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背景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震動了整個世界,無數志願者從四面八方奔向災區,配合迅速出動的解放軍部隊、消防火、醫療隊和別的形形色色的搶險救災的隊伍,奮不顧身戰鬥在第一線,湧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這裡有一個另樣的志願者。77歲的成都理工大學地質學退休教授劉興詩,不顧高齡體弱和親友阻攔,匆匆從北京趕回來,悄悄進進出出災區,一直奮戰在前列。他是龍門山區許多國家級和省級景區的設計者,也是災區一些縣市的顧問。當年設計風景區不取分文報酬,謝絕了在景區贈予房產的建議,被當地尊稱為“銀廠溝之父”。如今銀廠溝遭受滅頂之災,許多熟悉的鄉親不幸遇難。他懷著悲痛的心情和高度責任感進入災區考察,為重建災區和地震情況研究收集第一手的震情資料,曾經兩次負傷。對於這次地震,他有許多獨到的學術見解,所以,這本書不是泛泛之談。這本書的文字里,處處表現出一個愛國、愛人民的老知識分子的真摯感情,有的段落幾乎字字滴血,也是一般科普著作所沒有的。
作者簡介
劉興詩,地質學教授,史前考古學研究員,果樹古生態環境學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第四紀地質學與地貌學。1952年,開始科普創作。共出版圖書172部,獲獎132次。其中國際獎1次,海峽兩岸獎1次,全國獎36次。有25本(套)是全國推薦書,9本(套)連續5屆(2005一2009)被列入“新聞出版總署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部優秀圖書”,4本(套)獲得冰心兒童圖書獎。
書籍目錄
序/湯壽根身在北京心在四川
【連結·知識庫】什麼是地震
【連結·知識庫】地震的類型
【連結·歷史檔案】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
【連結·歷史檔案】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
萬米高空的震情討論會
【連結·知識庫】地震最多的地方
回家的感覺真不好
【連結·知識庫】地震來了,怎么辦
一夕數驚的成都
【連結·知識庫】地震震級和地震烈度
【連結·知識庫】為什麼地震的時候站不穩
【延伸連結·回憶錄】地質人員“走紅”的舊事
成都“安全島”
科普讀物(六)
科普讀物就是與科學技術普及有關的書籍。這類讀物的特點一是要善於把複雜的科學理論用最簡明的語言加以說明,使一般讀者能夠大體明白其中的道理,做到深入淺出;二是所介紹的科學知識一定要準確無誤,不能給讀者留下含混不清的概念,更不能使讀者得到錯誤的知識;三是它以介紹當代科學新成就為主要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