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鵝奏鳴曲》

《天鵝奏鳴曲》

作者E伯爵的《天鵝奏鳴曲》小說描寫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國伯爵夏爾特·德·諾多瓦和納粹黨衛軍官伯爵夏爾特·德·諾多瓦的純真愛情故事。

基本信息

背景資料

《天鵝奏鳴曲》天鵝奏鳴曲

那日,巴黎的上空沉晦,德國大軍踏進了這個如花城市,法國伯爵和納粹黨衛軍官的初會面,是以兩條生命的殞落做結。
可這是一切的開端,不是道別,宣告波特曼將成為夏爾特的生命夢魘?其後,夏爾特妻兒的性命,為這首開始就停不了的奏鳴曲譜出最悲愴的旋律……
自此,伯爵大人手底下的夜鶯劇團,不再只是搬演浮華人生,歌舞昇平的背後,是一樁樁關於革命和暗殺的危險活動。
那是天鵝能獻給他逝去的愛人唯一的詩篇。
那是夏爾特對著未婚妻之弟許下的諾言──
他將以兇手的鮮血,悼祭情人的眼淚!
那頭無需陽光卻能依舊燦爛的金髮,夏爾特不止一次的感嘆它像是天使的羽翼錯植在惡魔的臂膀。
一如波特曼愈發迷人的微笑底,包含著他刻骨銘心的痛苦和仇恨。他如何能原諒、又怎么能原諒……
可,波特曼為什麼在他的面前是那樣孤獨脆弱、又為什麼,對他諸多危險的行動一意回護?
「自己既然不能下決心除掉你,又忘不了你,那就得讓你活下去,而且不受任何傷害……夏爾特,我是不是個勇敢承認愛情的人?」
戰爭將到了盡頭,他這曲奏鳴曲已經彈得太久太久,夏爾特一身的天鵝羽衣,也許終將褪。

內容簡介

《天鵝奏鳴曲》比肩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的二戰經典小說。感覺自己已經很久沒讀這一類型的書了。讀的過程中讓我很自然的聯想到電影《辛德勒的名單》(雖然這電影很著名,不過我最近才看,哈哈),那個愛上猶太女孩的德國軍官的形象又在我腦海中逐漸清晰起來。年輕,殘暴,嗜殺,喜歡扛著槍狙擊那些可憐人,還愛上不該愛的人--自己的俘虜,二戰結束被處絞刑。這是電影中的一個小故事,因為夾雜了愛情而讓我覺得特別。女孩幸運地活下來,她也許從來沒有愛過那個德國軍官,也許只有害怕,恐懼,憎惡。(這應該是一個正常人的反應吧!)與《天鵝奏鳴曲》中的主角開始對羅斯托克的感情很相像,只是羅斯托克為愛人改變了,而那位德國軍官沒有。我記得《辛》中某位人物說過,如果不是這場戰爭,那個德國軍官也許是個彬彬有禮的優雅青年,而這場戰爭卻把人性最黑暗的一面暴露出來。可以說德國軍官的形象更為現實,但我願意相信羅斯托克也是真實存在的。《天鵝奏鳴曲》中描寫的劇情確實很有場景感,個人尤為喜歡那篇番外,因為描寫羅斯托克比較多,我喜歡這個男人。一場為了一個人的欲望而打的戰爭,如果一切沒發生,我們會怎樣。可惜沒有如果。

作者簡介

E伯爵:暢銷書作家,對東西方神話涉獵廣泛,有專業的藝術欣賞功底,作品風格多變,擅長根據故事背景轉化語言風格。情節平緩、流暢,感情含蓄,對細節的處理尤其令人驚奇。主要著有《黑色基督》、《格羅威爾診所》、《撒旦之舞》、《午夜向日葵》等。

創作背景

E是個神奇而熱心的人,受邀為她寫《天鵝奏鳴曲》的序,我感到很榮幸。我是個看文常常會忘記文名的懶人,也曾經忘了這篇文的名字,但內容我卻一直都記著。E邀請我為這篇文寫序的時候,有幾秒鐘,我還沒記起這熟悉的名字對應的是哪篇文,等到打開文檔一看,頓時就熱血沸騰了,簡直有一種受寵若驚的榮耀。

《天鵝奏鳴曲》是一篇給我留下非常深刻印象的文,我已經不太記得到底是什麼時候看的了,那想必是很多年前的事,但文章的氣氛和情節我至今還記得,它講述了一個法西斯殘暴軍官一步一步軟化與真實化的過程。我不想再看一遍去改變自己的印象,因為多年留下來的記憶才是文章帶給我的最大收穫吧。

這篇文最開始讓我驚嘆的,是E嫻熟自然的歐化語感,既非翻譯腔也有別於奇幻腔,而是一種仿佛連靈魂都深入到那個時間刻度中的、充滿淡灰色霧感的文字,字裡行間充滿張力,那必定是寫過很多文字才凝練成的筆法。我喜歡華美的文字,熱衷於感受不同文風下所能展現的風情,然而經過的時間越久,便越覺得簡單的句子能表現的情感和環境比繁複的句子更加富有韻味,而《天鵝奏鳴曲》正是這樣一篇幾乎沒有廢話和廢詞的好文。

此外不得不談那些極具真實感的戰爭氣氛。在娓娓道來的故事中,場景越鋪越開,時間越跨越長,滄桑感撲面而來。這種氣勢的營造必須基於作者開闊的筆力以及平時深厚的積累,E絕對是個有文化的作者啊,不像我……我是絕對寫不出來的。

故事中,主角掙扎而又糾結的感情,最後迎來了美好的結果,我不想對感情的部分多做評論,留與看客細品。其實我本身一點也不喜歡法西斯軍官這種人設,總覺得難以真正理解,歷史書所給的印象太強,導致我總把這些人歸之於“殘忍的壞人”。然而文章中的人既吻合了我的印象,又一點一點地將這種印象軟化,再讓這個被釘上了心思惡毒殘忍好殺標籤的軍官,極自然地通過細膩合理的情節安排和情感線索慢慢取下面具,成為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使人真正為之擔心、憂慮,甚至認為主角們沒有獲得好結局是件天理不容的事,這是件多么不容易的事。E真是個神奇的人物啊。

我是個萬年懶蟲,極少為人寫序,對讚美也是極笨拙的,以上真難以表達對此文的敬意,希望大家都能看得到E的用心與才華,這是一篇認真的、值得收藏的文。

寫作特點

人物塑造恰如其分

開始在連城上看這本書是幾個月前的事了,因為歐美風不是很吸引我,中間放下了很久,不過看完之後覺得這絕對是一本佳作,作者的知識和文筆實屬難得,對人物的塑造也恰如其分。非常適合耽美入門或者曖昧系的偏好者,幾位主人公也各有各的風采。和上尉一樣,我並不十分喜愛夏爾特這一類人,生活太有規律讓人看起來空洞無味,但是夏特爾值得尊敬的地方是他對保護身邊人的保護,它可以為他們犧牲生命和尊嚴。不管是怎樣的生活方式,知道堅持到底,都可以讓人覺得尊貴。而正是這種尊貴吸引了羅斯托克。

寫作方式獨特

作為同父異母的兄弟,羅斯托克和他哥哥性格上還是有相像之處,只不過羅斯托克不對自己關心的人殘忍,也懂得如何做到這一點(保護好自己)。可是他哥哥卻是絕對的殘忍,也許就是因為如此,那個紅髮的男人沒有得到上帝給的第二次機會,雖然他也有他的可憐之處。在那樣的背景中,我更欣賞羅斯托克的生活方式。也許士兵們在戰爭的一開始還對其抱有一定程度的熱情,可其實到最後對親人的思念,對鮮血的厭惡,對死亡的恐懼不難將這一切緩緩磨滅。到最後的最後,保護自己愛的人,保護自己,才是所謂的真理。這本書的進程雖然緩慢,對兩位主角之間的感情也沒有過度的渲染,但還是耽美,或者說是這種寫法的一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刻畫的人物吸引了讀者

1.只看到開頭時,覺得是個普通的二戰文,原來看過《布拉格城堡》覺得二戰最糾結也不過如此了,但是看到瑪瑞莎死了之後覺得心都揪了起來,我早料到瑪瑞莎不是羅斯托克殺害的,但即使不是,伯爵與羅斯托克之間也形成了難以逾越的傷痕。伯爵因為未婚妻的去世變得充滿仇恨,也因此堅強。羅斯托克也利用他這一點讓伯爵活到了最後。羅斯托克說他一開始真的只是捉弄他,只是想看伯爵虛偽的外表下是去矜持變得愚蠢的樣子,但是堅強散發著迷任光輝的伯爵最終吸引了這位德國黨衛軍。

2.伯爵是一位象徵著那個時代原本悠閒度日卻被戰爭擾亂了一切,最後不得不奮起抗爭的那一類人。他是多數。。而羅斯托克是但是被希特勒煽動並帶著病態民族主義向外侵略的納粹中的一員,但他又有些不同,他本身對所有的這些事情看的很透徹,知道什麼是愚蠢和正確,而且他很聰明,知道如何玩世不恭又安全地活著,他是多數中的少數。

3.伯爵在羅斯托克中彈之前一直是用尖酸刻薄的語言來保護自己的“雖說後來依然是,但好多了”他缺乏安全感,“在戰爭的背景下誰又有做的安全感呢?”而羅斯托克的心思縝密讓伯爵從一開始對他的恐懼憎恨到後來的信任和解並愛上,完全滿足了伯爵的安全感的缺乏。“我是不是一個勇敢承認愛情的人?”多么美好的一個句子。高大帥氣有著柔軟金髮海洋般的藍眼睛最終讓伯爵淪陷。羅斯托克幾次出生入死詮釋著他對愛情的守護與堅定新信念。直到最後他從蘇聯敗戰而歸,給了伯爵一個最美好的家庭。番外寫的都特別有意思,伯爵終於從一個彆扭受成為一枚女王受,而羅斯托克從鬼畜攻蛻變為忠犬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