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與經濟發展》

(一)教團經濟:宗教運行的直接物質基礎 (二)世俗經濟:宗教運行的一般物質基礎 (二)經濟利益對宗教濟世精神的消解

圖書信息

作者:孫健靈 著
出版社:雲南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7-1
版次:1
頁數:213
字數:270000
印刷時間:2010-7-1
開本:16開
紙張:膠版紙
印次:1
ISBN:9787548201458
包裝:平裝

內容簡介

宗教與經濟作為人類社會生活的兩個極端,一個關切來世,一個注重今生,一個指向彼岸,一個留戀此地,二者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卻是“影響人類行為的兩種最持久、最經常的力量”(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語)。而且,這兩種力量的關係不僅在人類歷史上難分難解,即便在當今社會中依然相互纏繞,可謂“剪不斷,理還亂”。對此進行理論探索,將構成“宗教經濟學”的主要內容之一。

圖書目錄

緒論宗教經濟學的一種探索
一、宗教與經濟的關係:“剪不斷,理還亂”
二、相互關聯的“宗教經濟學”四大路徑
三、有別於宗教市場論的宗教經濟學探索
第一章經濟秩序的宗教淵源
一、宗教是人類把握世界的方式之一
(一)人類試圖在不確定性中尋求確定性的解釋
(二)宗教可賦予人類社會生活秩序的歷史證據
二、人類尋求經濟秩序的宗教性努力
(一)農工百業的宗教祭祀及其利益權衡
(二)衣食住行的宗教禁忌及其利益動
三、植根於宗教的貨幣及其威權
(一)貨幣是“聖性”與“賤性”的複合體
(二)貨幣還是“俗權”與“神權”共棲之地
(三)貨幣既是人間的物神,也是天國的通行證
第二章宗教活動的經濟基礎
一、宗教活動需要社會提供物質保障
(一)教團經濟:宗教運行的直接物質基礎
(二)世俗經濟:宗教運行的一般物質基礎
二、經濟生活對宗教神聖訴求的影響
(一)經濟生活對宗教教義詮釋的影響
(二)經濟利益對宗教濟世精神的消解
三、伴隨著經濟意圖的世界宗教傳播
(一)商業交往推動下的佛教傳播
(二)殖民征服過程中的基督教傳播
(三)經濟動機主導下的伊斯蘭教傳播
第三章宗教文化與經濟成長
一、宗教文化與經濟成長:基本理論軌跡
(一)從亞當·斯密到馬克斯·韋伯
(二)“韋伯論題”與“斯密傳統”的繼續
(三)兩條研究路徑所忽視的一些問題
二、宗教文化與經濟成長:若干相關論題
(一)西方股份制起源於天主教會
(二)中國典當業起源於南朝寺
(三)宗教背景與人力資本投資的關係
(四)宗教資源與商貿旅遊發展的關係
三、現代宗教境遇:“世俗化”還是“人世化”
(一)“現代化”浪潮下的“世俗化”趨勢
(二)與其說“世俗化”,不如說“人世化”
第四章宗教倫理與經濟行為
一、“韋伯論題”再檢視
(一)韋伯新教倫理觀:突顯觀念但非完全歸於觀念
(二)韋伯佛教倫理觀:雖不準確但不無探討的意義
(三)當代經濟新格局下“韋伯論題”的新價值
二、宗教視野下的金融危機
(一)金融危機並非始於今日,也不會絕於今日
(二)金融危機的本質在於精神危機和信仰危機
(三)宗教功能不只是危機來臨時的祈禱和慰藉
三、市場經濟需要宗教倫理
(一)市場經濟需要“教堂”的約束
(二)“教堂”影響當代商人的一些例證
(三)“寺觀”也能發揮教堂一樣的作用嗎?
第五章宗教衝突與經濟矛盾
一、以耶路撒冷為中心的歷史積怨和現實矛盾
(一)“十字軍東征”的宗教背景和經濟動機
(二)“阿以衝突”的宗教淵源和經濟矛盾
二、若干南傳佛教國家的種族衝突及其利益動因
(一)斯里蘭卡的種族衝突及其利益動因
(二)緬甸的政治動盪、種族衝突及其利益動因
三、縮小國家發展差距需要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一)經濟發展的國家差距和世界貧困人口狀況
(二)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以縮小國家發展差距
四、協調國家利益關係還應發揮宗教對話的作用
(一)全球化時代宗教對話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二)宗教對話之於協調國家利益的實現途徑
第六章佛教理念與經濟和合
一、從佛教理念看現行發展方式的危害
(一)佛教財富觀視野下經濟發展的弊病
(二)佛教生態觀視野下經濟發展的危機
二、世界需要一種圓融而健全的發展觀
(一)經濟學與人類學對新發展觀的積極探求
(二)“和合發展觀”:立於佛教緣起論的探索
三、中國佛教能為世界經濟貢獻什麼?
(一)中國佛教為世界經濟作貢獻的倫理途徑
(二)中國佛教為世界經濟作貢獻的生存前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