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新生的共和國百廢待興。國防和軍隊建設亟待步入正軌。身經百戰、征塵未洗的劉伯承主動上書黨中央和中央軍委,請求辦校治學育才。1951年1月1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在南京成立。這是新中國建立後我軍最早的高等軍事學府,年已59歲的劉伯承出任院長。劉伯承根據學員的情況和抗美援朝戰爭臨戰需要,設定了高級速成科、上級速成科、基本科、情報科等。首期招收學員758名。
不久後招收的第一批戰役系的52名學員都是南征北戰的高級指揮員,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授銜時全部是共和國的開國將軍。就是這樣一批戰功卓著的高級指揮員依然是以普通一兵、普通學員、普通黨員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尤其是野外作業時,一樣的手提馬扎,背著書包,集合排隊,乘坐大汽車去作業場所。這樣樸素的作風傳承至今,現在國防大學軍師職指揮員現地教學時,依然這樣嚴格要求自己。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一九五二年七月十日簽發這一訓詞時寫了如下指示:“特指定軍事學院劉院長代表軍委向該院高級速成系和上級速成系第一期畢業之學員宣讀軍委主席之訓詞。”劉院長指劉伯承。
全文內容
軍事學院劉院長,全院指揮員、政治工作人員、後勤工作人員、教員,並高級速成系、上級速成系第一期畢業的全體學員同志們:
標誌著中國人民建軍史上偉大轉變之一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其高級速成系及上級速成系的第一期已學習期滿,舉行結業了,特致以興奮的祝賀。
軍事學院的創辦及其一年多以來的教育,對於建設正規化、現代化的國防部隊,是有重要貢獻的。這是劉院長的努力,全體蘇聯顧問同志的努力,以及全體指揮員、政治工作人員、後勤工作人員、教員和學員共同一致努力的結果。特致以感謝和慰問之意。
中國人民的建軍歷史,已經走過了二十五年的長期路程,其革命經驗之豐富,在國際上除蘇聯以外,無與倫比。但在中國人民尚未獲得全國勝利之前,由於客觀物質條件的限制,其軍事建設又尚處於比較低級的階段,也就是處於裝備的簡單低劣,編制、制度的非正規性,缺乏嚴格的軍事紀律和作戰指揮的不集中、不統一及帶游擊性等等,這些在過去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因而也是正確的。可是,自從中國人民獲得了全國範圍的勝利之後,這種客觀情況已經起了基本上的變化。
我們現在已經進到了建軍的高級階段,也就是進到掌握現代技術的階段,客觀條件已完全具備了這種可能,只需加上不疲倦的主觀努力,就一定可以實現。與現代化裝備相適應的,就是要求部隊建設的正規化,就是要求實行統一的指揮、統一的制度、統一的編制、統一的紀律、統一的訓練,就是要求實現諸兵種密切的協同動作。為此,就需要克服在過去時期曾經是正確的,而現在則是不正確的那種不集中、不統一、紀律不嚴、簡單現象和游擊習氣等等,而必須加強整個工作上、指揮上,而首先又應該是從教育訓練上來培養的那種組織性、計畫性、準確性和紀律性。這是建設正規化、現代化的國防部隊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條件之一。
同時,為了組織這種複雜的、高度機械化的、近代的戰役和戰鬥,沒有健全的、具有頭腦作用的、富於科學的組織和分工的司令機關不行。過去那種不健全的、效率不高的、甚至是極不勝任的司令機關,今後就必須大大地加強起來。過去那種只重視政治工作(重視政治工作是對的,今後也還必須重視),而忽視參謀工作的現象,必須加以堅決的改變。過去把一些比較弱的、缺乏組織能力的、甚至是犯了一些錯誤而積極性不高的人來做司令機關的工作,因而也或多或少地影響到對司令機關的缺乏威信,影響到若干指揮人員不願意當參謀長、不願意當參謀,這種現象必須加以根本上的改正。今後必須挑選優秀的、富於組織和指揮才能的指揮員到各級司令機關來,以創造司令機關新的作風和新的氣象。這同樣是建設正規化、現代化的國防部隊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條件之一。
軍事學院全體的指揮員、政治工作人員、後勤工作人員、教員、第一期畢業的學員和正在學習的學員同志們:軍委希望你們在建設正規化、現代化的國防部隊的光榮事業上,繼續努力;並希望通過你們的努力,把建設正規化、現代化的國防部隊的精神,貫徹到所有部隊中去。
一九五二年七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