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槍聲》於1959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講述的是抗日戰爭初期,國民黨軍隊不戰自退,使日寇很快占領了冀南地區。日寇與當地反動勢力相勾結,欺壓人民,殘害百姓,施用各種手段,妄圖撲滅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鬥爭烈火。面對殘酷鬥爭現實,共產黨領導冀南人民,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與敵人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在鬥爭中不斷壯大發展自己的隊伍,並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作者介紹
李曉明,原名李鴻升。河北省棗強縣程楊村人,生於1920年12月。1938年參加了革命工作,並在同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區委書記、縣委書記、縣游擊大隊政治委員、分區青年救國會主任、青年營營長、旅宣教科長等等。建國以後,先後任武漢市委黨校副校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湖北省文化局局長、中央宣傳部文化藝術局局長等職,從1956年起,開始進行業餘文藝創作。1959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長篇代表作《平原槍聲》(與韓安慶合作),小說出版後,受到讀者的歡迎與喜愛,60年代,該小說幾乎家喻戶曉。1978年,給他修訂後,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再版了《平原槍聲》。1959年,李曉明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65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又一部長篇小說《破曉記》,是描寫解放戰爭期間,游擊隊戰鬥生活的。1973年,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中篇小說《追窮寇》, 反映了1950年新區的剿匪鬥爭。
韓安慶(1932-1967),1948年參加革命工作,曾在武漢市總工會、中共武昌區委等單位工作。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破曉記》(合作),短篇小說《老青年》、《送行》等。
版權資訊
作 者: 李曉明,韓安慶 著
出 版 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5-1-1
字 數: 390000
頁 數: 494
開 本: 32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020048946
包 裝: 平裝
定價:¥25.00
簡介
《平原槍聲》是李曉明和韓安慶的合著,1959年作家出版社初版,也屬於“紅色經典”了。52克凸版紙,跟同時代出版的圖書一樣,紙張有些糙,泛黑,但柔韌性並不差。
那時候的封面用紙一律是60克膠版,在設計方面少有的素雅:上方是明黃底色,手寫書名,下方一叢樹林,兩三人影,四五茅屋,這樣的構圖在抗戰題材的作品中是不多見的。
那個時代流行著高爾基的一句話:最難的是開始,就是第一句話,如同在音樂上一樣,全曲的音調都是它給予的……《平原槍聲》的作者顯然受了這一觀念的影響,所以使用了一個懸念性開頭:老槐樹上吊著一個人。寫完這句話之後,暫且不說吊著的這人是誰,筆頭一轉,卻說起:這老槐樹長在肖家鎮的南街口,誰也說不上有多少年代了。這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小說的“岔法”,這樣的寫作技巧在這部書中比比皆是。
小說以冀中地區的抗日鬥爭為故事背景,塑造了馬英這么一個民族英雄形象,與其他抗戰題材的小說不同的是,《平原槍聲》更多的筆墨用在我黨聯合各方力量,組成抗日統一戰線。這本書給我們記憶深刻的除了馬英之外,還有一些反面人物,比如楊百順,那時候叫楊百順這個外號的人非常之多,當然是貶義的。
書中的馬英的真實原型正是李曉明自己,他原來就是縣大隊的隊長,在衡水一帶打游擊。
小說中,有一個大財主大漢奸蘇金榮,她的十七歲的女兒蘇建梅雖三言兩語的描寫,卻如水墨點染成功地勾勒出一個背叛自己家庭的女性革命者的形象,頭髮剪得短短的,腰裡扎一條寬寬的皮帶,鮮活亦新穎。《平原槍聲》幾乎影響了一代人,那時候不知道這本書的青年人怕是很少很少。現在提起來,也是記憶猶新,最近又被改編成電視劇上映,但不敢看,怕玷污了自己美好的印象,這樣的體驗實在太多了。
內容概要
抗戰爆發了。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冀甫平原上,地主大戶組建的會道門互相械鬥,散兵游勇組織民軍,草頭王自封司令,而老百姓則人心惶惶。共產黨員馬英回到了家鄉肖家鎮。一進鎮,就見樹上吊著一人,這人是白吉會的陳寶義,他被紅槍會的王二虎捉來,此時,王二虎就想殺死陳寶義。馬英見狀,立即上前制止,他讓眾人傾聽北邊傳來的隆隆炮聲。“戰火已燒到家門口了,我們在乾什麼?互相殘殺,殺自己的同胞,這不是給日本鬼子幫忙嗎……”馬英趁機向民眾宣傳共產黨的抗日主張,駁斥了無賴楊百順對共產黨的誣衊。在場民眾心服口服。不過,要放人須會長蘇金榮同意,馬英去找蘇金榮。馬、蘇兩家曾是仇人,蘇金榮強姦過馬英的姐姐並害死了馬英的父親。為了抗日大業,馬英去與蘇金榮打交道,並迫使蘇金榮放掉了陳寶義。自古會會長王金蘭想與蘇金榮和好,在民軍頭目劉中正那兒相見。王金蘭表示要幹掉馬英,蘇金榮才轉怒為喜。當夜,一個姑娘匆匆趕到馬家報信,她正是蘇金榮的侄女蘇建梅。由於建梅及時報信,馬英才免遭王金蘭的毒手。日本人越打越近了,馬英加緊組建抗日力量,老孟、建梅全參加了抗日工作,向民眾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建梅的哥哥建才也想參加抗日,他先投了劉中正的民軍,可是,他又失望地離去了。因為民軍四處橫行,搶掠百姓財物,官兵全是大菸鬼,比土匪都不如。蘇建才在妹妹動員下,找到馬英參加了游擊隊。
小說通過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和迂迴曲折的故事情節,真實地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冀南人民怎樣在極端惡劣的條件下戰勝了敵人的“鐵壁合圍”等種種毒計,不斷發展,壯大自己的隊伍,並終至取得最後勝利;反映了中國人民的優秀兒女怎樣地在和陰險毒辣的日寇、漢奸進行著艱苦的鬥爭,並在這鬥爭的烈火中經受著嚴峻的鍛鍊和考驗。
作品鑑賞
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是共產黨人涎身而出,發動民眾,組織民眾,在敵後開展武裝鬥爭,並使人民武裝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不會打仗到善於打仗,從零敲碎打到與日寇正面交鋒,打大仗硬仗,直至最終消滅敵人,驅走入侵者,實現民族解放,這便是該書所表現的思想。為了更好地表現這一思想,小說中塑造了馬英這一形象。作為共產黨人,他身負重任,在日寇鐵蹄即將踏上故土之際,他回到家鄉,白手起家,發動民眾,武裝民眾,準備在敵後開展鬥爭。而這個時候,又有國民黨軍隊的節節敗退,又有地主和流氓散兵打著抗日旗號組建的武裝,他們置民族生死而不顧,趁機勒索掠奪民眾。只有共產黨,才一心一意為爭取抗戰勝利而鬥爭。當日寇蹂躪著馬英家鄉的時候,那些地主武裝和流氓武裝搖身一變,又成了侵略者的幫凶。與此同時,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也開始了長期的艱苦卓絕的反侵略鬥爭。從游擊隊誕生時起,直到發展壯大,經歷了多少艱難曲折?
從十餘個人,三兩條槍,直到發展至上百人,從敵人手中奪取了機槍小炮,這其中又湧現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作為抗日武裝的領導人,馬英也在戰火中成長起來,成為有勇有謀的指揮員。他時刻記著自己身負的重任,為民族大業,他可以置家仇不顧,與仇人蘇金榮談判。在被敵人抓入壯丁訓練所後,他依然不忘發動民眾,為日後的鬥爭創造條件,發展抗日積極分子。在游擊隊里,他時刻以共產黨員的應有表現,影響並帶動戰士們。在與敵人進行戰鬥的時候,他又格外勇敢與機智,有了這樣的指揮員,抗日隊伍才能不斷成長壯大,最後,使侵略者葬身於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面臨生死考驗時,他沉著冷靜勇敢頑強。面對挫折,他滿懷信心,毫不氣餒。
面對戰友犧牲,他化悲痛為力量,加倍向敵人討還血債。於是,他領導的縣大隊,便奪取了一個又一個勝利,而且,一次勝利比一次勝利大,一次勝利比一次勝利更鼓舞人心。在反侵略戰爭中,我黨領導的抗日隊伍經受住了戰鬥考驗,無數祖國兒女為贏得民族自由而血灑疆場。他們有的犧牲在抗戰最艱苦的時刻,如政委杜平;有的被俘之後至死不變節,表現了中華民族英雄氣概,如女幹部蘇建梅;也有的在勝利前夕死在戰鬥中,如老孟。他們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在這支隊伍中,更有無數鬥士在炮火中成長起來,成為抗日精英。如王二虎、趙振江、鄭敬之等人。他們有的由普通農民,最終成為抗日幹部,有的則在敵偽內部,每天與魔鬼打交道,為抗戰勝利而工作。
其中王二虎勇猛豪爽,對敵人有刻骨仇恨,在戰鬥中出生入死,面不改色,他是一個鐵打的硬漢,然而,卻有幾分魯莽。而趙振江,有一身好本事,槍法百發百中,武藝高強,並且他沉著冷靜,智勇兼備,是抗日隊伍中難得的人才。鄭敬之則沉穩老練,他每天都面臨著危險,稍一疏忽,就有可能犧牲,然而,憑著他的機智,卻能一次次化險為夷,他同樣為抗日的勝利,做出了貢獻。當然,抗日隊伍離不開人民民眾的支持,小說的作者並沒忘記這一點。
常雲秀父女、侯老奎等人,都對抗日做出了貢獻,有的還為抗戰勝利獻出了生命。與這些抗日英雄相比,那些侵略者,還有那些漢奸走狗的無恥嘴臉卻暴露無遺。中村的兇惡與狡詐,蘇金榮陰險,劉中正的無恥,楊百順的可惡,都令人痛恨不已。
特別是漢奸們,他們為虎做倀,殺害自己同胞,甚至連老婆都送給了日本人。當然,他們最終逃脫不了人民的懲罰。《平原槍聲》在寫作方法上通俗易懂,沒有太多的心理描寫,依傳統手法,情節呈單線發展,語言也比較大眾化。
編輯推薦
新中國成立至一九六六年,是中國長篇小說創作出版的一個高潮期。十餘年間,有大批作品問世,其中數十部影響廣泛,極一時之盛。這些作品堅持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創和原則,以滿腔熱忱和質樸的表現方法,謳歌了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及社會主義建設等不同歷史時期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奮鬥歷程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代表了那一時期中國長篇小說創作的最高成就,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們以特有的魅力,影響了幾代讀者,經歷了時間的淘洗,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