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簡介
2010年4月,新聞出版總署第七次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秀圖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愛智書系”入選。
愛智書系是一套自稱“愚蠢的哲學家”的作者寫給聰明的孩子看的哲學書,包括《哲學就是愛智慧》(朱正琳著)、《精神的故鄉》(周國平著)、《信仰之問》(何光滬著)、《我們對世界的認識》(周國平著)。
《哲學就是愛智慧》
基本信息
作者: 朱正琳
ISBN: 9787300100173
頁數: 73
定價: 12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叢書: 愛智書系
裝幀: 平裝
出版年: 2009年1月
簡介
在很多人的眼裡,哲學是一個讓人莫測高深的辭彙,一提起它,就令人聯想到某種至高無上的智慧,還有一張與這種智慧相連的刻滿歲月年輪的臉。哲學真的是這樣讓人望而生畏的嗎?這本小書將會回答我們最關心的幾個問題:什麼是哲學?哲學家們想的都是些什麼問題?哲學家都是些什麼樣的人?讀過這本書後你會發現,哲學原來有著這樣一張生動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經像哲學家一樣思考過!
作者簡介
朱正琳,男,1947年生人。1980年考入北大,後在外國哲學所攻讀現代外國哲學專業研究生。1983年獲碩士學位。1983年至1985年在《法制日報》做編輯,1986年起在湖北大學哲學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並任《德國哲學》副主編。1989赴德國漢堡大學做訪問學者。1993參與《東方》雜誌籌創,任常務副總編。1996年參與中央電視台《讀書時間》欄目籌創,任策劃至2001年。2002年至2004年任中央電視台《半邊天》策劃,2003年至2004年兼任中央電視台《五日談·讀書時間》策劃。
《精神的故鄉》
基本信息
作者: 周國平 著
出 版 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1-1
字數: 462000
版次: 1
頁數: 71
印刷時間: 2009-1-1
開本: 32開
印次: 1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300100982
包裝: 平裝
內容簡介
這本書是談精神生活的。全書實際上談了兩大問題:第一個大問題是精神生活在人生中的地位。第二個大問題是人類所追求的精神價值及追求的途徑,其中包括:不朽、神聖、信仰、智慧,自我,幸福與愛,真、善、美和創造。作者告訴我們,不用萬里跋涉去尋找,一份豐富而美好的內心生活,就可以讓我們如此接近神聖,接近幸福!
推薦
精神有沒有份量?渴望回到遠方的故鄉
作者簡介
院哲學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上學》,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聖路》、《安靜》、《善良•豐富•高貴》,紀實作品《妞婦:一個父親的札記》、《歲月與性情——我的心靈自傳》,以及《人生哲思錄》、《周國平人文講演錄》等,譯有《尼采美學文選》、《尼采詩集》、《偶像的黃昏》等。
《信仰之問》
基本信息
市場價:¥12.00元
書籍作者:何光滬
書籍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
書籍ISBN:9787300100999
書籍頁數:80 頁
書籍版次:第1版
書籍裝幀:平裝
書籍開本:32
書籍標識:asinB001PTHLR0
書籍名:信仰之問(愛智書系)
作者介紹
何光滬,1950年出生。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所研究員,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著有《多元化的上帝觀》、《有心無題》、《何光滬自選集》、《天人之際》、《月映萬川》、《百川歸海》等;譯有《宗教哲學》、《20世紀宗教思想》、《全球倫理》、《現代基督教思想》、《系統神學》、《基督教神學原理》等;編有《對話:儒釋道與基督教》、《蒂里希選集》、《大學精神檔案》、《宗教與當代中國社會》、"宗教與世界"叢書、"宗教學譯叢"等。
內容提要
《信仰之問》作者何光滬,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所研究員,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著有《多元化的上帝觀》、《有心無題》、《何光滬自選集》、《天人之際》、《月映萬川》、《百川歸海》等;譯有《宗教哲學》、《20世紀宗教思想》、《全球倫理》、《現代基督教思想》、《系統神學》、《基督教神學原理》等;編有《對話:儒釋道與基督教》、《蒂里希選集》、《大學精神檔案》、《宗教與當代中國社會》、"宗教與世界"叢書、"宗教學譯叢"等。
書摘
我們當然知道,宗教就是信神。然後你也許要問:"不教哲學家既然研究宗教,那他們可不可以告訴我,究竟有沒有神?究竟什麼是神?如果沒有神,信宗教的人去信一個沒有的東西,不是太傻了嗎?聽說牛頓和愛因斯坦還有別的一些大科學家也信神,他們怎么會那樣傻呢?對於你來說,追問這些問題可能只是出於好奇,但是這些真的是一些很重要的宗教哲學命題呢,而且歷史上那些擁有聰明大腦的哲學家們曾經絞盡腦汁想要回答你呢,看看《信仰之問》他們是怎么回答的吧!
《我們對世界的認識》
基本信息
作 者: 周國平 著
出 版 社:
出版時間: 2009-1-1
字 數: 50200
版 次: 1
頁 數: 78
印刷時間: 2009/01/01
開 本: 大32開
印 次: 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300100791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哲學/宗教-- 哲學理論
定價:¥12.00
內容簡介
世界有沒有一個開端?宇宙有沒有一個邊界?世界上究竟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還有那至今令人類百思不得其解的時間之謎:在這些亘古謎團之外,還有一些至關重要的問題:我們能不能提出“世界”是什麼一這個問題?人的感覺是否可靠?語言能不能傳達思想?我們能否認識他人的心靈?經過理性的反思和省察後,我們會發現所有我們習以為常的問題和答案,原來都小是這么理所當然,閃此在自然面前永遠保持謙恭的姿態就成了唯一正確選懌!
推薦
哲學從仰望天穹開始本體是火?是水?
書摘
世界究竟是什麼?
古希臘哲人赫拉克利特說:“我們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中國哲人孔子站在河岸上嘆道:“世界就像這條河一樣晝夜不息地流逝著呵。他們不約而同地都把世界譬作永遠奔流的江河。不過,這個譬喻只能說明世界是永恆變化的,沒有解答世界究竟是什麼的問題。要說清楚世界究竟是什麼,這是一件難事。
世間萬物,生生不息,變易無常。在這變化不居的萬物背後,究竟有沒有一種持續不變的東西呢?世間萬象,林林總總,形態各異。在這五花八門的現象背後,究竟有沒有一個統一的東西呢?追問世界究竟是什麼,實際上就是要尋找這變中之不變,這雜多中之統一。哲學家們把這種不變的統一的東西叫做“實體”、“本體”、“本根”、“本質”等等。
如果說一切皆變,究竟是什麼東西在變?變好像總是應該有一個承擔者的。沒有承擔者,就像一台戲沒有演員,令人感到不可思議。
譬如說,我從一個嬰兒變成兒童、少年、青年、中年人,最後還要變成老年人。你若問是誰在變,我可以告訴你,是我在變,無論我變成什麼年齡的人,這個我仍然是我,在變中始終保持為一個有連續性的獨立的生命體。同樣道理,世界無論怎樣變化,似乎也應該有一個不變的核心,使它仍然成其為世界。
最早的時候,哲學家們往往從一種或幾種常見的物質形態身土去尋找世界的這種“本體”,被當作“本體”的物質形態有水、火、氣、土等等。他們認為,世間萬物都是由它們單獨變來或混合而成的。後來,古希臘哲學家留基伯和德謨克利特提出了一種影響深遠的看法:萬物的統一不在於它們的形態,而在於它們的結構,它們都是由一種相同的不可分的物質基本粒子組成的,這種基本粒子叫做原子。物理學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曾經支持這個看法,但是現代物理學的發展已經對基本粒子的存在及其作用提出了一系列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