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之歌》

《德意志之歌》

《德意志之歌》是德國國歌。現行的德國國歌是《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由聯邦總理科爾和聯邦總統馮·魏茨澤克在1991年8月19日及23日的換函中確認,並在1991年8月27日的聯邦政府新聞信息局89/1991號公告中公布。)

基本信息

歌詞

國歌簡譜國歌簡譜

中文大意:
統一、正義和自由,
為了德意志祖國;
讓我們一起為之努力,
兄弟般以心靈和雙手
統一、正義和自由,
是幸福的保證:
興盛吧,在這幸福的輝煌之中,
興盛吧,德意志祖國!

發展歷史

直到俾斯麥在1871年建立帝國時,“德國,德國高於一切”才真正在民間廣為流傳。不過,這還不足以使它成為國歌。此時,“守衛萊茵河”這首歌被“讚美勝者桂冠下的你,祖國的統領!”所替代。此外,批評第一段歌詞太過分的人在那個年代就為數不少,因為馬斯河(德語為Maas,法語為Meuse默茲河)在那時已主要流經法國和比利時。埃馳河(德語為Etsch,義大利語為Adige阿迪傑河)則主要流經義大利。貝爾特海峽屬於丹麥,梅梅爾如今是立陶宛境內的一條河。
1890年,當黑爾戈蘭島為交換非洲的桑給巴爾島而重歸德國時,“德意志之歌”第一次正式使用。
1922年8月11日,在“德意志人之歌”誕生整整81年之後,第一個由社會民主黨領導的政府將它升格為國歌。不過當時並沒有使用國歌這個詞。帝國總統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在一個慶典祝辭中作了如下解釋∶“統一、正義和自由!詩人歌詞里的這個三和弦表達了在內部分裂和鎮壓時期所有德意志人的心聲。願它現在仍然伴隨著我們,走上爭取一個更美好的未來的艱難道路……”在魏瑪共和國時期一段不長的時間裡,
這首歌甚至有過第四段,但很快就又被忘記了。
這一切恰恰使社會民主黨人為希特勒提供了國歌、包括以後被嚴重歪曲的第一段歌詞,就好像是歷史苦澀的嘲弄一般。在接掌權力僅僅幾周之後,納粹政權的領導就將這首歌與衝鋒隊的一首戰歌攪和在了一起。自此以後,正式規定在唱完“德意志之歌”的第一段之後(其它兩段被禁),接著唱“霍斯特·威塞爾之歌”。
帝國覆滅之後,“德意志之歌”也屬被禁之列。盟國規定,唱這首歌要受到處罰。1948年,當德國帝國黨在沃爾夫斯堡遊行時,首次非法唱起了這首歌。看來,如同第一個共和國總統特奧多爾·霍伊斯後來承認的那樣,政治家和占領者們都低估了德國人在這個問題上的執著。因此在共和國成立後不久,幾個黨派的議員們就提出議案,要求將所有三段歌詞定為國歌。
但是霍伊斯則主張用一首新的國歌展示民主的新開端。他先是在1950年8月用歌曲“我已將自己奉獻出去”替代了“德意志之歌”。同時他請詩人魯道夫·亞歷山大·施洛德和作曲家卡爾·奧爾夫為德國人譜寫一首新的國歌。因為奧爾夫的回絕,由海爾曼·羅伊特接替創作了新國歌“信仰之國,德意志人之國”。1950年元旦,這首歌首次公開亮相,但並沒有在民眾之間引起反響,沒能打動人心。不僅如此,1951年秋季進行的一次民意調查中,近四分之三的西德人贊成保留“德意志之歌”。而贊成的人當中有近三分之一呼籲,以後不再唱第一段,而唱第三段。不過,當時戰勝國對整個“德意志之歌”的禁令仍然是有效的。
對此,聯邦總理康拉德·阿登納在當年四月有過親身體會。當時他在議會表態性地唱起舊國歌,而此舉立刻造成了政治轟動。因為深受感動而跟著唱起來的大多數議員們一直唱到了第三段。在場的戰勝國高級專員們感到又驚又惱。對於其他的民族來說,這個曲調太多地摻雜了納粹分子們的種族狂妄和對世界霸權的欲望。1951年初,在一個慶祝他75歲生日的活動中,阿登納試圖動員站在波恩市政廳外台階上的人們和他一起唱第三段。小樂隊並沒順遂他的意願,老國歌畢竟沒有列在節目之中。但總理最終還是達到了他的目的。1951年10月在卡爾斯魯厄召開的基民盟大會一致決定,請求聯邦總統霍伊斯取消對“德意志之歌”的禁令。至少應當允許第三段就此重新與德國的傳統連線起來。此後不久,阿登納在政府公告中提請大家注意,沒有其它任何一首歌能如此植根於德國人民心中。
五月份,在和豪伊斯的一次換函之後,他的意見得以貫徹:霍夫曼·馮·法勒斯雷本所作的第三段在國事場合重新得以採用。但是,是僅僅第三段被重新提升為國歌,還是整首“德意志之歌”,法學家們至今已爭論了38年仍無結果。直到1990年3月,聯邦憲法法院的法官們才決定,只有第三段“在刑法中受到保護”。
但是一部有關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國歌的正式法律卻至今仍不存在。
在1991年11月,當時的聯邦總統理察·馮·魏茨澤克也僅是仿照40年前豪伊斯和阿登納的歷史性通信,在與科爾總理的換函中共同同意宣布將“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也作為統一後的德國的國歌。

創作背景

詞作家奧古斯特·海因利希·霍夫曼·馮·法勒斯雷本(1798-1874)曾經是文學教授。後來,作為激進的民主主義者和所謂“自由思想派”(德國自由主義的先驅運動)的成員,特別是因為他在那些“非政治詩歌”中發表的言論,1842年他失去了位於布雷斯勞市的西里西亞地區弗里德里希·威廉士大學的文學與語言學教授職位。1841年8月,他在那時屬於英國的黑爾戈蘭島上度暑假時,創作了“德意志人之歌”。稍後,這首歌就於9月4日由漢堡的弗里德里希·卡姆佩出版社首次出版發行。曲調則借用了約瑟夫·海頓的“上帝保佑吾皇弗朗茨,我們善良的皇帝弗朗茨!”從這個角度來看,德國國歌也因其曲調而來源於對君主的頌歌。海頓(1732-1809)是在1796年創作的這首曲子。1797年2月12日,在奧地利君主弗朗茨二世慶祝生日時,這首歌作為“皇帝頌”第一次公演。
後來,海頓將“皇帝頌”的旋律在弦樂四重奏第76,3號作品中的第二樂章(變奏章)里作了進一步加工。這個弦樂四重奏則根據這個旋律以“皇帝四重奏”知名。
霍夫曼·馮·法勒斯雷本的歌詞所指的,是當時對德意志民族統一的願望。不過這個願望僅是夢想而已。因為主要使用德語的地區,在1815年以後是由39個單獨的國家(一個帝國、五個王國、一個選帝侯國、七個大公國、十個公國、十一個侯國和五個不屬於帝國或王國的城市)構成的。它們在維也納會議上共同組成了德意志邦聯。沒有共同的國家元首,沒有統一的行政和立法,沒有統一的經濟和關稅,也沒有統一的軍隊。因此,特別是持批判態度的知識分子公開要求克服小邦分裂主義和公爵君王式統治,建立一個德意志的民族國家。
1841年10月5日,在漢堡舉行的一次火炬遊行中,這首歌第一次公開唱響。

相關信息

國歌是莊嚴的頌歌。在以前,至少是在18世紀國歌最初開始流行的時候,國歌主要被用來頌揚執政的君主。後來,大部分至今仍在使用的國歌是作為革命起義或者國家獨立戰爭的產物確立下來的,如法國波蘭美國。與此相應,對於這些國家的人民來說,國歌一直保持著很大的象徵力。所以這些廣為流傳的慶典歌曲至今代表著持續的和自信的民族傳統。
而上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德國面對的卻是另外一種情形,因此1949年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沒有對國歌加以確定。在那之前一直使用的是《德意志之歌》。其中部分歌詞如對“高於一切的德國”的呼喚—特別是從馬斯河到梅梅爾、從埃馳河到貝爾特海峽—已不再適用於德國國歌,雖然這部分歌詞在歌曲形成時有完全不同的意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