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語錄集解》

《孔子語錄集解》

《孔子語錄集解》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孔子語錄集解》從《論語》中精選出具有概括性意義的“孔子語錄”l28則,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為孔子的“直接言論”,下編為孔子與學生的“問答談話”,並對其進行了重新編排,這就是所謂的“集”;對這些語錄逐一注釋、翻譯、解析,這就是所謂的“解”。《論語》全書20篇,約500章,“孔子語錄”占近五分之四的篇幅。

目錄

上篇
1、學而時習之
2、巧言令色
3、弟子入則孝
4、君子不重則不威
5、君子食無求飽
6、患不知人也
7、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8、人焉度哉
9、溫故而知新
10、君子不器
11、君子周而不比
12、學而不思則罔
13、人而無信
14、人而不仁
15、君子無所爭
16、里仁為美
17、仁者安仁
18、好人與惡人
19、觀過知仁
20、士志於道
21、利與怨
22、君子喻於義
23、見賢思齊
24、事父母
25、恥躬之不逮也
26、德不孤
27、忠信與好學
28、文質彬彬
29、人之生也直
30、知之、好之、樂之
31、語上
32、樂山、樂水
33、君子博學於文
34、中庸之為德也
35、學而不厭

文摘

上篇
1、學而時習之
這則語錄,講修養性情、進取學業的三種境界,是孔夫子長期自我完善的經驗之談,也是勉勵弟子進德修業的金玉良言。
“學”的含義和今天多指學習書本知識有所不同,主要指學習做人的道理、禮樂的知識和各方面的實踐技能等。宋代學者朱熹解釋這個“學”字說:“學之為言、效也。”效,是模仿,效仿義,是後人(弟子)效法前人(師長)做人、做事、做學問的意思。清代學者李綠園又予以發揮,他說:“(學)如學匠者,必知其規矩,然後親自做起來。今人言學,只有‘知’字一邊事。把‘做’字一邊都拋了。試思聖賢言孝,言悌,言治國,是教人徒知此理乎?抑教人實做其事乎?”這些見解,對我們理解孔夫子講的“學”是有引導、啟發意義的。
時習,就是時常、經常複習、演練。比如學“禮”,先學得一些理論性的知識,再按理論的要求時常模擬、練習,就可以潛滋暗長地學到做人的道理,做事的能力,一種成功的愉悅必然湧上心頭,能無“悅”乎?
大凡人文品位到了一定層次的人,往往會“自發地”產生一種“被人知”的欲求,這種欲求的最佳“釋放”方式就是“尋覓知音”;因而會產生思友、盼友的心理訴求。而一旦有志同道合者遠近“來歸”,或切磋學業,共享新知,或吟詩把酒、敘談友情,或互通風俗,增廣見聞;大家坦誠相待,取長補短,即可獲得一種“互動性”的由衷快活。而互相快活的情感紐帶全在同聲相和,同氣相求;即道之相合,志之相同也。
這種與友共樂產生的情感力量,必然大於學習的自悅。因為,自悅帶有“封閉性”的傾向,而共樂則表現為“開放性”的襟懷。夫子平生與許多或遠或近的朋友相處得其樂融融,也是他成就名山事業、光耀千古的一種無形的力量吧。
德業修養一旦上升到常人不易理解的境界,可能產生“高處不勝寒”式的孤獨感。這關頭,就需要用精神內斂的功夫來抑制“慍”的情緒,以顯出君子“海納百川”般的大品格來。這種意氣平和的涵養功夫,必須在歷練了人生長途的諸般順逆之後,個體精神世界極為崇高、博大之時,方有可能“煉就”。便是夫子本人,大概也要在“知天命”的時候吧。

哈爾濱工業大學最新圖書之三

圖書是人類用來紀錄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類交融感情,取得知識,傳承經驗的重要媒介,對人類文明的開展,貢獻至鉅。所以,無論古今中外,對於圖書,人們總給予最高的肯定與特別的關懷。 手工精製的紙特別適合中國書畫之用,分生宣和熟宣兩種。本期主要任務是盤點各大出版社出版的新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