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禪二十四式》
作者:柯雲路
出版:上海世界書局
序
一
我從學生時代就喜歡探究如何提高學習與工作的效率。
上世紀六十年代還在北京一0一中讀高中時,我僅用了一點點時間就對付了高中課程,數理化各科成績都在年級前幾名;文科則更輕鬆些,還擔任著校刊《圓明園文藝》的主編。又用了不多的時間自學了大學文、理科的主要課程。我當時的志向是當哲學家,而哲學在那個年代的定義是“對全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成果的最高總結”。因此,我用最大的一塊時間與精力讀了大量世界思想史上的名著,包括較難讀懂的黑格爾的《小邏輯》、馬克思的《資本論》之類。為了提高閱讀效率,我還自創速記符號,用各種方式訓練記憶能力。一本教科書我要求自己幾天就要自學完,並且能夠應付考試。而一本理論著作,我要求自己看一遍就能搞懂、記憶並能發揮講授。
後來上山下鄉走上社會,我又不斷探索提高自己的學習工作效率,研讀了更廣泛的哲學、社會科學著作,在此過程中總結了一整套效率方法。直到1980年開始寫小說,這些效率方法便更多地套用到了寫作上。
而危機與時機也就在那時出現了。
那些年我處在一邊寫小說一邊還在研讀各學科學問的“效率追求”中,工作強度大,精神緊張,人變得容易焦躁,腸胃也常感不適。若那種情況發展下去,大概很難長時間堅持。幸運的是,由於機緣適合,我在關鍵的八十年代(對於我來講,八十年代很關鍵)悟到了禪。那最初的頓悟給我帶來的欣喜真可謂難以言表。禪絕非口頭上說說的風雅,也絕非讀兩個公案故事有點意境薰陶,而是身心由內到外的徹底變化,整個世界在你眼中判若兩樣了。
說換了一個人也並不誇張。
當人一味追索成功與效率時,一定時間內似乎得到發展,但終究可能陷入危機。而禪的領悟會在一個更高層面給你智慧,使你獲得生命的解放。從那以後我由一個多少年高度“用心做事”追求效率的人變成一個越來越“無心而為”的人。那年代,作家見面常彼此相問:“一天能寫多少字?”出版社也十分關注作家們的創作進度,我卻從此進入(不是嘴上說說)每日不計字數、基本不想進度的“不講效率”的狀態。
正是這種“無心”的狀態,我反而比過去寫得更多更好更輕鬆了。
至今近三十年的創作中,我出版了二十部長篇小說,三十來部有關人類學、心理學、歷史、教育等方面的理論著作,其中不少是六七十萬字的大部頭。我還每日照常看書研究東西方文化。沒有禪悟,大概早就成為焦慮症患者。有了禪悟,越工作越自在。
二
禪有一句話很經典:“無心是道”。
無心狀態即禪,即徹悟,即解脫。
那么,禪的無心做何理解,禪究竟是什麼?是否如有人說的那樣“像古代禪僧躲到山裡與世無爭,圖個自在”就了事了呢?
且不說放此話之人空口說說躲不到山裡去,即便真的如此,莫非躲進深山老林就能灑脫自在嗎?
過去禪僧躲進山里,也並非終日兀兀枯坐。
一個禪寺里少則百人多則千人,都在忙碌勞作。除了方丈、首座、監院這樣一些擔任領導的和尚,分管庫房有庫頭,管水有水頭,管火有火頭,管菜有菜頭,管浴室有浴頭,整個是勞動生產的大集體,一敲鐘都扛鋤下地。中國禪宗史上著名的百丈和尚到了高齡,還每日下地鋤禾,“作務執勞,必先於眾”。別人藏起鋤頭讓他休息,他便不吃飯,此謂“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看來,真正的快樂自在,不是不勞作,而是很勤勞的勞作。
這裡含著人生的真諦。
有人問一位禪師如何修禪。
禪師回答飢了吃飯困了睡覺。
問者驚訝:莫非別人不吃飯睡覺?
禪師說:那些人吃飯時“千般計較”,睡覺時“百般須索”。
那么,禪的奧妙是什麼呢?
困了睡覺、飢了吃飯本來是很自然很單純的事情,但這很自然很單純的事情卻被世人平添了許多擰巴。譬如你很少能單單純純、高高興興地吃飯,你在飯桌上應酬著上級、客戶或朋友,還得絞盡腦汁地應對各方關係,或許還要賠著不能掛斷的笑臉。即使獨自吃飯,也會思前想後地考慮著單位的事,家裡的事,各種煩心之事。結果你就吃了一頓“千般計較”的飯,多了很多與吃飯無關的累。
千萬不要以為這只是一個說說而已的比喻,這裡含著禪的本質。
同樣是吃飯,為什麼你可能很累而小孩子自顧自吃喝玩耍能自得其樂呢?
因為小孩子“無心”,你“有心”。你不是單純吃飯。你有“額外支出”。
這樣一想,就會發現我們每日的幾乎所有活動都太不“單純”。
散步本該是最單純最輕鬆的事情,然而你可能不曾真正單純地散過步。你早晨散步時不曾感受萬物生機,夜晚散步時不曾領略頭頂星光,而在心頭“百般須索”地縈繞著各種事情。
至於工作,各種襲來的雜念顧慮就更多了。
就如你看不清吃飯有諸多吃飯以外的“額外支出”,你更看不清工作有許多工作以外的額外支出。
你於是並沒有乾“太多事”(原本可以幹得更多)就累倒了。
各種吃飯之外的累,散步之外的累,工作之外的累,處事之外的累把你累倒了。
如何使自己“飢了吃飯,困了睡覺”,行為做事單純自然,是這本《工作禪二十四式》的出發點。
三
工作可以說是現代人生活的核心部分。工作做不好,其餘幾乎都談不上。如何使自己工作得更輕鬆自然更卓有成效,禪有大用。
禪是一種心靈智慧。
當它與現代人的實際生存相結合,首先就該表現為“工作禪”。
正如前面所說,禪並不是不做事。禪只是不焦灼不堪地做事。我們要善於沒有額外支出地工作,要善於全面減壓地工作,要善於日理萬機井然有序地工作,要善於事半功倍高效率地工作。要善於拿得起放得下地工作,要善於天才靈感創意不斷地工作。如何在成功的同時又健康自在,這裡有一整套生存的方法可掌握。
禪的機靈落到實際工作,會化為各種具體的方法。
本書即是這方面的探索與總結,裡面的每一款方法都有作者的親身體驗。
這種親身體驗又始終結合著對世界有史以來各種傑出天才人物的工作方法的學習借鑑。任何一個傑出人物之所以成功,總有原因,其中自然包括他的工作方法。我研究過的傑出人物遍及政治、經濟、科學、思想、文學、藝術、實業、金融、法律等各個領域,各個領域的智慧都有相通之處,要善於融匯貫通。
而最後就是東西方文化的融匯貫通。是禪與各個領域智慧的融匯貫通。
說得再具體,禪與我們通常講的工作方法都有相通之處。
好的方法必須講究實用。本書的每一款方法都為解決一類問題。那些看來一個禪字都沒有的具體方案,因為它“順其自然”地解決了人在工作中的狀態問題,使你工作更輕鬆自在,更平常心,更有靈感,那么已經是禪了。
滿口是禪未必是禪。不禪而禪是真禪。
這些年來我曾用本書介紹的方法幫助過一些年輕朋友,如本書中寫到的一些案例都源於真實生活。不少年輕朋友在遇到工作困難時就與我交流,這種交流對於他們渡過難關有所幫助。而他們的“更快成長”又起碼證明了人可以做更多的事同時活得灑脫自在;甚至可以說,只有灑脫自在才能做更多更好的事。
本書初名為“心靈太極”,後改為“工作禪二十四式”,所用範疇與行文相應做了大的調整,為著與現代人更親和。又增加了新的內容。所謂二十四式講的是二十四個工作禪法則,它們之間有由淺至深的遞進關係。前幾式解決比較基本的問題,如果那些最基本的問題都沒有解決,更高級的境界恐怕難以企及。很多人就常常被這些“初級”問題擋住了,且並不自覺。建議朋友們循序漸進,從第一式開始一步步來。
當然,這裡的順序又不是絕對的,二十四式之間有各種相互照應。可先將全書瀏覽一遍,然後,既要循序漸進,又要有所重點。所謂重點就是哪幾式對你當下有用,就先用起來。很多法則從字面上看明白似乎不難,做起來才會真有感覺,這裡的奧妙很有琢磨頭。如果有一式或幾式的套用使你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三分之一乃至更多,那並不值得稀罕。如果你由此體會到了工作禪的自在快樂,並對全書有越來越大的興趣,逐漸深入展開,你會獲得更大收益。
二十四式難易不同,有些比較容易一學就會,如第一式“初查忙累賬”,只須照做就是了。有些稍難一點,如第三式“發現額外支出”,要多對照實際領會。還有更難一些,如二十三式“靜心靈感法”,要多動一點心思,但也不是過分難,一些朋友就在我的指導下很快掌握了這種方法,使他們的工作及決策水平提高了檔次。
對於工作禪二十四式切忌“想當然”。一想當然,就很可能失去了領悟它的機會。如“做好自己的教練”這一式,看起來很平常,不就是那個意思嘛,實際上我們卻很可能並未真正領會而將之輕輕滑過。因為人們的注意力習慣於放在外部事物上,而不習慣於返回內心。我最初寫小說,注意力全在小說上,題材、構思、人物、情節、語言、風格、感覺,從各方面想著如何把小說寫好。有了對禪的領悟我才發現,我在寫作中忽略了一個更重要的問題。記得有一天突然想到為什麼有的時候就寫作那么順,一天一萬多字一揮而就,有的時候就那么不順,枯坐半天一行字也沒寫成。難道只是因為寫到小說難易不同的部位了?深省一下才發現,真正的問題是自己前後主觀狀態的不同。狀態好時,難也不難;狀態不好時,不難也難。而狀態的好壞又是由自己當時的身體、心情、處境等多種因素決定的。自從領會到“主觀狀態’的重要性,我把只注意小說如何寫變為更注意狀態如何調整了。這點悟性使我的寫作發生了飛躍。同一個運動員,教練不同天壤之別。教練指導錯誤,再天才的運動員都可能出不了成績。在人生的競技場上,我們不能只當運動員,還要當好自己的教練,要善於調整自己。
二十四式的要點之一,是改變我們的某些習慣,那不是一下就能做到的,要下一點功夫。如果你從某一天起,真正懂得怎樣當好自己的教練,每天每時都對自己的“狀態”有意識有敏感,你一定會判若兩人。
二十四式還專門介紹了幾种放松身心的方法。如國人所知,我對中國傳統養生技術進行過深入研究,這幾种放松技術融匯了東方禪、瑜珈與現代生理學、心理學的精粹,省時間,見效快。朋友們不妨試試,小方法解決大問題。
本書附錄三“禪與現代生活”,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從中對禪有更深一步的領略。那些看來形而上的論述中也含著方法論,只要多體會,會發現它既是務虛的,又相當務實。
希望本書會有越來越多的朋友領會並喜歡。
希望朋友們的工作與生活越來越快樂,越來越自在,越來越靈感,越來越得心應手,越來越左右逢源。
一句話,生命即是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