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別:武俠修真
作者:jinglin
內容簡介
一百二十年前,中原經過近百年的動亂,由中國歷史最偉大的君主ˉ唐太宗李世民,統一了天下,大唐王朝興起,國力強大,西平高昌直至大漠、北殄突厥頡利逾陰山、東極臨海、南盡林州。東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萬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周邊胡蠻諸國,懾於唐朝的強盛,尊稱唐朝皇帝為“天可汗”,年年進貢,天下再不興戰亂,進入和平的時代。
內容介紹
唐歷120年,和平的歲月過了一百年,唐王朝在這百年間,由於注重農業、經濟的發展,使唐王朝成為當今世上最富庶、繁榮的國家。在沒有戰亂的時代,從軍是最沒有前途的,原本唐王朝採用的府兵制(徵兵制),開始出現問題,生活富裕的人民,使用種種的方法,逃避兵役及訓練,加上各級軍官認為不可能有戰事,便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國家的軍事力量大不如前,鄰近的胡蠻諸國開始蠢蠢欲動,當今聖上年近六十,耽於逸樂,對國事不再熱衷,大亂將興。
華州境內,距華州城西約一百二十里,山林綿延之區,現今三月時節,山林中時有大霧迷漫、歷久不散,使人入林後,不辨東西,極易迷失方向。
一隊五十人的唐兵,押著糧草,從五日前進入山林後,截至今日,猶在山林中,顯見是完全迷失了方向。
走在隊伍前面的是一個年約二十的青年,身長七尺二寸,體貎秀傑,腰系軍刀。青年名叫吳桐,字子儀,華州鄭縣人,從小拜師學藝,武藝嫻熟。年初參與武舉考試,得了高等成績,授校尉職,可統領一個團三百兵士,惜府兵兵源不足,勉強湊了五十員兵士,可領兵300人的校尉,實質上成了領兵50人的隊正。
唐代的兵制,採用的是民即兵、兵即民的徵兵制,只有軍官是常備的,人民年過二十就要當兵,到了六十才可除役,年過二十的男子在農暇時,要接受軍事訓練及各項差役,只是現今人民日漸富裕,重視享受,不想再受軍訓、勞役之苦,每當徵調之時,便有萬般理由來抗拒,各折衝府(地方軍管單位)經過多次徵召麻煩後,想出了變通方法,在地方上找一些貧苦人家、佃農子弟、市井無賴,編製成軍,混充府兵,由地方人士支付糧餉,這些府兵便成了常備兵士,替代原來的府兵執行各項勞役,使得徵兵制變相成為募兵制。
這是吳桐的第一個任務,率領初成軍的第五團,到華州境各縣城催繳糧餉,由於去年大雨不斷,各縣城收成不佳,繳交糧餉時,諸般推託,或少斤少兩、或細石混充,點收格外費時,這個任務,折衝府下達的期限是一個月。原本一個月的時間綽綽有餘,但之前耗掉二十日才催收完成,僅餘十日要趕回府城,若走官道是絕對來不及,軍令如山,糧餉押運又是一等任務,若是超過限期,便是軍法嚴辦,不得已之下,吳桐明知山林難行,也只能硬著頭皮,希望天公作美,五天時間能穿過山林,那就趕的上一個月的限期。
吳桐回頭看看隊伍,眾兵士五天來在山林中東奔西走,為趕時間,極少休息,身軀早已疲憊不堪,心想:“看來,大霧一時散不了,方向不清,再走也是枉然,今日休想出林,這次恐怕是免不去軍法嚴懲之罪。”
吳桐心中有了體認,便放下焦急之心,開口下令道:“停!部隊原地歇息,各火輪流警戒。”(唐兵制,十人為一火,火有火長一人)
“校尉,不能休息,再不趕路,會趕不上限期。”隊伍中,一名青年火長,語氣焦急的開口。
吳桐回道:“張佑,你說的我知道,可是這大霧不散,方向不明,大家又如此疲累,且先歇息,待大霧消散再行趕路。”
張佑看看四周,心中也是毫無辦法,敬了個禮,回頭協助安排兵士歇息、警戒事宜。
看著眾人席地而坐,一面吃著乾糧、一面打著瞌睡,吳桐將手中最後一口乾糧塞入口中,拿出水囊,和水吞下。站起身子,吩咐團內唯一的一位隊正:“崔光!”
“是!”崔光連忙起身回應。
“部隊先在此稍歇,我到前方探探路,你暫時接管!”
崔光回道:“校尉,這探道一事,屬下前去即可,請校尉您歇息吧!”
吳桐道:“沒關係,我只是往前一點看看,一會兒就回來。”
“是,屬下遵命。”
當下,吳桐便轉身離了道路,進入山林,朝地勢較高之處行去,昐找到一處能遠望的高地,能辨清華州城所在。
過了約莫一刻鐘,吳桐不知自己走了多遠,四方遠望,仍是白茫茫一片,不死心,續往上走。再加快腳步前進約一里,忽然,原本林木雜亂的森林,在眼前出現一塊平坦的空地,空地上繁花錦繡,一間木造的小屋,矗立其中。周圍仍是大樹參天,看不到有任何道路可進出,吳桐心裡想:“奇哉,誰能在這雜亂山林中開闢這一片空地,又沒有道路可進出,難道是遇到了神仙?不管,先前去詢問道路,或許能得到出林之路。”
順著花間小徑,吳桐來到木屋門前,清清喉嚨,開口道:“在下乃華州折衝府校尉吳桐,押運糧餉來到山中,不幸迷失道路,請問屋內有人嗎?能否指點方向?”語畢,吚呀聲響,木屋門打開,一位白髮、白須的老人家,長的仙風道骨,一副和藹可親的相貎,走了出來,微笑道:“吳校尉,老夫等你二十年了,你沒有迷路,這是你必經之路。”
這一段話可讓吳桐完全摸不著頭緒,怎麽自己才二十歲,這老丈竟等了自己二十年,且什麽沒有迷路、必經之路,真是令人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