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喇嘛看世界盃》

《小喇嘛看世界盃》

《小喇嘛看世界盃》(The cup)是1999年不丹國的第一部電影,喇嘛導演,喇嘛演員,喇嘛的真實生活改編,一部真正的喇嘛電影。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1

影片開始於50年代的西藏,一群從西藏出走的小孩,來到風景如畫的喜馬拉雅山中的喇嘛寺,展開他們的僧侶人生

本片改編真人實事,並由事件主人翁在銀幕前現身說法、演出自己的故事。描述在一個遙遠的藏族村落里,一群修道院裡的喇嘛試著藉由一隻衛星接受器,讓當地人民能收看世界盃足球賽的轉播。當世界盃足球賽在法國如火如荼開打時,遠在喜馬拉雅深山的修道院裡,2個迷戀上足球的小喇嘛將那兒寧靜冥想的氣氛完全打破,修道院上上下下都瀰漫一股對足球的狂熱。問題是:沒有電視機,沒有衛星接器,他們要如何收看世界盃足球賽的轉播呢?為了能亳無後顧之憂地欣賞世足賽的轉播,對足球瘋熱的小喇嘛想盡辦法要籌募租用費用。整個計畫充分考驗修道院裡小喇嘛們的團結機智和友情,處處散發幽默與智慧

本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而成,在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印度地區,有一個與世隔絕的喇嘛寺廟。寺廟裡有個小和尚,對四年一度的世界盃心懷嚮往,非常渴望觀看。但寺院的清規律例無法讓他實現這個小小的心愿。在小喇嘛的苦苦堅持下,老喇嘛終於答應讓他看世界盃,並且事情取得了進一步的發展:全寺喇嘛一起收看了世界盃足球大賽轉播。這便是高山上小喇嘛看世界盃的故事,非常有趣。

看點

世界盃打得如火如荼時,遠在喜馬拉雅深山的修道院裡,兩個迷戀上足球的小喇嘛令修道院上上下下都瀰漫一股對足球的狂熱。但問題來了:沒有電視機,沒有衛星接收器,他們要如何收看世界盃呢?為了能毫無後顧之憂地欣賞世界盃決賽的轉播,對足球狂熱的小喇嘛想盡辦法要籌募租金。整個計畫充分考驗著修道院裡小喇嘛們的團結、機智和友情,處處散發幽默與智慧。肯捷爾·洛寶的《小喇嘛看世界盃》亦打鐵趁熱,乘世界盃熱潮尚未減退再推出。

《小喇嘛看世界盃》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在印度位於喜馬拉雅山腳下比爾鎮的卓靈寺院中拍攝。故事的主題是敘述一群年輕的西藏和尚在九八年夏天世界盃陷入大賽的熱潮。戲中演員全都來自於當地寺院區域,從未參與過任何演出,因此就像是在演自己一樣地玩耍。本片話題新鮮風趣,有時尖銳地藉由小和尚與老師之間的互動,觀察藏族的生涯。全片的精髓即表達出新一代修行者的幽默人生觀:“足球是他們的宗教,佛教是他們的哲學。”

該片既記錄了小喇嘛在印度的生活,更寫實地傳達了寺院中的教育演化過程。古老的傳統文化值得珍惜,新興科技的變化更無法漠視。在如此封閉的喜馬拉雅山腳下,都未能抵擋住全球資訊的傳輸,同時也震撼地表白了人類距離的急速縮短,就連貧窮落後的偏遠地帶,也一毛一角地被侵擾,在在有力地證明了導演迎向文明的積極態度———保護傳統文化的最佳策略是主動運用現代文化,而不是一味地抵制抗拒,除了增加無力感外別無建設性效果。最精采的片段就是老和尚之間的對話與反應,面對小和尚對足球大賽的瘋狂,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去了解是否有害,然後接受。

幕後製作

影片的誕生,使世界第一次注意到了不丹這個地圖上很難找尋的小國家。有趣的是,導演宗薩仁波切也是一個喇嘛,其經歷富有傳奇色彩。他於1961年生於不丹,7歲時,被確認為一代喇嘛宗師轉世;13歲,才第一次看到電視,從此被影像所吸引。《高山上的世界盃》是他的第一部劇情片,拍攝手法嫻熟流暢,猶如有神明在暗中指點。影片洋溢著溫馨之情,有許多感人有趣的細節。最大的噱頭是劇中的演員皆來自寺院,本色演出,新鮮有趣,獵奇者可以從中窺見喇嘛的日常生活與心路歷程。影片裡宗教的思想被隱藏得很深,並未刻意說教,只是充分顯現了善與愛,可謂高明。整體結構雖然有些鬆散,對很多事情語焉不詳,但仍舊不失為一部值得載入史冊的好片。

評價

《小喇嘛看世界盃》(The cup)是不丹國的第一部電影,喇嘛導演,喇嘛演員,喇嘛的真實生活改編,一部真正的喇嘛電影。

不丹,隱匿於高聳的山區中,抗拒文明污染的山中隱國。安於傳統,至今仍保有清新樸拙的面貌,被稱為「最後的香格里拉」(城市越垃圾,被稱為香格里拉的地方就越多,美麗純淨的地方還是存在的,只是希望以後還能叫香格里拉的地方能夠保持質量),主要城市大多集中在中部地區的喜瑪拉雅山河谷,藏傳佛教(噶舉派)為國教,尼泊爾族居民信奉印度教。至今未與中國建交。在不丹,99年才開始有線電視的開播,所以在前些年生活在大山深處的寺廟裡的小喇嘛看電視的機會很少,甚至不可能。

喇嘛,是藏語的音譯,意思是上師、教師,指那些學問高深,可指導人們進行修習的有資歷和學位的高級僧人。普通僧人藏語稱其為“扎巴”,只有班禪達賴和其他的活佛才被尊稱為喇嘛。“古秀拉”是指具有一定學識與德行的喇嘛,“仁波且”是“活佛”的藏語稱謂。所以,本片的中文名稱翻譯的有不合理之處,然而本片導演肯傑爾洛賓(宗薩仁波且),是一個真活佛。

肯傑爾洛賓7歲時被發現為活佛轉世,12歲起學習佛法,13歲第一次看電視。現已是藏傳佛教著名高僧,是好幾座寺院的住持。貝魯奇拍攝《小活佛》時,他曾跟隨協助拍攝,接觸到專業電影,他熱愛而且不斷的學習電影,這是他的第一部片子,處理得自然清新,有著講究的樸素美,故事流暢動人,不愧是智慧者的作品。肯傑爾洛賓最喜歡的導演是小津安二郎、塔亞可夫斯基。

格貴是片中寺院掌堂師,有著長老的穩重和對待弟子的嚴厲,不過對於活潑可愛的小和尚還是充滿了關懷和愛護,飾演格貴的烏及塔之奧本人也是位修行高深的高深,他的角色可以說是脫胎於他本人的。烏及塔之奧的演出再一次顯示出僧人的智慧,第一次演電影的他從不NG,所有鏡頭都是一次完成。

小和尚演的是他自己,這個電影就是根據他的故事改編的。小和尚聰明好動,電影裡他嚴慈的師父在現實生活里就是他的父親,他是烏及塔之奧的兒子。信奉達賴喇嘛的流亡僧人們在異國他鄉被收容,生活在閉塞的大山深處。但是小喇嘛和其他的孩子一樣,喜歡明星,都是足球明星,在宿舍的牆上,貼滿了足球海報。他最心愛的物品是一雙新球鞋,他總捨不得穿,還有就是他一直都穿在袈裟裡面,連洗澡也不願意脫下的羅那爾多的9號球衣。寺廟裡沒有電視機,也沒有衛星天線,一看球就激動不已大喊大叫的小和尚被村民從收費看球的村民家裡趕了出來,為了看上世界盃的決賽,他都做些什麼有趣的事呢?寺院的長老們又會怎樣呢?總之,電影裡充滿了智慧的幽默和緊張又歡樂的氣氛,一學佛經就打盹,一看足球就興奮的小和尚就是快樂的源泉。

扮演寺廟裡的老住持的是卓靈寺真正的住持,他的角色其實也就是他自己。流亡不丹的他一心夢想回到西藏,整日念念不忘西藏的一切。他的寺院收留了許多追隨達賴喇嘛從西藏而來的虔誠信眾,就在拍完這部電影不久,他的夢想成真了。

電影很純潔,象溪水一樣流暢自然,看不出任何裝飾的痕跡,有一種渾然天成的樸素美,象田野中白雲下散發淡香的花。技法上已不是一個純熟可以形容的。在佛經里得到智慧的人們,雖然在封閉的大山里潛隱修道,而一出手就可以拍出這種超越世俗境界的影片,你相信嗎,他們真的是智慧之人。

本片釜山電影節國際影評人大獎,還代表不丹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參加嘎那、多倫多等多個電影節 。

與足球有關的電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