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瘟疫論》

《廣瘟疫論》,成書於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作者戴天章,是一部說理透徹,簡明清晰,易學易記的溫病學著作,可供廣大中醫藥院校師生、自學者及臨床醫師學習參考之用。2009年9月1日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廣瘟疫論》廣瘟疫論

書名:《廣瘟疫論》
又名:《廣溫熱論》
作者:戴天章
朝代:清代
類型:溫病著作。

主要內容

戴天章,字麟郊,號北山,上元(今江蘇江寧)人,清代名醫。他對吳又可的《溫疫論》十分推崇。他在1722年撰成的《廣瘟疫論》,從氣、色、舌、神、脈幾方面,論述了瘟疫與傷寒的不同。此後《廣瘟疫論》多次被人翻刻。

撰寫過程

《廣瘟疫論》《廣瘟疫論》

《廣瘟疫論》 (《廣溫疫論》)溫病著作。四卷,附方一卷,清·戴天章約撰於1722年。戴氏取《溫病論》予以增訂、刪改,辨明溫疫與傷寒之異,尤其重視早期症候的鑑別。卷一辨析氣、色、脈、舌、神,辨時疫與風寒在病因、受病、傳經、兼症等方面的不同;卷二列表症候32條;卷三列里證症候41條;卷四敘述汗、下、清、和,補等治法,並辨別由於溫熱余邪未盡所引起的種種後遺症等。所附《佛崖驗方》一卷,共收載治療溫熱病方84首。本書後經乾隆年間鄭奠一改名《瘟疫明辨》,內容並無改動;1878年陸懋修又將《廣溫疫論》加以刪訂補充,改名《廣溫熱論》。清末何廉臣在《廣溫熱論》基礎上參考前人著作,綜合印證,內容又有所補訂,並將原書並為二卷,書名《重訂廣溫熱論》,1949年後有人民衛生出版社排印本。

書籍評價

《廣瘟疫論》成書於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作者戴天章。該書在吳又可《溫疫論》的基礎上增訂刪改,辨析瘟疫與傷寒之異,特別是在二者早期證候的鑑別、病因、受病、傳經、兼證等方面做了細緻的區分,並分別論述二者的表里證候,總結汗、下、清、和、補五種治法,於卷尾附載溫熱病方84首,是一部說理透徹,簡明清晰,易學易記的溫病學著作,可供廣大中醫藥院校師生、自學者及臨床醫師學習參考之用。

作者簡介

戴天章(又名:戴麟郊),乾隆(1736-1795) 清代醫家。字麟郊,號北山,江蘇上元縣人。初習儒,精讀諸子百家,于格物致知之學,亦無不涉獵,天文、歷算,悉皆探索,尤精研醫理,活人頗眾,醫德高尚。其所著《廣瘟疫論》,又名《廣溫熱論》,並有《佛崖驗方》等,現有刊本行世。另撰《咳論注》、 《瘧論注》等,未見行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