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演員介紹
羅甜(9號) --伍宇娟
曾獲百花獎最佳女配角,(《香魂女》獲43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瘋狂的代價》《雪山飛狐》《龍年警官》《都市奇緣》《幾度風華幾度愁》
高波 --周里京
曾獲金雞獎最佳男主角,《人生》《新星》《炮兵少校》《肖爾不拉克》《罪惡》
《悲情槍手》《夜上海》
田 曉 東 --伊春德
曾獲金雞獎最佳女配角提名《國歌》
阿木 --關寧
"佐羅" --程前
曾獲全國金話筒獎,著名電視主持人,《梁祝新傳》
朱茵 --何賽飛
《大紅燈籠高高掛》《風月》《紅粉》
單娥 --李克純
《最後的貴族》《黃土坡的婆姨們》《誰是第三者》
奶奶 --王玉梅
曾獲金雞獎最佳女配角、百花獎最佳女配角《豐收之後》《高山下的花環》
金大爺 --林連昆
曾獲金雞獎最佳男配角《鴉片戰爭》話劇《狗兒爺涅槃》《天下第一樓》《茶館》
《左鄰右舍》《找不著北》
宋耀如 --葉惠賢
全國金話筒獎蟬聯者,著名影視節目專欄《今日影視》的製片人兼主持人
田曉東父親 --祝士彬
《芙蓉鎮》等
男足李教練 --顏彼得
《駱駝祥子》《最後的貴族》
李教練妻 --薛淑傑
電影《漂泊奇遇》電視連續劇《苦竹溪》
劇情介紹
足球教練高波是一個頗具鐵質的男兒,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他拒絕了東瀛的盛情挽留,回到國內再次組建女子足球隊。訊息傳來,昔日跟隨高波的女足隊員
們群情激昂,從四面八方趕來。少女時曾暗戀過高波的前主力隊員羅甜已結婚生子,她不顧丈夫的反對,毅然斷奶歸隊。此時的高波也正面臨著家庭的危機,但他依然頑強地訓練女足,使球隊在一次國際比賽中戰勝了東道主日本隊,可是等待她們的卻是新的挫折……
故事梗概
故事發生在90年代初。年富力強的高波在日本某俱樂部的一支女足球隊執教。當他看著紅紅火火的日本女足訓練,想想自己曾經執教後又迫不得已解散的某省女隊,心裡不是滋味。高波謝絕日方的續聘立即回國,他卻提出要重組女足。在老同學、紅楓電器廠女廠長朱茵的全力支持下,高波向體委立下軍令狀:三年之內拿下全國聯賽冠軍。
昔日的女足隊員們的處境艱難,九號隊長羅甜覺得足球夢已成過去,和一個原來的擊劍隊員“佐羅”婚後生下了女兒圓圓。中場隊員田曉東在菜市場賣魚,守
門員阿木連工作也找不到,四處碰壁。 當高波回國後重組女足的訊息傳來,高波當年執教的隊員,群情激昂,從四面八方匯集到球隊。簡陋的訓練場地,短缺的訓練資金,以及家人的不理解,都不能阻止他們重返綠茵場的決心。而高波重組女足的一個重要決策,是大膽起用剛生下孩子的主力前鋒羅甜,羅甜還能成為球隊靈魂一一書陡前鋒的擔子嗎?
羅甜在高波的感召下,埋在心底的重振中國女足事業的理想之火重燃起來。羅甜回到了山區奶奶家,請奶奶幫助給女兒斷奶。但使羅甜義無返顧回歸女足的另一個情節。是少女時期深埋於心的對高波的“暗戀”,但“家庭”與“足球”無法統一,已下海經商的丈夫“佐羅”反對她重新選擇足球,這使他們的婚姻生活發生危機,曾一度離隊回家,讓高波深感失望。
高波的妻子,醫生單娥對高波不和她商量就從日本返回,重組女足很不滿,又對高波與朱茵頻頻接觸存有戒心,最終,單娥瞞著高波“先斬後奏”辦好赴日手續。“後院起火”對高波又是一個意外的打擊。但是,感情的波折,家庭的危機並未挫敗高波,羅甜和女足隊員們在技術和意志上的艱苦訓練讓球隊有所建樹的鬥志,並在一次國際比賽中,她們戰勝了東道主日本隊,取得了冠軍。在東京一家餐館的酒會上,高波與女足隊員們開懷暢飲,百感交集。
女足回國後,由於紅楓電器廠受到市場經濟的衝擊,經營舉步維艱,撤回對女足的贊助。體委只得再次作出“女足暫停訓練”的決定。女足姑娘們流著眼淚掛靴退場。女子足球隊的希望到底去哪裡? 中國女足征戰世界盃,取得亞軍。洛杉磯玫瑰碗體育場中人聲鼎沸,群情激昂。在戰績輝煌的中國女足行列中,雖然沒有羅甜、田曉東、阿木她們,但她們的腳印同樣深深地刻在中國女足沖向世界的艱難途中……
女足的一次次聚和散,演繹出一個平凡而感人的故事,換來了動人的愛意、美麗的友情、高貴的精神。
拍攝背景
《女足九號》是電影《女籃五號》的姊妹作,以女足運動員孫雯、高紅、劉愛玲等為故事原型。《女足九號》拍的是當代女運動員的精神風采。名為女足,實際是對新時代女性、對一種精神的頌揚。78歲的謝晉對這部影片傾注了自己全部感情。他說,電影《女足九號》的人文意義已遠遠超出了體育本身。女足那種敢於犧牲、敢於拼搏的精神,已經成為我們民族精神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主題延伸
《女足九號》的主題延伸很有意義,它的主題甚至概括了中國的歷史。
著名導演謝晉先生去世訊息傳來,國人不免唏噓與感嘆。我在一則電視新聞中得知,謝晉生前導演的最後一部電影竟然與中國足球“非常相關”,那就是《女足九號》。
一個遺憾是,即使是在謝晉離開我們之後,仍然活著的人中,知道他的無數作品中有《女足九號》的為數寥寥。多數人可如數家珍般道出《舞台姐妹》、《紅色娘子軍》、《天雲山傳奇》、《牧馬人》、《高山下的花環》、《芙蓉鎮》等經典謝劇,甚至能說出同屬體育題材的《女籃五號》,但能主動報出《女足九號》的,確乎鳳毛麟角。
有人曾以為《女足九號》是拍孫雯的,其實不是。謝晉構思這部足球題材時,他想揭示的是一個群體、一個團隊的生活狀態與精神縮影。據看過這部電影的一個朋友說,這部電影的主題感染力甚至可以超越中國女足當年在美國奪得亞軍、為國爭光。謝晉先生生前也曾表示,《女足九號》的主題延伸很有意義,它的主題甚至概括了中國的歷史,“在中國,像我母親這一代婦女就纏小腳了,而孫雯、伍宇娟她們都能像男人一樣踢球,這是多么了不起的事。這部電影將顯示出我們這個民族以及包括中國男足沖不出亞洲的很多滄桑,我們一定要將那種激情、抒情、奉獻、悲壯、滄桑感拍出來。”
謝晉辭世後,孫雯在新民晚報上撰文回憶與謝導的緣分時提到——他常常到隊里體驗生活。
對於熱衷於中國足球的人們來說,有幾個人看過《女足九號》?如果你像我一樣還沒看過,咱就抓緊時間趕快去看看吧。畢竟,中國的足球能與電影這樣的“藝術”能沾上點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與謝晉
第一次進謝晉導演辦公室,緊貼他辦公桌的牆上,十幾個身穿紅色運動服的中國女足隊員的合影一團火似地奪目,站在正中間的是九號孫雯。謝導自豪地宣布:“我要拍《女籃五號》的續片《女足九號》,馬上去女足下生活!”雖說,剛寫完《郎平自傳》,使我走近體育,領略了運動的魅力,對優秀運動健將也充滿敬意,再寫女足應該義不容辭,但眾所周知,體育片難寫,這塊骨頭不好啃啊。
不好啃也得啃。在高齡七十八仍激情盎然的謝導面前,我們還能叫喚困難?
一乾就是半年多,七稿八稿地修改,同時,幾個主要演員,也儘快地被安排下隊練球,去年12月,伍宇娟她們去清遠基地參加集訓,謝導從家裡拿了錢墊路費,這是製片主任悄悄告訴我的,建組已經兩個月了,製片主任還是兩手空空,按計畫,過了春節開機,謝導便孤軍奮戰,到處奔波、籌措資金。正是年關,誰有閒錢“打水漂”?冷清的電影市場,確實讓有錢人不敢輕易放帳。那是上海最冷的一天,我們談劇本一直到天黑,謝導又要匆匆趕晚上的班機去北京找企業“化緣”。我們和謝導一起走出電梯,又目送他獨自向停在不遠處的轎車走去,我感覺他腳步沉重,不由得追上兩步,大聲對他說:“今天很冷啊,多穿件衣服。”謝導不回頭、不答應,只是倔倔地向前走。我心
里不安,下午談劇本,謝導對劇本沒有突破性的進展流露了不滿和憂慮,讓他煩心的事情實在太多,要說,劇本有問題還可以一遍遍地改,但是,等米下鍋的資金在哪裡,一時還看不到希望。
有一天,謝導要向市里領導匯報《女足九號》情況,一路上,我們紛紛說服謝導要多向領導談困難,他卻回過頭不好意思地對我一笑:“一會兒談到資金問題,你跟金部長說。”我有點心酸,我想,他應該理直氣壯的,他年過古稀,完全可以安度晚年,完全不必這樣操勞,但是,從抓劇本到找資金,他事必躬親,一些本不該導演做的事情,也不得不眉毛鬍子一把抓。在中國,謝導是第一個離開“大鍋飯”的電影導演,他曾充滿激情地登上了電影繁榮的頂峰,但峰迴路轉,面對電影業一時無法適應市場經濟的蕭條,謝導卻壯心不已,仍死死地守著電影這座氣象不再的“山頭”不放。
對電影的不景氣,謝導實在不甘心,儘管,電影似乎失去了從前的吸引力,電影院門前已難見如潮如涌的景象。談起電影的現狀,謝導的神色也黯然,我記得,今年開春後,謝導去杭州為《女足九號》聯繫工作,一天晚上,他一個人去旅店附近的一家電影院看電影,整個電影院只有他一個觀眾,他獨自坐在偌大的劇場裡,默默地面對寬闊的大銀幕,他的心一陣陣緊縮、一陣陣絞痛,那一刻,他的理想仿佛動搖了:“為什麼還要辛辛苦苦、孜孜以求地拍電影?”我聽到了一個把電影當作生命的老導演的哀嘆。但無論如何,謝導不會放棄電影,不會放棄《女足九號》,他只是感慨地對我們說:“女足踢球很悲壯,我們拍電影也悲壯啊!”確實,一部電影的完成,是一個巨大的工程,是多種藝術的綜合體現,但電影工作者千辛萬苦地付出,往往沒有反響、沒有回報。當然,自從接受《女足九號》的編劇任務,我就做好了“白辛苦”的準備,我心甘情願地選擇“白辛苦”,是不願失去從頭至尾看謝導完成一部影片的機會,這是一次難得的學習和實踐。
而籌拍《女足九號》的艱難,比事先想像的更多曲折,公司的問題,劇組的問題,還有其他片子的債務問題,一起堆到謝導面前,而所有的問題,說來說去,還是毛主席的那句話:“手中有糧,心裡不慌”,要從別人兜里討錢拍電影,這是老導演碰到的新問題,謝導難免焦灼煩躁,有時,看他發脾氣、扯著嗓子接電話,我的心情沉重也茫然,設身處地想想,這些困難要是落在我頭上,我大概撒手不幹了。怎么乾?拍一部電影畢竟不是十萬八萬,而是成百萬上千萬,尤其拍女足的電影,不是小成本能拿下的,幾十個演女足隊員的民眾演員從頭跟到尾,訓練、比賽都是大場面。而且,場場都要拍得好看,觀眾來看女足的電影,不光看故事、看精神,還要看二十二個姑娘踢一個球的精彩場面。可“精彩場面”是用錢堆成的。《女足九號》仿佛應了女足的命運,最迫切的問題恰恰是沒錢投入。那時,謝導的公司在證券大廈,那段時間我經常進出這幢豪華大樓,也經常情不自禁地想,大戶室的那些投資者每天都在“嘩嘩”地撈錢時,大概沒有人會想到,在同一幢大樓里,一位老導演正在為拍電影缺錢而一籌莫展。也許,這樣的聯想,有點不講道理,是白白地傷感。
自從加入《女足九號》攝製組工作,我們常常在私下裡憂心忡忡。說實話,我對這部片子能否如願開機持懷疑態度,只是不敢在謝導面前有絲毫流露,他是不允許任何人氣餒的,他“倔倔地往前走”,即使“窮”得揭不開鍋,製片主任身無分文,謝導泰然處之,照吃照睡,還到處報喜不報憂地描繪大好形勢,逢會必談《女足九號》的進展如何可喜,逢人便講《女足九號》的籌備如何順利,有時,我聽得出汗,我畢竟身歷其境,一清二楚地知道他有多難。據說,這是他一貫的作風,我想,謝導的“誇大”是他強加給自己的最大壓力,他在鼓勵自己背水一戰,他需要整個社會了解他、督促他,他想把女足姑娘搬上銀幕的決心鐵定了。當然,也有一些議論,說謝導選題材過於“跟形勢”,但謝導的“跟形勢”是發自內心的激情,這就是謝晉電影的一大特點,無可非議。而且,在缺乏激情的年代,謝導的激情尤為可貴,畢竟歷經了半個多世紀的滄桑,誰能將年輕單純的激情不變地保持到底?謝導和謝導的電影一如既往地有激情,絲毫不褪色。而謝導第一次找我們談《女足九號》的創作,他對劇本的要求就是兩句話:激情、悲壯!
元旦三天放假,謝導帶上美工師興致勃勃地去浙江看景了,雖然,劇本離拍攝還有距離;雖然,資金仍無著落,謝導卻信心滿懷、按部就班地進行著開機前的一切準備工作。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鍋里還沒“米”呢,謝導已把爐火旺盛地燒了起來,很多媒體爭先恐後地報導有關《女足九號》種種訊息。作為編劇,我心裡有點虛,因為劇本修改常常陷於“山重水複疑無路”的困境,謝導一稿一稿地看劇本,和我們一次一次地談劇本,並一再強調:“《鴉片戰爭》改十稿,你們還差得遠呢!”我們哪敢鬆懈,只是,創作這件事,即使“喊口號,表決心”,有天大幹勁,往往也無法補上“差得遠”的距離。尤其編寫女足電影,沒有成功的文學作品為基礎,我們只能從採訪開始收集素材,而採訪範圍之廣、工作量之大,不是十天半個月能完成的,全國有十幾支女足隊伍,要有巨觀的、歷史的把握,才能認識中國女足運動發展的特殊性,然後,我們深入幾個有典型性的球隊,接觸隊員、接觸教練,積累活生生的形象,而劇本中的主角九號隊員,不是孫雯,不是劉愛玲,不是水慶霞,我們寫的不是真人真事,是重新塑造一個人物,她的心路歷程,應該是每個女足隊員都感同身受的。
謝導再三對我們說:寫女足,要避免真實,又必須真實,我理解,這就是要處理好“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之間的關係。整理採訪心得,對女足最深的感觸是兩個字:“聚”和“散”,經常遭遇“解散”的體育項目,大概只有女足了,我覺得,這兩個字應該成為劇本的“核”:女足隊伍的聚散,女足隊員感情的聚散。而唯獨不散的是女足精神,這是女足運動之所以能在“石縫”間頑強生成的根本。
劇本選取的角度也許出人意料,但我們的構思和謝導的構想很一致,這使創作避免了彎路。因為這是突擊性的寫作任務,必須速決速戰。根據謝導的工作日程,從採訪到完成列印稿,我們只有三個多月時間。
春節前,我們如期交出列印稿,謝導不滿意,他說這一稿只供內部傳閱,還不能拿出去聽意見。但既定的計畫是:四月初在杭州開機,保證在奧運會前後順利上映。離開機不到兩個月了,劇本還“差得遠”,我的心情每天都是沉甸甸的,雖然,謝導總是鼓勵我們:“你們寫出八十分的劇本,我就能拍出九十分的電影。”可作文要拿到“八十分”,談何容易。不是我為自己開脫,寫女足再“避免真實”,畢竟八九不離十,無論怎么想像、編撰,總得寫出“激情、悲壯”的女足精神。
謝導對我們是“不依不饒”的,他要把你“榨乾”了才罷休。當然,他也是這樣對待自己的,每次約我們談劇本,他都會熬個通宵仔細讀劇本,所有的細枝末節都逃不過他的感覺,連錯別字他都給一個個地檢查出來,一直到列印劇本,他還不放心,要跟去謄印社監督,我只有拍胸膛向他保證:決不出差錯。
令人欣慰的是,《女足九號》終於克服重重困難在四月中按時開機。我長長地舒了口氣,作為編劇總算“大功告成”,謝導仿佛看出了我想“退休”的情緒,馬上警告說:“劇本還得修改,邊拍邊改,你要跟我下劇組!”我很慚愧,我無法下劇組,兒子今年聯考,這又是一場“突擊戰”,謝導批評我把兒子的事看得太重,也原諒我身為母親的責任,這樣,謝導更辛苦了,白天拍戲,晚上,他先打盹,深夜再起來做案頭工作,改動大的地方,我只能在家修改了再傳真給他。
“五一”勞動節,我讓兒子帶著作業和我一起下劇組,到海寧已經是晚上十點了,謝導還在拍戲,那夜要拍通宵,我們直接去現場,見謝導精神抖擻地忙碌,一會兒坐在監視器前,一會兒又站起來調整燈光布景或者和演員說戲。後半夜,山風料峭,搞服裝的師傅把演出服讓我披上。感受到拍攝的艱苦,我們都擔心謝導的身體能否抗住這樣勞累的持久戰?《女足九號》的戲,大都在外景地,要在日曬雨淋中拍踢球、拍訓練,謝導天天在現場親自執導,事無巨細,一絲不苟,整個劇組都掛在了他身上,但他畢竟年事已高。可謝導對自己充滿信心:“不拍完戲,我決不會躺倒!”連續作戰三個月,謝導精神矍鑠,實在累了,他和林連昆等老演員聚在一起抿口酒解解乏。真是用女足精神拍女足。
謝導對女足、對女足隊員確實充滿感情,只要談起她們的故事,他像老父親誇獎閨女一樣喜形於色,去球場看她們比賽,還會帶上一大包從國外背回來的朱古力,讓孫雯一顆顆地分給姑娘們。這次奧運會中國女足失利,沒能進軍悉尼,謝導看完比賽,立刻電函國家體育總局,希望把他的心情和心意轉告女足隊員:“體育競賽中的勝敗是兵家常事,但使我感動的是,你們在賽場上毫不懈怠和竭盡心力的頑強表現,確實英勇而悲壯,你們仍不愧為世界公認的強隊,你們仍是我心中永不凋零的鏗鏘玫瑰,我相信你們是一支既經得起勝利,也經得住挫折的隊伍。中國女足是大有希望的,你們和你們的後備軍,應當更高地舉起‘女足精神’這面旗幟,繼續前進,再創輝煌。”
9月22日,中國女足回到北京,謝導派代表專程去首都機場迎接女足姑娘。24日,得知孫雯回到上海,謝導馬上接她到電影技術廠混錄棚觀看剛錄製完畢的《女足九號》,並把最近所有報紙上有關鼓勵和肯定女足的文章,一篇篇地剪下來,精心地裝貼成冊,作為禮物送給孫雯。
這一腔真摯之情,這一番拳拳之心,都被謝導淋漓盡致地傾注在他的新片《女足九號》中。我連看兩遍,儘管,劇中的人物、情節、台詞,我完全熟悉,但我還是熱淚盈眶,好像完全忘了自己是編劇。而在得知女足提前兩周到達澳大利亞卻又遺憾地與悉尼擦肩而過時,我不由地想到了《女足九號》悲壯的結尾,這不是預感,更不是預言,這就是中國女足的道路,這就是女足姑娘們的道路。
但願《女足九號》激情悲壯的插曲,能唱出女足姑娘的心聲:
把淚水咽下,把苦澀咽下,把失敗咽下,把屈辱咽下,讓熱血沸騰,讓夢想成真……
給“三·八”
謝晉執導的新片《女足九號》將作為“獻給自強不息的中國婦女”的一件禮物,於“三八”婦女節公映。該片講述的是老一代女足隊員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故事,她們為中國女足今天的輝煌付出了極其辛酸而沉重的代價。
《女足九號》在為女足精神吶喊的同時,也圓了謝晉一個38年的夢。1963年,當時的體委主任賀龍元帥看過謝晉執導的《女籃5號》後曾說,這個片子不錯,再拍一個足球的。自此,謝晉一直把這個想法埋在心裡。78歲的謝晉導演前天下午在人民大會堂小禮堂舉行的《女足九號》首映發布會上,稱自己的頭銜是“體育先進工作者”,他說:“女足是中國婦女的驕傲。我拍的是孫雯上一代女足的事,她們為女足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卻什麼也沒得到,全部付出了,我們千萬不要忘記她們。國際賽場上雖然沒有羅甜,沒有阿木,沒有曉東(三人分別是影片中人物名),但她們是夢的開始。”中國女足隊長孫雯觀看影片之後曾激動地說:“我覺得我們女足的現實和影片所表現的東西是那樣吻合,尤其是結局太相符了,像巧合一樣。回顧中國女足十幾年艱辛的道路,我們仿佛注定了一種悲壯。我不知道觀眾能否靜下心來,走進影院看這部比較沉重、比較悲壯的影片。但我相信,大家只要坐下來一定會深受感染。”
片名雖叫《女足九號》,講的卻不是一個人的故事,也不僅僅是女足,謝導說:“它是對新時期女性拼搏精神的概括和讚揚。就這一點上說,它的人文意義已超出體育本身。”
《女足九號》擁有強大的演員陣容,女主角“九號”羅甜由伍宇娟扮演,女足教練高波由周里京扮演。林連昆、程前、王玉梅、顏彼得、何賽飛等演員難擋謝晉的“誘惑”,在片中組成了“豪華龍套”。另外,擔任旁白的丁建華、演唱主題曲的韋唯也為影片錦上添花。在首映發布會上,到場的領導、嘉賓、劇組成員以及普通觀眾,以自願的形式在一個特製的“申奧”大足球上籤名,該足球將由主辦單位交給奧申委,表達對北京申辦2008年奧運會的支持。(
影片段預告絮
謝晉說,拍一部關於中國足球的故事影片,是他多年的夙願。40年前,當謝晉成功地導演了《女籃5號》時,賀龍就希望他再拍一部反映中國足球的影片。但是,因種種原因,特別是沒有合適的本子,始終沒有如願。去年,中國女足在世界盃足球賽上勇奪亞軍,謝晉非常激動,再次燃起創作欲望。
在謝晉眼中,《女籃五號》反映的是五、六十年代女運動員的情感和生活,而《女足九號》拍的是當代女運動員的精神風采。名為女足,實際是對新時代女性、對一種精神的頌揚。” 78歲的謝晉對這部影片傾注了自己全部感情。他說,電影《女足九號》的人文意義已遠遠超出了體育本身。女足那種敢於犧牲、敢於拼搏的精神,已經成為我們民族精神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至於演員,謝導也已幾次表示過很滿意:“雖然都不是現在最走紅的演員,但他們的表演很到位,尤其是客串的幾個,像王玉梅戲不多卻很敬業。伍宇娟因為有舞台演出經驗,演起戲來非常自然。當初看中她主要考慮的是體形,她長得結實,演足球運動員挺合適的,不像其他女孩子都要苗條,細胳膊細腿的。”“她很能吃苦,經常在球場上摔得青一塊紫一塊,有一個屬於高難度動作的倒勾就是她自己做的,專業運動員看了都說做得好,不容易。”
影片影響
著名電影導演謝晉,在新世紀的第一個“三八”國際婦女節到來之際,向海內外觀眾奉獻了一部新穎別致、不同凡響的新片《女足九號》。
我作為影迷加球迷的特殊觀眾,對同樣也是球迷加影迷的謝晉和他導演的《女足九號》,可謂情有獨鍾、翹盼久矣!《女足九號》果然不負眾望,它那動人的故事,充滿激情和悲壯,人物之間的真情樸實而自然,主人公在事業和生活上的嚴峻而殘酷的碰撞,扣人心弦、催人淚下,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
《女足九號》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激動和愉悅,還給我帶來了一個意外的收穫,那便是一開始我就被影片別開生面的字幕襯底和旁白所深深吸引:連續幾幅畫面古樸、技法簡約、栩栩如生的我國古代女子用三寸金蓮的小腳踢球的古畫,並引出旁白:“相傳,足球起源於中國,漫漫歷史,帶給我們的是自豪?是思考?還是深深地追溯……”
過去我們一直認為並且也僅僅知道,現代足球始於英國,似乎在此之前,世界上沒有足球。而《女足九號》卻驅使我沿著片頭中出現的這幾幅中國古畫的足跡,一下子把我引入到二千五百年前的戰國時期。《戰國策·齊策》中記有蘇秦遊說各國後對齊宣王說:“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走伏、六博、蹋鞠者。”其中“蹋鞠”同“蹴鞠”,是我國古代以腳踢球的用語。鞠者,外層為皮革,內芯填滿毛髮之物的球也。可見,那時的人民民眾就已經把足球遊戲當作一種娛樂活動了。
到了漢唐時期,我國的足球活動發展到了鼎盛時期。據出土文物考證,早在東漢延光二年(公元123年)我國就有了女子足球遊戲了。河南省嵩山上的中嶽三闕建築中,就繪有形象生動、長袖高髻的女子們踢足球的各種各樣的壁畫。到了盛唐時期,古代足球又有了重大發展,開始用嘴吹氣來代替過去用毛髮之物充填的球。這樣球的彈性便增大了,一蹴便可騰空而起,從此,球場上開始出現高高豎起的球門。到了宋朝,球又發展用氣筒給球打氣的方法,並且開始出現了球會組織———齊雲社或圓社,這大概就是現代足球俱樂部的原始雛形吧。
另外,從漢代的古畫和石像,宋代的瓷枕和銅鏡,明代的繪畫之中,都可以找到婦女蹴鞠(踢球)的矯健身影。由此可見,中國古代足球和女子足球,有著悠久的歷史和鮮明的民族風格。可是到了元、明、清時代,由於政治腐敗、經濟衰退以及社會上重文輕武風氣的盛行,足球遊戲便開始沒落。
中國的女子足球,雖然起源極早,但是女子足球運動的真正興起,卻發生在20世紀的七十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便像雨後春筍般地全面發展起來,至今,她們的足跡已遍布幾乎所有的省市。1982年開始在北京舉行了首屆女子足球邀請賽,1983年和1984年又先後在廣州和西安舉行了兩屆國際女子足球邀請賽,從此實力大增,中國女足1986年12月榮獲香港第六屆亞洲女子足球錦標賽冠軍。到了1999年她們又奪得了世界盃亞軍,震驚了世界足壇。中國足球終於在女足姑娘們的腳下騰飛起來,謝晉導演的藝術之心被震撼了,他的創作激情被點燃了。展現在我們眼前的《女足九號》所體現的不僅僅是一種體育精神,而是中華兒女對生命和事業所爆發出的堅韌向上、頑強不屈的人格魅力。
影片評價
新華社上海10月17日電(記者趙蘭英)謝晉傾情之作《女足九號》已經拍竣。中國女足隊長孫雯日前觀看影片後,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孫雯在觀後談了對這部影片的看法。她說,這次奧運會我們沒能拿到冠軍,結局是悲壯的。靜下心來,我捫心自問:你是不是努力地、全身心地投入,是不是認真地對待每一天?我肯定地回答:是的!這樣,我就坦然了。看了《女足九號》後,我覺得我們女足的現實和影片所表現的東西是那樣吻合,尤其是結局太相符了,像巧合一樣。回顧中國女足十幾年艱辛的道路,我們仿佛注定了一種悲壯。
孫雯說,《女足九號》反映的是老一代女足隊員的經歷,那一代人整個地被遺忘了。其實,她們練得比我們苦。那時候條件差、經驗少,比現在殘酷得多,她們卻什麼也沒有得到,退役後還要自謀生路。只要想到她們,我就會很難過。所以我特別喜歡影片中羅甜奶奶這一人物。奶奶反覆對羅甜說:“踢球是你的命啊!”這句台詞非常符合我們的心情。我們為什麼選擇足球?不管多么艱辛、殘酷,我們沒有動搖、退卻,正因為足球是我們的“命”。我們為女足運動付出了全部。勝利了我們會很快樂,失敗了會很痛苦,但無論快樂和痛苦,讓我們永遠記住的是“付出”的過程。《女足九號》很快將在全國上映,我不知道觀眾能否靜下心來,走進影院看這部比較沉重、比較悲壯的影片。但我相信,大家只要坐下來,一定會深受感染。
78歲的謝晉,對這部影片傾注了自己全部感情。他說,電影《女足九號》的人文意義已遠遠超出了體育本身。試想,六七十年前,中國婦女還纏著小腳,今天,她們用大腳在體育場上踢足球,奪取世界冠軍,這是多大的變化?女足那種敢於犧牲、敢於拼搏的精神,已經成為我們民族精神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