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主要困難之一,在於人的意識之表現形式(心理/精神水平上)——如表象、意念、情緒、動機等,均無法獲得實證性檢驗,有關的研究至今仍然帶有較強的主觀性、經驗性、內省性和抽象性等人文色彩。目錄
題自鏡觀心靈之妙第一單元心腦關係論
第一節千古難題:心靈與大腦之神秘關係
第二節大腦與心靈的語言觀
第三節感覺、知覺、思維與意識之異同
第四節情思、智思與理思
第五節精神世界的真理品格
第六節意識活動的相對獨立性和超前能動性
第七節心腦功能的重合與分離
第八節心腦系統的差相成熟與異速進化
第九節生物學進化、文化進化與環境進化
第十節思維進化是人類社會不斷發展的內在動力
第二單元神經進化論
第一節人腦進化的多元內容與多級形式
第二節神經進化的時空標誌
第三節人腦的生長迸發期與機能敏感期
第四節髓鞘化:神經結構的成熟標誌
第五節古皮質、舊皮質與新皮質的發生階段及相對變化
第六節互動式連線的時空特點與重大作用
第七節感覺皮層、聯合皮層和前額葉新皮層的再分化形式
第八節鏡像神經元與40Hz高頻同步振盪腦波
第九節信息增益盈溢與高階神經功能突現
第十節雙元協同進化:基因順式驅動與意識一分子反式驅動
第三單元思維形態進化論
第一節思維形態發生論
第二節形而下的(體象~物象)思維對象及其內化形式
第三節感性思維與直觀錯覺(地動說與日動說)
第四節形而中的(表象~概象)思維對象及其內化形式
第五節知性思維之花:問體世界與鏡像時空
第六節形而上的(概象~意象)思維對象及其內化形式
第七節理性思維與主觀主義
第八節思想坐標對學術創新的重要影響:量子學爭論所蘊含的深刻啟示
第四單元思維時空進化論
第一節精神世界的時空觀
第二節思維時空演化的動因與意義
第三節劃分思維時空多層屬性的客觀依據
第四節歷時空的信息攝取及人的感性進化方式
第五節共時空的知識整合與符號思維進化方式
第六節逾時空的理念統攝與人格意識進化的理性方式
第五單元思維表征進化論
第一節思維表征的含義、特點與功能
第二節思維表征方式的發展歷程
第三節表象生成與感性塑造
第四節經驗與情感的歷時空建構
第五節感性一知性學習:“鏡像體驗”與知識內化
第六節概象化合與知性塑造
第七節內外世界的規則範式廓出方式
第八節意象廓出與理性塑造
第九節主客觀規律圖式的契通與整合境界
第十節科學文化對人類思維與行為的另一重影響
第六單元思維素質進化論
第一節面向知識創新的內功修煉
第二節全麵塑造和超前最佳化思維素質
第三節思維之感性素質進階
第四節思維之知性素質進階
第五節思維之理性素質進階
第六節大中國小的教學創新與學科創新
第七節貫通知識創新與教育創新的思想階梯
第八節打造人才創造性思維心理的三大素質平台
第七單元思維結構與功能進化論
第一節素材(經驗)構成與動力(情感)結構
第二節工具(符號知識)結構與方法(規則程式)坐標
第三節世界模型構成與解釋——預測之意識結構
第四節思維功能之進化歷程
第五節反映對象外觀、透視對象屬性、把握對象本質
第六節特徵認識、規則轉化、規律化用
第七節認知與完善主客體世界
第八節思維三級跳:實體世界符號世界一真理世界
第八單元思維觀念創新論
第一節元認知與思維觀念
第二節觀念變革與內源知識創新的關係
第三節觀念創新的意識驅動原理
第四節觀念創新的符號驅動原理
第五節觀念創新的感性驅動原理
第六節觀念創新的方法助動機制
第七節觀念創新的內外環境孵化機制
附錄一最新繪製的人類大腦皮層分區及功能新定點陣圖
附錄二人腦左右半球全息功能的最新定點陣圖
附錄三人腦初級和次級感覺皮層之空問關係示意圖
附錄四記憶與想像活動的腦定位
附錄五人腦認知的模型建構示意圖
附錄六正電子發射術所標定的人腦皮層功能映射圖
附錄七神經結構與功能快速發展及成熟期
附錄八心智發展的分級模型
附錄九大腦認知功能的哲學詮釋
附錄十人腦複雜功能及信息加工的內在路徑
附錄十一大腦複雜功能的結構定位與協同機制
附錄十二模擬意識活動的機器人示意圖
附錄十三人腦與電腦的認知特點
附錄十四人腦三個層次的機能
附錄十五思維之光
後記
精彩書摘
因此可以說,貝多芬把自己的音樂主題的含義從個人的歷時空天地擴展為文化性的共時空宇宙和理性化的逾時空理想境界。另外,他把交響曲的第三樂章由傳統的小步舞曲改換為急促活躍的諧謔曲,把變奏曲富於力度和深廣活潑地引入了交響曲中,比之海頓或莫扎特引入交響曲中的歡娛性變奏更具有戲劇性和主體性韻味。他的創作激情和構思靈感,則基於內心的意象之戀/智性情思。例如,《月光奏鳴曲》和朱麗葉?琪卻爾第小姐。1802年,貝多芬創作了這部“幻想奏鳴曲”,獻給他的第一個初戀對象,集中表達了愛情的甜美和失戀的淒愁苦痛心態。在結構上,他打破了傳統的奏鳴曲套曲的各樂章秩序,以單部的三部曲式代替奏鳴曲式、開始第一樂章,故而以慢板樂章的幻想柔夢和悲沉吟誦“先人為主”,渲染壓抑和陰暗的心弦主調氣氛。第二樂章用復三部曲式,藉助中庸的小快板節奏來展示其理想的溫夢和情緒的復甦情形,在輕快的統一性變化中孕育了堅毅樂觀的開朗性格。第三樂章為激動洶湧的奏鳴曲式快板,表達悲壯昂奮的熱情和百折不撓的意志,以連續的八分音符資作鏗鏘有力的精神自白而結束。尾聲在激情的奔涌極點戛然沉寂,造成了神奇潛烈的力量堆積和準備拼搏之效果。
在第一樂章中,主題結束時的調性處理一反常態,首先,樂段的後樂句在主調之下的大二度小調上奇特地結束,造成了b小調和弦同主調和弦的對比呼應。其次,三連音型的廣泛使用造成了夢幻般的月光如水的意境形態:流暢圓潤的波浪潺潺流動,輕靈晶澈的透明柔婉氛氤,均勻寧靜的和諧深邃境界……以波浪起伏的狀態和心潮逐浪高的上行模進精神傾向,來展示音樂形象的不平靜心緒和沉思幻想、堅毅熱情性格,獲得了“潤物細無聲”、“深處水流急”一般的深邃憧憬之神妙美感。貝多芬通過三連音之內的級進和音形之間的跳進,加之動機片段上的規律重複及適當變化,造成了一種情感和意志的強調、鞏固和有力發展之奇特效果。也可以說,三連音本身就具有一種短而強的意念性力量和長而弱的柔情幻想性心境等戲劇性對比組合、豐富變化之效果。在莫扎特或蕭邦的一些作品中,我們亦常見到這種優雅的歌唱性風格的“抒情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