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行二首》

《少年行二首》

《少年行二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沿用樂府舊題而創作的兩首詩,其一為五古,其二為七絕。兩首詩均以寥寥數語勾勒少年形象,摹寫其個性特徵,是同類題材的代表作品。

作品信息

【名稱】《少年行二首
【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體裁】詩歌

作品原文

少年行二首
【其一】
擊築飲美酒,劍歌易水湄⑴。
經過燕太子,結托并州兒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
因聲魯句踐⑵,爭博勿相欺。
【其二】
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
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

作品注釋

⑴湄:岸邊。
⑵因聲:寄言。“聲”一作“擊”。魯句踐:人名。據《史記·刺客列傳》,荊軻游邯鄲時,“魯句踐與荊軻博,爭道,魯句踐怒而叱之,荊軻嘿而逃去。”引
作品鑑賞
在中國古典詩歌史上,儘管專門吟詠少年的詩數量不及模山范水、狀物言志之作,但這類詩大都寫得富有詩味,頗具特色。李白的《少年行》便是這方面的代表作。
“少年行”,屬樂府舊題,古代詩人一般以此題詠少年壯志,以抒發其慷慨激昂之情。李白的《少年行》,一組兩首。
第一首用五古的形式,跡近詠史,實是抒情。它通過一個少年對荊軻的嚮往追慕,抒發其對人生的感慨,表現出他的俠骨柔腸。“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表現其激揚奮發的豪情與堅定的人生信念;“因聲魯句踐,爭博勿相欺”:魯句踐是戰國時代的人,和當時的荊軻在邯鄲下棋賭博,最後卻互相爭吵起來。這是以荊軻的故事抒情達意,恰到好處地表現了少年的心理特徵。第二首用七絕的形式,描摹刻畫,情態畢露。三言兩語就勾畫出一個任氣逞能的豪俠少年。“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說明他的家世豪貴,生活豪華;“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顯示其豪放、倜儻、爽朗、率真,展示其無限的青春活力。引
李白是浪漫主義大詩人,青少年時期便醉心於劍術,仗劍任俠,自稱“十五好劍術,遍乾諸侯”(《與韓荊州書》),魏顥在《李翰林集序》中也言李白“少任俠,手刃數人”。因此,李白的詩往往喜歡塑造豪俠少年的形象。這兩首《少年行》,雖僅寥寥數語,卻使一個豪爽倜儻的少年形象“人立紙面”,栩栩如生。從中,讀者不難窺見任氣逞能的少年李白的影子。突出其豪爽倜儻之個性。李詩意在表現少年的豪爽倜儻,詩的語言豪邁俊爽,寓剛於柔,剛柔並濟,渾然天成。
李白的《少年行》,刻劃的是豪爽倜儻的少年形象,因而,詩中寫少年緊扣其個性特點下筆。敲打著樂器喝著酒,背著寶劍唱著歌,騎著白馬踏著落花,風流少年的豪爽躍然紙上,這是李白對自己年輕時候的一種回憶,也只有李白才會寫出這樣的詩句。當他經過舊時燕國的土地時,認識了那裡的很多志同道合的人,燕國在現在的河北一帶,自古就有“燕趙多慷慨之士”的說法,那裡民風豪放,正是李白所嚮往的生活。李白在那裡和豪傑們相處甚歡,大家下棋玩樂。詩用魯句踐的典故,是李白希望大家要和諧相處,別和古人一樣鬧得不開心。

作者簡介

李白
李白像李白像
(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城(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存詩千餘首,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