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的歷史觀》

《德國的歷史觀》

《德國的歷史觀》是由作者格奧爾格·G.伊格爾斯著作、譯林出版社於2006年出版的書籍。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00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第1版(2006年2月1日)
叢書名:人文與社會譯叢
平裝:464頁
開本:32開
ISBN:7544700097
條形碼:9787544700092
商品尺寸:20.3x14x1.8cm
商品重量:440g
ASIN:B00114C6QU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對十九世紀到當代的德國歷史觀和德國民族史學思想傳統的討論,追溯了德國自由主義的悲劇性歷史,考察了使德國民族主義的反民主特徵得以合法化的歷史觀。當現代歷史研究十九世紀首先在德國大學中被職業化的時候,對歷史的濃厚興趣與正在上升的民族主義联系在一起,因此,德國的歷史研究絕非如德國歷史學家們聲稱的那樣科學和客觀,而是受到了對德國民族性認同的深刻影響,這種“歷史主義”雖不能說直接導向了納粹主義,但在很重要的方面為1933年德國徹底拋棄民主制度和確立權威主義的恐怖統治掃清了道路。

編輯推薦

德國歷史思想的最根本貢獻,亦即對史料的批判性分析的強調,與一種試圖將特定政治和社會現狀合法化的、遠非客觀的“歷史主義”結合在一起,這種“歷史主義”雖不能說直接導向了納粹主義,但在很重要的方面為1933年德國徹底拋棄民主制度和確立權威主義的恐怖統治掃清了道路。儘管德國歷史學家和社會思想家拒絕古典進步觀念,但是在一個文化抑鬱已在西方國家的自由思想家中日益明顯的時代里,他們對於現代世界的未來仍然明顯優質樂觀態度……

作者簡介

作者:(美)格奧爾格·G.伊格爾斯
格奧爾格·G.伊格爾斯(1926—)史學家和史學理論領域著名德裔學者,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教授,著有《對權威的崇拜:聖西門的政治哲學》(1958)、《德國的歷史觀》(1968)、((歐洲史學的新方向》(1975)、《哥廷根大學,1760一1800;及歷史研究的轉變》(1980)、(《20世紀的歷史學:國際視、野中的批判性概述》(1993)等。

目錄

中文版前言
修汀版序
初版序
第一章導論
第二章德國歷史主義的起源
第三章德國歷史主義的理論基礎(一):威廉·馮·洪堡·
第四章德國歷史主義的理論基礎(二):利奧波德·馮·蘭克
第五章歷史樂觀主義的頂峰:“普魯士學派
第六章“歷史主義的危機”(一):哲學批判:柯亨、狄爾泰、文德爾班、李凱爾特、韋伯
第七章“歷史主義的危機”(二):恩斯特·特勒爾奇和弗里德里希·梅尼克
第八章德國歷史“觀念”的衰落
第九章尾聲:最近十五年
推薦閱讀材料
索引
文摘

書摘

由於相信歷史進程是有意義的,因此從威廉·馮·洪堡到將近一一個世紀之後的弗里德里希·梅尼克都願意把國家看作是一種倫理制度,從長遠來說它的利益是與自由和道德協調一致的。但是一旦有關社會存在的神聖目的信仰隨著19世紀思想的日漸世俗化和自然主義的勝利而衰落,那么權力和道德協調一致的歷史主義信念的哲學基礎就失去了可信度。19世紀末、20世紀初由漢斯·凱爾森為代表的自由主義法哲學家所提出的“法治國家”的概念,與古典自由主義的政府觀——例如由約翰·洛克提出的通過“已制訂和頒布的法律”進行統治的思想——有著本質區別。對漢斯·凱爾森這樣的法律實證主義者來說,重要的是國家遵循已制訂的法律並承認私人生活領域,但是法律內容的公正或是不公正的問題則變得不重要了。正如霍洛維爾教授所指出的,古典的整體自由主義(integralliberalism)主張國家存在“是
為了保持人的尊嚴和個體自治,實現作為人的個體所固有的那些價值”。對於19世紀末支持“法治國家”的德國人來說,“制訂法律的程式和方式代替公正成為法律的標準”。由此對國家權力的道德限制就被取消了。儘管絕大多數歷史學家仍然忠於19世紀的唯心主義遺產,但是特萊奇克有關國家純然 就是權力的坦率主張,以及隨後被梅尼克稱為“強力生物學倫理”的各種表述,在某種意義上都是歷史主義的理論前提的合理結果。

歷史主義為自己對歷史事實的開放程度而引以自傲。對它的擁護者來說 ,古典的德國史學傳統的強大力量在於它完全不受意識形態影響。梅尼克認為德國歷史主義代表了理解人類事務的最高點,因為它使得歷史思想不受規範性的概念的束縛。相反,它試圖理解具有鮮活個性的歷史事實,而不是將其強行納入觀念的束縛之中。不過,作為一種歷史理論,德國歷史主義擁有意識形態的很多特點。民族傳統的德國歷史學家並不尋求對每一歷史情況都從內部加以理解,通常也犯了他們所指責的西方歷史學家所犯的過錯:將概念或是規範強加於歷史事實之上、歷史學家從反映其個性和身處其中寫作的社會與文化背景的印跡的立場出發研究歷史,這可能是不可避免的。使德國歷史主義與眾不同的是這一立場的僵硬,以及這些歷史學家拒絕用歷史的觀點看待他們的有時間限制的政治、社會觀念和規範但是在更狹隘的政治意義上,歷史主義在很多方面還是像一個意識形態那樣運轉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