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信息
【名稱】《尋沈剡夕至嵊亭》【年代】南朝
【作者】虞騫
【體裁】五言詩
作品原文
尋沈剡夕至嵊亭命楫尋嘉會,信次歷山原。
捫天上雲糺,搴石下雷奔。
澄潭寫度鳥,空嶺應鳴猿。
榜歌唱將夕,商子處方昏。
作品鑑賞
這是一次興味盎然的尋訪。沈剡生平不詳,大約是居于山中的隱者(嵊縣在歷史上原稱剡縣。“沈剡”也可能指姓沈的剡縣令,那就不是“隱者”了。但詩題稱“尋”,從庾肩吾《尋周處士弘讓》、蕭綸《入茅山尋桓清遠乃題壁詩》、周弘正《還草堂尋處士弟詩》等例看,似又屬隱者),自然也是詩人急切相訪的老友。嵊亭建於嵊山(在今浙江嵊縣東),俯臨著風景如畫的曹娥江。想到即將在白雲繚繞的青峰丹崖間,會見闊別的故人,詩人自然心馳神往。故詩之開篇,即有一股喜色浮動於筆端:“命楫尋嘉會,信次歷山原”。前句敘促裝啟程,“命”字見備舟出行之急切,“嘉”字表赴會故友之喜悅。一葉小舟,就這樣載著詩人離岸而去,轉眼駛行在曲折江流之上。後句敘途中舍舟,穿行於原野山徑,日行夜宿,屈指已過了三日(“信次”,指留宿三日以上)。從後一句看,詩人的這次尋訪,路程頗為不近。但心境之美好,使漫長的旅途,也顯得輕鬆自在。兩句詩節奏輕捷,畫面轉換也快,表現的是一種乘興而往的自得之情。接著四句集中筆墨,描摹山間尋友所見的奇景。此刻,詩人已進入秀美清峻的嵊山。雖說是“尋”,但於故人的居處,詩人定當熟悉。既然即將到達,自不必過於匆忙。還是順便飽覽一下沿途的風物吧。“捫天上雲糺”,寫登山仰觀的視覺意象。詩人站在高高的山崖,頓時生出一種置身雲天的奇妙感覺:那青冥冥的高天,仿佛就近在頭頂,一伸手即可觸摸到;而容容的流雲,又曲折變幻,簡直就聚散在眉睫之間!此句化用屈原《悲迴風》“據青冥而攄虹兮,遂儵忽而捫天”之境,寫所至之處的高渺,又用流雲烘托,便帶有了神奇飄忽的動感。“搴石下雷奔”,寫山泉激石的聽覺意象。“搴”又作“礜”,疑為“礐”之誤,當是流水衝激山石之意。詩人從高崖上俯瞰,首先聽到了轟轟隆隆(或者稍為細急些)的聲響。仔細一看,才知是湍急的瀑流,奔行在山岩之間,其勢正如迅雷之奔,令人驚心動魄。山中的奇景自然不止於此。當詩人在四周瀏覽之際,又意外發現了一泓清亮的水潭。那潭水平靜如鏡,光閃閃輝映著雲天峰影,顯得何其明朗和靜謐。突然之間,又有幾隻飛鳥掠過,剎那間消失在青峰綠樹之中——這就是“澄潭寫(畫下)度鳥”所展示的景象。與前兩句著意於雲、泉的動態不同,此句則化動為靜,表現飛度水潭之鳥,偏從圖畫般投印於水中的鳥影寫出。兩相映照,甚有後世詩論家所追求的那種“鏡花水月”的空靈之趣。接著的“空嶺應鳴猿”,又把目光推移。投向天邊的山嶺。只見遠峰隱現,默默無語;所能聽到的,只有那斷續的猿鳴,在空谷之間此起彼應。這一句的境界,與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所述“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相近,而表現的情感卻不相同。酈文偏於寫“哀”,此句重在襯“靜”。因為詩人留連於青峰綠潭之境,心情本就是歡悅和平靜的;那聲聲猿鳴,也正適宜詩人體味此刻山林間的靜謐。
詩人就這樣沉浸在友人居處的山林之中,倘若不是江上傳來的漁歌唱晚之聲,恐怕還意識不到日之將夕。“榜歌唱將夕,商子(指辰星)處方昏”二句,正以一片歡樂的船歌,打破了前文的靜謐,將詩人從山景的沉醉之中喚醒。當詩人仰看東天,才發現早已是辰星升起的靄靄黃昏。詩至此處,便戛然收止,正照應了詩題“夕至嵊亭”之意。此刻,他的友人大約已倚門待久了吧,該是前去歡敘的時刻了。
虞騫在南朝似乎並不知名,所以關於他的身世,人們也了解甚少。但人不知名,詩則未必就差。就以這首詩說,抒寫臨觀高巒、瀉泉的奇妙印象,表現山潭、空嶺的清幽、靜謐,誇飾映襯,虛中寫實,近而能遠,造成了一種很美的境界。結尾悠悠收止,情味亦復雋永。全詩雖無寄託,但作為一首寫景小詩,自有其單純可愛之處。
作者簡介
虞騫南朝齊梁間詩人。生卒年及字號不詳,公元502年(梁武帝天監元年)前後在世。會稽(今浙江紹興市一帶)人。官至王國侍郎。工為五言詩,名與何遜相埒。事跡附見《梁書》卷四九《何遜傳》及《南史》卷三三《何承天傳》後。《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輯得其詩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