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忍是一種寬廣博大的胸懷,忍是一種包容一切的氣概。忍講究的是策略,體現的是智慧。《忍學全書》將帶您漫遊“忍”的世界,讓您體味到忍的高妙。相信在掩卷之餘,您會拍案叫絕:“忍者無敵!”目錄
言之忍第一(1)病從口人,禍從口出(2)
氣之忍第二(4)
怒為紅顏,反戈一擊(5)
色之忍第三(8)
紅顏禍水,烽火亡國(10)
酒之忍第四(11)
日益驕縱,詩酒誤國(13)
聲之忍第五(15)
妖曲未終,死期已至(16)
食之忍第六(17)
專講吃喝,必遭貶斥(18)
樂之忍第七(20)
物極必反,樂極生悲(21)
權之忍第八(22)
貪戀權柄,險象環生(23)
勢之忍第九(26)
恣意弄權,朝榮夕悴(27)
貧之忍第十(29)
以苦為樂,耐得清寒(30)
富之忍第十一(32)
富而好禮,可增福遠(33)
賤之忍第十二(35)
人生貴賤,各有賦分(36)
貴之忍第十三(38)
取寵徽宗,擅作威福(39)
寵之忍第十四(41)
愈受寵幸,愈不安全(42)
辱之忍第十五(44)
受得屈辱,終得真經(45)
安之忍第十六(47)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48)
危之忍第十七(50)
臨危不亂,處之泰然(51)
忠之忍第十八(53)
事君盡忠,人臣大節(54)
孝之忍第十九(56)
掘地見母,盡棄前嫌(57)
仁之忍第二十(59)
強怒而行,克己為仁(60)
義之忍第二十一(61)
見義而為,不求回報(63)
禮之忍第二十二(65)
巧退禮物,以敬為主(66)
智之忍第二十三(67)
用謀過度,怨集禍至(68)
信之忍第二十四(70)
信守道義,退避三舍(71)
喜之忍第二十五(73)
易淺易盈,小人之腹(74)
怒之忍第二十六(75)
氣量狹小,容易致怒(77)
疾之忍第二十七(79)
諱疾忌醫,不聽規勸(80)
變之忍第二十八(82)
處變不驚,從容應對(83)
侮之忍第二十九(86)
忍辱負重,以小待大(87)
謗之忍第三十(89)
謗生於仇,亦生於忌(90)
譽之忍第三十一(92)
任人唯賢,從善如流(93)
諂之忍第三十二(95)
口蜜腹劍,用心險惡(96)
笑之忍第三十三(98)
一笑雖微,可招禍患(99)
妒之忍第三十四(100)
心地褊狹,嫉賢妒能(101)
忽之忍第三十五(103)
未雨綢繆,謹慎設防(104)
忤之忍第三十六(106)
人有不及,可以情恕(107)
仇之忍第三十七(108)
一時之忿,異日之禍(109)
爭之忍第三十八(111)
爭是不爭,不爭是爭(112)
欺之忍第三十九(114)
人心叵測,慎辨真偽(115)
淫之忍第四十(117)
不顧天理,敗壞人倫(118)
懼之忍第四十一(120)
見理既明,委心變故(121)
好之忍第四十二(123)
玩物喪志,人之通患(124)
惡之忍第四十三(125)
惡出於私,人將仇我(126)
勞之忍第四十四(128)
我獨賢勞,敢形辭色(129)
苦之忍第四十五(131)
苦盡甘來,名留青史(133)
儉之忍第四十六(135)
以儉治身,以儉治家(136)
貪之忍第四十七(138)
酌飲貪泉,不渝清操(139)
躁之忍第四十八(142)
大盛則衰,不耐則敗(144)
虐之忍第四十九(145)
暴虐待人,自取滅亡(146)
驕之忍第五十(148)
衰至便驕,謙虛為本(150)
矜之忍第五十一(151)
克驕防矜,謙恭待人(152)
侈之忍第五十二(154)
窮奢極欲,必遭大禍(155)
勇之忍第五十三(158)
無義之勇,君子為恥(159)
直之忍第五十四(160)
正直如弦,死於道邊(161)
急之忍第五十五(163)
急中生智,化險為夷(164)
死之忍第五十六(166)
苟且偷生,昧失天理(167)
生之忍第五十七(169)
所抱遠大,捨生取義(170)
滿之忍第五十八(172)
滿則招損,謙則受益(173)
快之忍第五十九(175)
快性蹈失,徐思慎微(176)
取之忍第六十(177)
取與不取,決於貪慾(178)
與之忍第六十一(180)
應補不足,不續有餘(181)
乞之忍第六十二(182)
嗟來之食,志者不受(183)
求之忍第六十三(185)
周濟他人,必得仁義(186)
失之忍第六十四(188)
得之不喜,失之不憂(189)
利害之忍第六十五(191)
見利忘害,不知迴避(192)
頑囂之忍第六十六(194)
奸詐不忠,出爾反爾(195)
不平之忍第六十七(197)
心底無私,坦然相對(198)
不滿之忍第六十八(200)
榮辱得失,一任自然(202)
聽讒之忍第六十九(203)
巧進讒言,暗中害人(204)
無益之忍第七十(206)
玩物喪志,禍國殃民(207)
苛察之忍第七十一(208)
苛政若嚴,民怨叢生(210)
屠殺之忍第七十二(211)
屠殺宗族,剪除異己(213)
禍福之忍第七十三(215)
禍福一體,如影相隨(216)
苟祿之忍第七十四(219)
竊位苟祿,君子所恥(220)
躁進之忍第七十五(223)
輕敵躁進,自絕後路(225)
特立之忍第七十六(227)
特立獨行,士之大節(229)
勇退之忍第七十七(231)
功成身退,明哲保身(232)
挫折之忍第七十八(234)
忍小謀大,終為應侯(235)
不遇之忍第七十九(238)
人必自助,方得天助(239)
才技之忍第八十(242)
露才揚己,器卑識乏(244)
小節之忍第八十一(246)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248)
隨時之忍第八十二(249)
順應形勢,以變應變(250)
背義之忍第八十三(252)
背信棄義,臭名遠揚(253)
事君之忍第八十四(256)
進納忠諫,不乏機智(257)
事師之忍第八十五(259)
事師之道,同乎事親(260)
同寅之忍第八十六(262)
同僚合作,相互尊重(263)
為士之忍第八十七(266)
禮義養量,學問充智(267)
為農之忍第八十八(269)
一分播種,一分收穫(270)
為工之忍第八十九(271)
得心應手,雖子不傳(272)
為商之忍第九十(273)
以欲從人,以財攬才(274)
父子之忍第九十一(277)
父子之情,人間至親(279)
兄弟之忍第九十二(280)
利令智昏,兄弟反目(281)
夫婦之忍第九十三(283)
正家之道,始於夫婦(284)
賓主之忍第九十四(286)
不驕不諂,以禮相交(287)
奴婢之忍第九十五(289)
高下相傾,互尊互愛(290)
交友之忍第九十六(292)
淡全甘壞,先哲所戒(293)
年少之忍第九十七(295)
不學無術,悔何及哉(296)
將帥之忍第九十八(298)
樂隨李廣,苦從不識(299)
宰相之忍第九十九(301)
肚量狹小,惹禍之源(302)
好學之忍第一百(303)
立身百行,以學為基(304)
前言
忍是修身養性的先務,忍是平安做官的坦途,忍是眾生和諧的樣品,忍是顯身揚名的津梁,忍是生財治富的妙門,忍是成就大業的利器。精彩書摘
怒為紅顏,反戈一擊人在發怒時,如果不壓抑忍耐,而是由著性子妄自行事,必招致殺戮之刑,還要拖累自己的親人。所以朱熹說:“知道一時的怒氣很微小,而禍患延及他的親人才是大事,於是就可以辨清糊塗而抑制住怒氣了。”“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故事說的不就是這個道理嗎?
崇禎十六年,正當屢有戰功的吳三桂與愛妾陳圓圓如膠似漆之際,崇禎帝的聖旨到:吳三桂迅速出關。兩個有情人只好灑淚告別。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率農民軍進入北京,他的手下劉宗敏便捕捉和拷打吳襄,除了追討錢財,還勒令其交出陳圓圓。農民軍嚴重傷害了吳三桂一家的切身利益,他當然不能置若罔聞。他出身行伍,是在同清(後金)的戰爭中成長起來的一員驍將,年歲正輕,血氣剛烈,在愛妾遭人凌辱的情況下,他怎能忍住心中的怒火?想到國讎家恨,吳三桂再也按捺不住對農民軍的極端仇恨。他懷著滿腔憤怒,於四月四日突然返至山海關,向唐通部發動襲擊。唐通受李自成指使,曾給吳三桂寫過招降信。雖然沒有得到吳三桂明確的回答,他也沒料到吳三桂會中途變卦,所以唐通毫無防備,倉促迎戰,被吳軍殺得人馬幾盡。山海關重新被吳軍占領。
四月二十日,李自成兵臨山海關,雙方進行了一些零星的戰鬥。
吳三桂處境十分危急,他見多爾袞遲遲不出兵,決定親自出關謁見多爾袞。二十一日,這兩位同年所生的當世梟雄相會於歡喜嶺上的威遠台。兩人立誓為盟,達成了借兵的協定。四月二十二日,清軍入關,山海關戰役全面打響。真是兵敗如山倒,李自成山海關一敗,被清、吳聯軍一直追至永平才稍微穩住陣腳。隨即農民軍政府尚書張若麒前往吳三桂營中請和。
雙方盟誓之後,吳三桂撤退了包圍永平的軍隊。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率兵回京。
四月二十七日,吳三桂傳帖京師,聲稱義兵不日進城,凡大明臣民為先帝服喪,整肅迎候東宮。北京城內一時人心思變。為此,李自成急令劉宗敏、李過、李岩等統兵出城,布陣以防吳軍。劉宗敏軍在北京城下連兵十八營與吳軍交戰,被吳三桂連拔八營,劉宗敏負傷敗回。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匆忙舉行登基大典,殺吳三桂全家三十餘口後西撤。
全家被戮,吳三桂悲痛欲絕,泣不成聲,舉哀兵窮追不捨,在西山、定州兩敗李自成農民軍。
定州之戰後,吳三桂立即停止追擊李自成,班師回京,準備扶立太子即位。
五月一日,吳三桂在回師途中,傳諭軍民準備迎接太子入繼大位。檄文至京,明朝遺老們彈冠相慶,為復辟大明而忙活起來。就在同一天,吳三桂行至梅河時,接到多爾袞傳來的檄文,要求他繼續西追李自成。
吳三桂一直擔心而又不敢深思的事情終於發生了——多爾袞準備背棄山海關之盟。
現在已經無可奈何了。經山海關一戰,吳軍消耗過大,五萬之眾僅剩二萬,多爾袞雖然撥給他一萬精銳八旗兵,但那是為了控制他。清軍入關時已有十四萬之眾,加上後來陸續入關的,其兵力已超過關寧軍十倍,甚至幾十倍。要想以微弱兵力驅逐清軍,重建明室,那無異於用雞蛋碰石頭。
同時,追擊李白成既是引清兵入關的初衷,又是報舊恨新仇的舉措,是不得不為的,加上他得知圓圓並未被殺,派人在北京城內也沒有找到,或許尚在李自成軍中。種種因素促成了吳三桂決定暫時與清軍妥協,引兵西追李自成。
吳三桂滿含憂慮與傷感率兵緩緩西進,五月底行至降州,準備在此休整部隊與調節心境。不料,此時北京傳來訊息,部將胡國柱找到了陳圓圓。這真是喜從天降,吳三桂一掃心中的陰鬱,喜不自禁地等待陳圓圓的到來。
六月五日,在降州南洋河畔吳三桂的軍營里,舉行了隆重、熱烈的軍中婚禮。蒼茫的暮色中傳來隆隆禮炮聲,這是吳三桂一生中聽到的最美妙的炮聲。
吳三桂在降州一住就是三個月,整日與圓圓暢飲聚首,百事不問,駐兵不進。這可急壞了部將楊坤、夏國相等人。他們覺得如此下去,勢必引起清廷的懷疑,便提醒吳三桂,商議長久之計。吳三桂新婚之過,自忖是考慮大事的時候了,便聚集部下一起商量,是繼續追剿李自成,還是班師回京。大多數人主張率師回京,不能再打下去了,要保存實力,以觀清廷動靜。此時,多爾袞已派人去迎接順治遷都了,一旦清朝定鼎北京,吳三桂引狼入室,必將成為千古罪人。
多爾袞在北京聽說吳三桂久駐山西,且有回北京的動議,大為驚恐。吳三桂目前已是天下眾望所歸的英雄,只要他振臂一呼,必將應者雲集,切不可等閒視之。多爾袞急忙一面令阿濟格等加強控制監視,使其不敢輕舉妄動,一面賜封吳三桂為平西王,並派洪承疇奉旨攜冠服金帛,前去犒勞吳軍。
後來,吳三桂為顧及身家性命及部將利益,終於投降了清朝。
順治二年閏六月,李自成農民軍主力部隊被徹底擊敗,李白成死於湖北九宮山。訊息傳人北京後,多爾袞認為心腹大患已除,逐下令各征剿大軍班師回朝。天下初定之後,多爾袞對吳三桂的去留頗費心思。經過再三考慮,一方面晉封吳三桂為平西親王,以示籠絡;一方面令吳三桂率其所部離開京師,出鎮錦州,部將分屯於錦州、寧遠、中右、中後、中前等地。
在多爾袞的眼中,吳三桂至今仍未真心歸降,會不會起兵抗清實在難說,只能把這樣的危險人物逐出關外,以束縛吳三桂的舉動。
吳三桂一生從成到敗,軌跡複雜。但關鍵的一點是他為紅顏而怒,失去了理智,失去了分辨力,所以反戈一擊,儘管暫時得到了些許利益,但又產生了新的問題,不得不去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人生抉擇。實際上,吳三桂因衝動而做出的決定,使其走上了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