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我的台灣》

《我愛我的台灣》

正閩南語歌曲《我愛我的台灣》問世之後,歷時半個世紀,至今在國內外盛傳不衰,老少男女皆能知曉。《我愛我的台灣》究竟屬何種表現形式?有標為“台灣民謠”,有標為“閩南民歌”。現在可以認定,《我愛我的台灣》是創作歌曲,因之不能不涉及作者問題。

《我愛我的台灣》《我愛我的台灣》
《我愛我的台灣》歌詞

“我愛我的台灣啊!
台灣是我家鄉,
那裡的人民不自由,
如今更苦愁!
我們要回到祖國的懷抱,
兄弟們呀!
姐妹們!
不能再等待!
兄弟們呀!
姐妹們!
不能再等待!”

《我愛我的台灣》原作者

膾炙人口聞名海峽兩岸的名歌《我愛我的台灣》,雖是由台灣民謠填詞而成名曲的,但第一個填詞者是泉州人潘玉仁先生,則恐怕鮮為人知。抗戰勝利後,1946年潘玉仁在石獅愛群國小(現寬仁國小)任音樂教師,後升校長潘玉仁與同事先後組織7支宣傳隊巡迴演出,前後編演《僑家》、《防疫進行曲》、《愛與仇》等歌話劇演出,並舉辦《黃河大合唱》、《呂梁山大合唱》音樂會、設立街頭教歌站、舉行兩千人歌詠大遊行。

1947年,台灣發生“二·二八”事件,許多無辜青年學生被捆縛推向海灘,驅趕入海,慘遭殺害。訊息傳來,大陸同胞震驚悲憤。潘玉仁即根據台灣民歌曲譜填詞,寫成《我愛我的台灣》,最早歌曲《台灣謠》,其節拍為2/4,定民眾通俗易唱的C調,並標明“用閩南方言唱出”。

當時《台灣謠》原詞如下:

“我愛我的台灣呵,台灣是咱家鄉,日本時真不會自由,現今加苦愁。看見狗(指日本人)去肥豬(指國民黨接收大員)來,目屎(眼淚)在腹內。咱同胞要怎樣,何時來報仇?”

由於民眾情緒激昂,此歌在四鄉迅速流傳,因此引起國民黨特務注意,氣急敗壞想暗殺和抓捕演唱、作歌人。據在電大泉州分校的施啟明出具的佐證材料敘述,他不但會唱此歌,而且把此歌帶到金門縣右崗國小傳播。《台灣謠》刺痛金門縣長,他怕受害才又偷回到石井。據1990年9月22日王厲新出具的佐證材料說:“1947年我在愛群國小時,好幾次親自看到潘玉仁在宿舍寫《我愛我的台灣》的詞稿,我校第一次試唱的學生是六年級施惜治,歌聲動人親切。”“1950年在孔子廟舉辦反敵鬥爭展覽會上,看到石獅破獲特務集團密件上,潘老師和蘇鴻樹等4人,均列入被暗殺名單,才知是與指控潘當時教唱《我愛我的台灣》歌有關。”

解放後,寫《連升三級》劇本的王冬青和潘玉仁曾編《中國民歌》,責編潘玉仁署名尤然。時間在1949年9月22日,封面上印有“民歌採集出版社”(地址在泉州中山路)。這本小冊子經泉州軍管會文教處批准出版,主要供國小音樂課用。小冊子收入江西、陝西、東北、江東、福建、新疆、青海、蘇北、台灣、陝北、康定民歌和蒙古舞曲,《東方紅》、《新年好》、《用用勁》、《我們來跳舞》、《五更望夫》、《一棵秧苗》、《可愛的一朵玫瑰花》、《送大喜》、《眾人合夥金不換》、《小麻雀》、《青春舞曲》、《摘一枝臘梅》、《台灣謠》、《秧歌舞曲》、《康定情歌》和《沙里洪巴》。

《台灣謠》的歌詞有了新的一段內容,即增加:“兄弟呵,姐妹呵,可免空悲哀。彼當時在地獄內,有苦無人知。現今是人民解放軍,要救咱子孫,請同胞著合起來,消滅反動派。”由於潘玉仁社會關係問題,他始終只用筆名“尤然”不用真名。反“右派”以後雪上加霜,潘更無話可說。

1954年7月17日,潘玉仁曾抄《台灣謠》寄《廈門日報》社,已改名為《我愛我的台灣》。大約在10月上旬,《廈門日報》文化生活版刊登出歌曲《我愛我的台灣》,但歌詞只刊一段:“我愛我的台灣呵!台灣是我家鄉,過去的日子不自由,如今更苦愁。誰知狗去豬又來,台灣成苦海,兄弟呵!姐妹呵!不能再等待。”署名有改詞者楊揚而無原作者潘玉仁。

潘玉仁後來處境坎坷,因歷史問題打成“右派”被拘入獄。多虧賢慧妻子李淑珍做雜工養活,子女接濟,潘玉仁才活至今日。筆者在泉州刺桐新村30幢和潘見面時,他一再向我提及妻子的恩德,可謂患難夫妻見真情。潘玉仁仍然精神矍鑠,有一子一女,妻李淑珍,子潘葉青。已獲平反昭雪的潘玉仁今年76歲,是泉州市音樂家協會顧問,晉江文史委委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