什麼?
我們的孩子與偉大的發現?
富有教養的劇院常客
戴維·斯托里:穿越隧道之行
威廉·狄恩·豪威爾斯:作為商人的文人(節選)
亨利·亞當斯:亨利·亞當斯的教育(節選)
威廉·詹姆斯:何謂實用主義
塞繆爾·麥科德·克羅瑟斯:人人天生想做他人
亨利·凡·戴可:無路的職業
R·H·康韋爾:講壇生涯50年
喬治·桑塔亞那:知識的相對性
傑克·倫敦:生命對我意味著什麼
>>
前言
在2003年的下半年,我向自己敬佩的一位知名出版家提出過一份“英美散文精品集”的選題,因為我讀到那些傑出的好文章時,總希望以自己的譯筆把它們介紹給廣大讀者。這種欲望有時真是“按捺不住”,而一旦創作完成了,心裡便會感到一種莫大的快樂。有人也許不理解作家、譯家們為什麼甘於做那么艱苦的文字工作,殊不知文字是思想和感情的載體,而從事思想和感情的交流、傳播與溝通,自然是很有意義也很快樂的一件事。其中的甘苦,作家和譯家們無疑深有所悟。另一方面,好東西總是應該大家分享的,而把原文翻譯成中文,譯者不僅體會到了再創作的快樂,而且獲得了與讀者分享的快樂。是呀,通過自己的工作,讓別人從中得到一些有益的東西,這樣的工作便體現出了它自身的價值。該出版家看過我提出的選題後,建議側重以“泛文化”為角度進行選譯,並舉出一些文章為例——而這也算是此選本的一個特色和定位吧。什麼是泛文化呢?根據我的拙見,它最突出的應該是能體現文化的東西,而不是文學的東西,雖然就作品而論兩者不可截然分開。而泛文化則體現出的是一種廣泛的、大眾的文化,並非專一的、學術性很強的文化。也就是說作品要適合於廣大的一般讀者,能夠讓讀者從中獲得一些有益的文化知識,從而豐富自我,明白許多人生和社會的道理。
因此,這樣的選譯本便有了它的特點。也許舉例更能說明問題一些。朱自清先生的、也是我非常喜愛的《背影》和《荷塘月色》無疑是散文中的傑作,但它們應該是屬於純文學的範疇,其中包含著濃濃的情意,令人迴腸盪氣,回味無窮。不過從這種角度選編出的英美散文精品早已有之,所以本書對類似的文章選得極少,其中只有《夢中兒女》、《送行》、《飛蛾之死》等少數篇章,算是一個點綴吧。本書更多地在於傳達出文化的內涵和氣息,讀了這樣的文章你總能或多或少地得到一點啟示,懂得一點有益的東西。它們表現著人生和社會的方方面面。因為很多文章都是公認的名篇佳作,於是我把它們視為“一座思想與智慧的寶庫”——這也是我對於本書的認識,也是這樣去努力選譯的。之所以用羅素的一篇文章標題把書名取為《我生活之目的》,也是出於這種考慮。作為我個人,僅看到如下這些題目就會產生興趣,想去探個究竟:《善與惡》、《論過去和將來》、《論怕死》、《論一百年以後》、《人生的畫面》、《何謂紳士》、《與書為友》……
這是一部與眾不同的英美作家優秀散文集,概括起來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從“泛文化”的角度遴選出優秀的篇章,而非從一般的抒情散文和敘事散文的角度進行選譯。本書重在傳達一種思想文化氛圍,其中不乏傑出作家們的深刻哲思,讓讀者從閱讀中獲得可貴的啟示。這些優秀的篇章無論閱讀還是收藏都十分有益,特別是對於正在成長中的廣大青少年們,本書很能讓他們從眾多作家的深刻思想中吸取精神營養。二是本書對英美作家的譯介比較全面,內容也很廣泛。幾乎對每位優秀作家及其作品都有所介紹,所以也可以被看作是一部英美文學的小百科。文章前的作家介紹簡明扼要。每位作家的作品選一兩篇。使讀者從中對他們“可見一斑”。
具體的作品我就不詳細分析了,請讀者們自己去欣賞這一篇篇好文章吧,相信大家會從許多閃光的思想中獲得有益的知識——作為譯者,我便感到了莫大的欣慰。本書中個別篇章,如《大學及其作用》,在網上發表後引起網友們的興趣,相互傳閱。共同分享大家的思想。因此願這本書能給廣大讀者帶來美好的閱讀快感,從而獲得對人生進一步的探索——這的確是一件頗有意義的事!
在此,我特別感謝有關人士的指點和鼓勵,並希望專家和廣大讀者對不足之處提出寶貴意見,當努力使之完善。
精彩書摘
弗蘭西斯?培根弗蘭西斯?培根(1561—1626),文藝復興時期英國著名哲學家和散文家。其主要著作有《學術的進展》、《新工具》、《新大西島》、《論說文集》。培根對文學的主要貢獻是《論說文集》,共含58篇。這些文章以貴族、資產階級世家子弟為對象,談論社會風尚、處世哲學、治學方法、人生經驗等許多方面,從個人生活到邦國大事,無所不包。其文或旁徵博引,縱橫議論,或多方推究,層層剖析,寓深刻的思想於淺顯的事例之中,讀來引人深思。培根文筆簡潔,鞭辟入裡,有些已成為英語中家喻戶曉的名言,如“知識就是力量”。本篇選譯自《論說文集》。
論高位
居高位者,皆三重奴僕:君主或國家之奴僕,名譽之奴僕,公務之奴僕。因此他們毫無自由可言,無論其人身、行動或時間。追逐權力寧可失去自由,一心控制他人寧可喪失自制之力,此實為一奇。躍居高位須歷盡千辛萬苦,並且此種辛苦會有增無減;間或須有卑劣之舉,以做恥辱之事登上榮耀之位。其位實不牢固,稍一退縮,即會垮台,或至少黯然失色,成悲事一樁。如一拉丁文所言:“既已失去往日榮耀,便無再求生存之理。”而且,人既登高位,欲退不能;即便理應如此,也不心甘情願;甚至在年老多病之時,本需隱退,卻無心獨處;猶如年老的市民,仍坐於街門旁觀望,唯令人嗤笑其老態龍鍾。無疑,達官貴人需借他人之感,方自以為幸福;而以己之感判之,則難以覺察:但以他人之心度己,自以為別人嚮往其位,則自得其樂,似乎從人所見——而也許其所感正好相反。因為,他們最先覺到自己的悲哀,而最後發現自身的錯誤。的確,仕途亨通者,對己亦不認識,他們整日陷入繁雜事務,無暇顧及身心健康。誠如一拉丁文所言:“為大眾所知者,死時卻為己所不識,實可悲也。”
身居高位,既可行善,亦可作惡,後者實為禍患,須先除作惡之心,再去作惡之力。而行善之權,乃為志士所應得,合理合法。因善心雖為上帝贊同,但對凡人而言,與好夢相差無幾,除非付諸實踐——而這,非有權力高位不可,一如占據高而有利之地形。人多有建功立業之心;唯知事業有成,方可安然休憩。因人既能從事上帝之所為,亦應分享上帝之安息。誠如一拉丁文所言:“上帝回顧其手創萬物,見一切美好無比。”於是安息日由此而生。
履行職責,應以傑出之士為榜樣,有許多箴言,可資借鑑。不久,即可以己為例,嚴加自查,省當初是否有誤。前任不當之處,亦不可忽視;這並非揭人之短,顯己之能,而意在揚長避短。因此如有改革之舉,切勿大肆誇耀,或恥笑古時古人;而應制定規則,以作優秀之先例。凡事須追本溯源,查其何以衰敗;無論古今皆應徵詢:古者何事最佳,今者何事最宜。
力求按規則辦事,以讓人預知何事可以期待;但亦不可過於死板。若自犯規則,應講明事理。嚴守本位職責,而不過問他人管轄之事務;默默行使本人實權,而不對此大加叫嚷。下級之權利亦應維護;與其事事干涉,不如巨觀控制,應以此為榮。執政當中,凡他人之幫助和建議,應予歡迎;對報告情況者,不得視為好事加以排除,而應妥善接待。
掌權之弊,大致有四:拖拉、腐敗、粗暴、隨意。
就拖拉而言,宜開門納客,工作定時,手頭之事及時處理,若無必要切不可諸事混雜。
就腐敗而言,不僅應管住自身和屬下不接,而且應束住有求者不送。為此既自身正直,又以正直告人,明示憎惡行賄之舉;既避免此錯誤,又防止此嫌疑。誰若反覆不定,有明顯改變而無明白理由,便有腐敗之嫌。因此,若需改變觀點或措施,應清楚說明,公開宣布,並將更改原因告之於眾,切不可存暗中為之一念。對於屬下或親信,若待之與眾不同,讓其頗受珍重,卻無明白理由,則常被世人視為秘密貪污之捷徑。
就粗暴而言,易招致不滿,實不必要:嚴厲令人生畏,粗暴則引起仇恨。即便上司責備,亦應端莊嚴肅,而不可奚落辱罵。
就隨意而言,其害比賄賂更甚。因賄賂只時有發生;而若為官者有求必應,處處受妄加敬重者制約,則積習難改。誠如所羅門言:“徇私情不無弊端,因徇此人會為一塊麵包而誤人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