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是一段塵封四十年的歷史,當年的倖存者散落在各個角落,沒有人問過他們到底發生了什麼,當年的死難者早已化為白骨,連他們的後代也不知道埋在何處。幸虧楊顯惠這位有良知的作家,不辭辛勞,四處尋訪,歷經數載,終於揭開了歷史的真相。
是《定西孤兒院紀事》的姊妹篇,被譽為“中國的《古拉格群島》”。書中所指的夾邊溝,為甘肅酒泉一個羈押右派分子的勞改農場,從1957年開始關押的近三千人,至1960年底倖存者已不足一半,是一處充滿了苦難、飢餓和死亡的傷痛之地。
作者簡介
楊顯惠,1946年出生於蘭州。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居天津。
1965年由蘭州二中上山下鄉赴甘肅省生產建設兵團安西縣小宛農場。1971年入甘肅師範大學數學系讀書。1975年在甘肅省某中學做教師。1981年入天津作家協會專職寫作至今。
主要作品收入在《這一片大海灘》《定西孤兒院紀事》 等書。曾獲全國短篇小說獎、中國小說學會獎等獎項。
創作手法
它以夾邊溝之一隅,全方位、深層次地重現了歷史,全書通過近20個故事,對眾多受難者命運的來龍去脈進行了深刻的揭示,對絕境中的人性有著十分出色的描繪。從而不僅能讓我們對過去的那段歲月加深了解,更有助於我們構建自己的人格,開拓自己的人生。
創作背景
本書是花城出版社推出的最新版本,它不僅補足了天津古籍出版社的初版本所沒有收錄的內容,同時也恢復了《夾邊溝記事》的原名。此書不是小說,而是實錄作者本人於“文革”前在河西走廊農建十一師當農工,期間曾經耳聞目睹了許許多多關於“夾邊溝”羈押右派的悲慘事實,“文革”後他根據這些事實寫成本書,通過對那些受難者人性與命運的深刻揭示,來力圖表現出一個時代的悲劇精神與沉重教訓。作者的文字樸實無華,卻蘊涵著巨大的情感衝擊力,能夠給所有讀完本書的讀者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象。
創作經歷
作者歷經數年,大海撈針般搜尋和採訪了近百名當事人,並在高度忠於歷史事實的基礎上,完成了這部極具震撼力的紀實性小說。 通過走訪當事人而進行記錄描述。
啟示
1. 此書讓我們第一次看清1960年以前的夾邊溝農場,看清反右時期的整箇中國,甚至重新認識我們已知的“歷史”,在時光積澱的塵土下究竟還隱藏了多少觸目驚心卻不為人知的過去。 而此書掘起了受難者的屍骨,將現實赤裸裸地呈現於我們面前,才使我們不致在這段歷史上成為有眼盲人。
2. 這樣的文本以其真實性向我們揭示了目光所及範圍之外的另一種生存狀態,在震驚之餘引發關於生命、人性以及歷史方面的深度發掘。
3. 《夾邊溝記事》或許能告訴我們,無論在哪裡,善和美都是不會消亡的,這是人之為人的根本。
4. 《夾邊溝記事》可以說是知識分子的苦難史,從中我們既可以看到知識分子面對苦難的韌性和對人格的堅持,也可以看到他們性格中的軟弱與不合時宜,這也許是幾千年來中國知識分子的致命傷。
精彩書評
書評人:梁文道
2009年11月5日著名文化人梁文道在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節目中鄭重推薦《夾邊溝紀事》一書,並對此書作了細緻與客觀評價:
楊顯惠先生他是甘肅蘭州人,從小就聽說過當地的夾邊溝的事件,夾邊溝事件當年跟我們昨天講的信陽事件一樣,是個震動中央的一個事件。對於當年這些事件,現在已經被很多人淡忘了,而楊顯惠先生就對這個事件,他覺得是放不下的,所以在過去那么多年,幾乎有10多年的時間,他就到處去挖掘這方面的材料,然後做很多口述資料的收集,採訪過非常多的人,再寫成他這些小說。就他寫的這些東西都是短篇小說的格局,到底是真事還是故事呢?這是多人挑戰他的問題,也有很多人覺得當年不可能有這么慘無人道的事情發生,所以這裡面就牽涉到這些是小說或是紀實的問題了。其實楊顯惠先生他說,他寫的這些東西,故事絕大部分是真實的,人名甚至有時候也是真的,但是他用小說的筆法,加上一些情節敘述的方式,如此而已。這個文學一加工,坦白講,有時候產生一個效果真的是相當相當震撼的,有一種歷史上的虛無,但是又有一種讓人慾哭無淚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