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風流》

歐陽山的長篇小說《一代風流》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一代風流》包括《三家巷》、《苦鬥》、《柳暗花明》、《聖地》、和《萬年春》五卷,共二百章、一百五十萬字。它以宏闊的筆調再現了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全過程。世間上跨越了五四運動後的國民大革命、國內各民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到新中國成立的幾十年。地域上囊括了廣州、廣東、上海、重慶、延安、華北等廣大土地。作品塑造了社會中各個階級的一系列典型人物,把紛繁複雜的社會關係和階級鬥爭描寫的有條不紊。可以說,從任何一個角度來審視,《一代風流》都稱得上是一部氣勢蓬勃的鴻篇巨製。 

基本信息

寫作背景

一代風流一代風流

1957年起,歐陽山著手創作5卷長篇小說《一代風流》,前後經歷28 年之久,終於在1985年春最後完卷出版。1959年和1963年,這部小說的首卷《三家巷》、2卷《苦鬥》先後問世,受到讀者熱烈歡迎。但在1964年後,特別是“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橫蠻的批判,剛脫稿的第3卷《柳暗花明》手稿全被抄沒。直到粉碎“四人幫”後,作者和作品才一起得到平反。當時,年過花甲的歐陽山,不顧年邁患病,邊回憶邊記錄,用了1年時間重寫,終於在1981年出版了重寫的第3卷《柳暗花明》。接著,他又用了2年多的時間,寫完了第4卷《聖地》和第5卷《萬年春》。
歐陽山這部長達150萬字的小說《一代風流》,以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和按生活本質去寫社會的階級結構和人物關係,小說以主人公周炳與“三家巷”的三代人的矛盾糾葛及其發展為主線,反映從1919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30年間整箇中國革命和中國社會的發展過程,既反映了革命道路的坎坷和曲折,也謳歌了黨領導下的英雄業績。從1959年《一代風流》首卷《三家巷》問世以來,共印刷發行100多萬冊。其中《柳暗花明》被評為1981年全國十大暢銷書之一。1983年獲廣東省魯迅文藝獎金首屆文學一等獎。
1985年10月,廣東省文聯和中國作家協會廣東分會聯合召開了《一代風流》討論會,時值歐陽山從事文學創作61周年。應邀到會的有來自省內各地的專家、學者、評論家、作家和《一代風流》的愛好者共50多人。

內容簡介

歐陽山以20世紀20年代的廣州為背景,通過周、陳、何三個家庭的變化、矛盾和鬥爭,親戚朋友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真實地、生動地、歷史地展現了各種政治力量的消長,不同階級,不同人物精神世界的變化,特別是青年人對各自人生道路的選擇。在作品中,省港大罷工、沙基慘案、國民革命軍北伐、“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廣州起義等重大歷史事件或不同程度地得以藝術再現,或有所涉獵,因而,實際上作者已經通過他的筆勾畫出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前後中國人民所走過的光榮道路,記錄下這一段歷史時期中國革命的經驗教訓。作家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無論是當時還是由現在回視都是難能可貴的。以委婉紆徐的風格,通過日常生活的描摹透視歷史風雲的變幻。

作者簡介

歐陽山(1908—2000),男,作家,原名楊鳳岐, 筆名: 凡鳥、羅西、龍貢公。原籍湖北荊州。中共黨員。歷任廣東省人民政府文教廳副廳長,中南軍政委員會文教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文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廣州分會主席,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40年代加入中國共產黨,是第三、五屆全國人大代表,中顧委委員。2000年1月被授予中國文藝界最高榮譽“中國文聯榮譽委員”純金證章。

影響

《一代風流》第二卷《一代風流》第二卷

歐陽山的長篇小說《一代風流》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作為這部巨著的第一卷,《三家巷》問世後更是產生了熱烈的反響。它的出版,填補了中國當代文學反映20 年代南方革命鬥爭這一空白。

小說《三家巷》出版於1959 年,但於此15 年前還是在延安時期,作者就已經在蘊釀情節、結構框架了,他力求用藝術的筆觸來描繪“中國革命的來龍去脈”。在《三家巷》這部作品中,歐陽山以20555 年代的廣州為背景,通過周、陳、何三個家庭的變化、矛盾和鬥爭,親戚朋友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真實地、生動地、歷史地展現了各種政治力量的消長,不同階級,不同人物精神世界的變化,特別是青年人對各自人生道路的選擇。

在作品中,省港大罷工、沙基慘案、國民革命軍北伐、“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廣州起義等重大歷史事件或不同程度地得以藝術再現,或有所涉獵,因而,實際上作者已經通過他的筆勾畫出1925 年至1927 年大革命前後中國人民所走過的光榮道路,記錄下這一段歷史時期中國革命的經驗教訓。作家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無論是當時還是由現在回視都是難能可貴的。

特色

《一代風流》第五卷《一代風流》第五卷

以委婉紆徐的風格,通過日常生活的描摹透視歷史風雲的變幻,是《三家巷》這部作品一個突出的特色。小小的三家巷,其實就是當時南中國社會生活和階級關係的一個縮影。周家所代表的工人階級,陳家所代表的買辦資產階級,何家所代表的官僚地主階級,正是當時都市社會的三個主要階級。在這三個家庭成員們的日常活動中,作者給了周家小兒子周炳以大量的篇幅,從而也確立了他在整部《一代風流》中的主人公地位。周炳是一個剛剛走上革命、有待於進一步成熟的知識青年,他所走的道路,和當時一般知識青年走向革命道路是相似的。但他出身於工人家庭,儘管身上帶有若干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通病,由於與勞動人民有著更加緊密的血緣關係,又有別於一般的青年知識分子。我們並不因為這個革命者尚不夠成熟而否定他作為“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的意義所在。須知,《三家巷》只是《一代風流》全部樂章的一支響亮的序曲,作者理應為主人公周炳在以後各卷中留下思想性格的成熟與發展的充分餘地。《三家巷》應該說是一部民族風格和地域色彩十分濃郁的作品,在敘事手法上,多表現為以人物的行動為中心展開故事情節,又通過故事情節的不斷變化來逐步深化人物。作者創造性地繼承了中國古典小說的優秀傳統,諸如:人物依次出場,事件交待清楚,故事情節緊湊,前後脈絡分明、杜絕故布疑陣等,很適合大眾讀者的欣賞口味。一些委婉有致,親切動人的場面,如“除夕賣懶”、“人日郊遊”等具有風俗畫的神韻,不能不使人聯想到《紅樓夢》的某些章節;而某些戰鬥和起義場面的描寫,其筆酣墨飽、繪聲繪色的程度,又似乎是得益於《三國演義》《水滸傳》的筆法。同時,作者又揉進了現代小說的某些表現方法和表現技巧。比如對“三家巷”布局的描寫就極富象徵意味。許多篇章中的寫景狀物,以及區桃這一作者心目中理想化女性形象的塑造,則蘊含著豐富的革命浪漫主義的畫意與詩情。此外,《三家巷》的成就也是和作者具有的高度的駕馭語言的能力分不開的。

這裡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於作者在《三家巷》中嚴格地按照生活的本來面目和人物的性格邏輯(而不是概念化的、貼標籤式的)寫出了周、陳、何三家的恩恩怨怨,特別是青年一代人物性格的豐富性和複雜性,曾被極左路線誣為宣揚階級調和與資產階級人性論的“大毒草”.今天看來,這些不實之辭,只能從反面提請人們重視這部作品的認識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